大雁英语介绍三年级短文

带头雁短文读后的感受
1个回答2024-02-16 05:33
文章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雁“凄冷而又孤单”的叫声.这叫声让人心存疑惑,作者娓娓道来,原来是一只翅膀中弹受伤的母雁,落地后与她那盘旋空中的丈夫凄叫迎合,可最终只能“劳燕分飞”.作者着力描写雁的神态、动作渲染悲怆的气氛:雁的“目光充满绝望和恐惧”,“最后垂下了那可高贵美丽的头”.这让人对这身心俱损的孤雁,产生了深切的同情,不禁担心其她的命运.
带着满心的“屈辱和哀伤”,混杂在张家的鹅群中,即巧高便是张家夫妇想利用她来下蛋卖个好价钱,但是他们还是小心的治好了她的伤,正当我们为她无性命之忧而松了一口气时,作者突然的一笔“为了防止她再一次飞起来,剪掉了她翅膀上漂亮而又坚实的羽毛”
雁的凄鸣声再度响起,这一剪注定了她再也不能起飞,也不能妄想去找寻自己的伴侣了.于是那对原来仅是贪图小利张家夫妇变成了一对扼杀爱情的刽子手.作者此时极力刻画雁痛苦的心理,这与人们的“笑”形成尺迟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的无情,雁的真情.
冬去春来,折翼的孤雁的叫声变得兴奋,她等来自己的丈夫,可她再也不能飞翔,于是凄惨的雁叫声和着人们的嬉笑声,不绝于耳.与这对凄惨的雁侣心情相反的正是罪魁祸首张家夫妇,他们竟然冷血的盘算起雁肉.让人不禁扪心自问,雁且有如此真情,人为何残忍至如此?难道他们听不到那凄厉绝望的哀鸣声吗?难道他们看不到这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虽断翼但仍情比贞坚的伉俪吗?
是的,他们听不到了,因为“这凄厉哀伤的鸣叫消失了”,他们惊愕的瞳孔中只有“两只头颈相交”而死的雁.真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啊!但是,他们长厮守的方式只有殉情而死吗?在张家“与鹅共舞”,苟延残喘不是还可以活命吗?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僵直的头仍冲着天空,那是他们的梦想”,他们是雁不是任人摆布随意宰杀的鹅,他们有着“高贵美丽的头”,他们结束自己的生命,殉葬自己的爱情,只为那在蓝天中翱翔的自由.因为雁也懂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一哲理,这对高贵忠贞的雁用悲壮举动诠释着生命的最高境界,让人类为之动容、为之汗颜!他们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这也是爱的悲歌陵宽李,自由的赞歌!
文章中雁的哀鸣贯穿始终,个人以为可以此作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另外,雁的痛苦的神态、动作、心理与人的“笑”和交谈内容,形成对比,是作者在为雁谱写赞歌的同时,也在控诉人的残忍和冷酷,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结合分析可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鸿雁传书的故事简短一点
1个回答2024-02-19 07:37
关于“鸿雁传书”的“来龙”即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传说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了
小黄鹰的雁妈妈短文
1个回答2024-02-27 04:40
二年级的??
一天,大雁妈妈到树林里给孩子们找吃的,飞着飞着,发现树枝上有一只小黄莺哭得真可怜。
雁妈妈赶忙上前去问:“小黄莺,你为什么哭呀?”小黄莺伤心地说:“妈妈被老鹰捉走了,我没
有家了。”雁妈妈看着可怜的小黄莺,忙张开翅膀拉着它说:“孩子,你不要哭,从今天开始,我
就是你的妈妈,跟我回家吧。”

就这样,雁妈妈把小黄莺带回家,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照顾它,小黄莺在雁妈妈无微不
至的关怀下,快乐得像个小天使。它逢人就说:“我有妈妈啦!我有妈妈啦!”
阅读短文:青蛙与大雁
1个回答2023-12-03 15:55
1惊讶2不断称赞。3,3次它们在空中飞了起来。飞过几个蒙古包的时候,有人看见了。人们惊讶地喊道:“大雁带着青蛙飞行,真有办法!”青蛙心想,这是我想的办法。
  又飞到了有很多蒙古包的上空,更多的人看见。人们齐声赞美地喊道:“大雁带着青蛙飞行,谁想出这么好的办法!”青蛙更得意了,它差一点喊出来:“这是我想的办法呀!”
  又往前飞到了有更多蒙古包的上空,更多更多的人看见了。人们赞不绝口:“大雁带着青蛙飞行,想出这个办法的人真聪明。”青蛙再也憋不住了,终于张开了大嘴。4张嘴说话,结果点下来了。不知道
大雁和鸭子阅读短文
1个回答2023-12-01 00:36
大雁拥有持之以恒的耐心,而鸭子却畏惧困难不肯拼搏以至于走向失败
雁群的启示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1个回答2024-03-15 05:59

这个现象会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一个启示就是,
分享共同目标与集体感的人们可以更快、更轻易地实现目标.
如果我们能够像大雁一样,我们就可以凭借彼此的帮助和鼓舞更好地向前发展.

