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叶老师讲课英语

《叶公好龙》的文言文最好小学课文那样有译文
1个回答2024-01-20 03:37
古文: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用钩子画龙,用凿子刻龙,住处雕刻的图案也都是龙,住处雕刻的图案也都是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
注释
子张——孔子的学生,姓颛孙,名叫师,春秋时陈国人.子张是他的外号.
鲁哀公——春秋时代鲁国的国君,姓姬,名叫蒋.
士——封建社会里,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舍——音社,古代计算路程的单位,一舍等于三十里.
趼——音俭,同“茧”字,就是脚底上长出的硬皮,俗称老茧.
写——这里是用刀、笔刻画的意思.
窥——音亏窥伺,就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音有,窗户.
施——有意,伸出、延伸的意思.
诗——就是《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零五篇,多数是民歌.这里所引的诗句,见《诗经》“小雅”的部分的《湿桑》篇.
敢——语助词,冒昧、对不起的意思,用在句子开头.
新序——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是西汉著名经学家、散文家刘向编辑的.书中记述了许多的古代历史的故事.
评点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叶老师觉得孩子们上课太吵了,就对孩子们说:“我给你们讲什么,你们就听什么,上课期间不允许说活。”叶老师的做法(  )。
1个回答2024-02-04 20:38

B

解析:

本题考查“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包括:(1)儿童是发展的人;(2)儿童是独特的人;(3)儿童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其中,儿童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说明每个儿童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是责权的主体。题干中,叶老师对孩子们说:“我给你们讲什么,你们就听什么,上课期间不允许说活。”这表明叶老师无视儿童自身的想法,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没有将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违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因此,叶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B项正确。

A、C两项:题干中,叶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与智力充分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题干中,叶老师的做法并未体现违背了“全面发展”的儿童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绿叶的梦课文里有几个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2-10 02:14
《绿叶的梦》一文中只有一个四字词语如下:
杂草丛生
释义:
为野草到处生长 。多形容一片荒芜、萧条的景象。
叶月兰老师课怎么样
1个回答2024-03-17 17:00
好。
1、叶月兰老师幽默风趣,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从叶月兰老师那学到的不仅是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而且还有学习方法和生活的真理。
2、叶月兰老师以电子课件授课,课间细细地讲解,教学认真,内容丰富,以最佳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吸收知识,教学方法独特,很有吸引力。
大家的日语叶子老师的课程
1个回答2024-01-26 02:10
你匿名我怎么给你发私信……或者你私信下我,我回你
二年级 《蓝色的树叶》 课文讲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31 18:38
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李丽画好了远处的房子,远处的小山。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李丽只好爬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等她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林园园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  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李丽看了看林园园,没有接她的绿铅笔。  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一年级课文《荷叶伞》读后感
1个回答2023-01-20 05:19
小学生也会玩知道啊
柳叶儿 课件
1个回答2022-12-06 08:48
七年级下册的吗?
芦叶船这篇课文的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3-05 13:22
《芦叶船》读后感



今天学习了《芦叶船》这篇课文,我深有感触。

这篇课文的作者回忆了童年与伙伴们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和长江里的事,记叙了芦叶船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也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表达了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

我感到他们能用普普通通的芦苇叶做成大篷船、小舢板,还可以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真是多种多样,手艺高超。

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在这简单的生活和游戏中,他们不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想象中自得其乐。



作者在如此简单的生活中,只是用普通的芦叶做小船玩儿,却感受到如此丰富的童年生活乐趣。但是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儿童所缺少的正是这种乐趣,这不能不让我羡慕、向往。

当我读到“我和表兄玩儿芦叶船”的情景时,我从表兄的语言、动作体会到表兄的自信与聪明。小小的芦叶船顺水而下,也将作者的思绪牵得好远好远。

小船可能会漂向哪里呢?
《柳叶儿》这篇课文的主旨
1个回答2024-05-30 00:44
本文的深层情感已不难领悟了,表面上写了一个孩子如此的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便实际上在成年以后的作者看来,那时的生活就像这柳叶儿的味道一样:苦中微涩。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特殊的心情了。“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有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也不难理解当时作者为什么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嚼着……”了。那种经历,那种情感若不是细细品味,谁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