一只不守纪律的小雁短文主要讲什么一只不守纪律的小雁短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3-12-22 20:49

1、一只不守纪律的小雁短文主要讲任何时候都不能随便脱离集体,只有严格遵守纪律,生活在集体里,才是最安全的。
2、一队队大雁从南方飞来。它们一块儿飞过高山和大海,又一块儿落在湖边休息,一刻也不分离。夜晚睡觉时,总有一只大雁去放哨,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
3、在一队大雁群里有一只小雁不愿意跟大队一起行动老雁再三嘱咐它要守纪律随便离开队伍是危险的但是小雁满不在乎
4、一天黄昏,小雁偷偷地飞走了。它在无边无际的天空独自飞着,一边飞,一边还得意地唱着歌。忽然“砰”的一声,把它吓了一跳。它低头一看,一个猎人正对着它放枪,幸好没有打中。小雁急忙用力扇动翅膀,飞进云层。它想:多危险哪!差点儿把命给送掉了。还是回去吧!但是又想:那样太没出息了,还是先找个地方住下再说吧!
5、天渐渐黑了,小雁飞到一座高山的上空,口渴了,肚子也饿了。它想:过了这座山,该到湖边了吧!它打起精神,勉强地飞过了高山。可是,山这边并没有湖,只有一片漆黑的密林荒坡,它知道自己迷失了方向。这时候,小雁疲惫极了,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它落到地上,很想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忽然又想起:谁来放哨呢?说不定会有狐狸、狼跑出来。它越想越害怕,恨不得立刻回到队伍里去。但是,在这漆黑的夜里,上哪儿去找它们呢?它伤心地哭起来了。正在这时候,一只凶恶的狼嗥叫着从树林里跳出来,小雁吓得浑身发颤,扇起翅膀赶快飞到半空中。
6、小雁独自在天上飞,心里又急又怕。这时它才知道,独自飞行是危险的,只有在集体里,才是最安全的。
7、最后,不守纪律的小雁终于飞回了雁群。
急求有关大雁的名言或故事!有“大雁”这两个字的名言或故事,都可以.
1个回答2024-02-24 04:26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唐·王维)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范仲淹)
夜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全词抄录)
摸鱼儿-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的首句大家一定很熟悉.不过全词未必了解,今天特将其录下,并讲一讲其中的故事.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
早就知道那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但直到现在才读到全篇,才了解其中的故事也才真正读懂了它.后来一直很喜欢,常常默默念着那一句句刻骨铭心之语.
这是一首咏物词.在词前有小序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邱词》.”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全词行文并不复杂,而行文腾挪多变,用事实回答了什么是至情,寄人生哲理于淡悟之外.《神雕侠侣》中李莫愁的狂歌当哭,雌雄双雕的先后投水而死,更增加了本文的意境.想当初绫子初见此词就已经被深深吸引住了
大雁 经常和爱情相联系,到底把大雁比做什么了
1个回答2024-03-05 14:29
大雁一般象征恋人。这出自元好问的“雁丘词”,他在并州时听一位打雁人说:“今早捕到一只雁,已把它打死。另一只本已逃出网,却悲鸣徘徊不肯离去,最终撞地自杀了。”于是元好问就写下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雁中张家男女看见两只大雁怎么想
1个回答2024-05-14 08:31
他们残酷的一面:

我的雁蛋啊……我的雁肉啊……这些该死的东西,宁愿死也不给我们留下点什么,我要把你们分开埋了,让你们死后都不能在一起。

他们悔过的一面:

他们的命运本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与爱人比翼齐飞,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际边,冬南春北,和和美美地度过一生,这或许对他们来说是最简单最幸福不过的生活了。我们无视雁的凄楚哀婉的啼叫,剥夺了他们的自由,但他们依然执着于自己的梦想,用肉体上的永生换取精神自由,这是我们人类没有的精神。

~~大家都是同学一场,帮帮忙给个最佳嘛~~(^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