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谚语解析

二十四节气谚语:关于冬至的谚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2-15 02:33
残灯灭又明。
成语,谚语,歇后语,名谚大全
1个回答2024-02-23 02:57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
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四年级农谚谚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1-02 00:30
你恐怕是个傻子
简析俄语谚语及其汉译问题
1个回答2023-12-02 23:28

简析俄语谚语及其汉译问题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不仅大量地运用了民间艺术创作的精华——谚语,怎样分析俄语谚语及其汉译问题?

  摘要: 俄语谚语是俄罗斯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华。本文首先分析了俄语谚语的形成与来源,对比了其它语言现象,接着从语法角度浅议了其句法结构,最后试论了俄语谚语的汉译问题。

  关键词: 来源 民间创作 结构模式 汉译

  一、俄语谚语的形成与来源

  俄语谚语是在漫长的语言文化发展历史中形成的。各个时代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创作出各式各样的言语作品。其中一些最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单位经屡次引用和反复加工,逐渐趋于稳定,凝结成谚语并流传下来。它们大部分源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是最普遍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概括地反映了人们在探索客观世界奥秘过程中所获得的实际经验和思维成果。纵观俄语谚语的形成来源,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有些谚语源自俄罗斯民俗作品、英雄赞歌、童话、谜语。Мужик тонул—топор сулил,вытащили—топорища жаль.是说一个农夫掉到了河里,答应谁救他出来就给谁一把斧子,可是当把他救出来后,他连斧把也舍不得了。讽刺“过河就拆桥”的人。Услужливый дурак опаснее врага.(热心帮忙的傻瓜比敌人更危险;好心干坏事),Щуку бросили в реку.(把梭鱼抛到河里;纵虎归山),А Васька слушает да ест.(猫儿边听边吃,充耳不闻;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2.源自俄罗斯重大历史事件的谚语。Незванный гость хуже татарина.(不请自来的客人比鞑靼人还坏)。这一谚语反映了俄罗斯历史上鞑靼人入侵这一史实。1240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远征到伏尔加河流域,击败俄罗斯诸公国后,建立金帐汗国,开始了鞑靼人对俄罗斯的统治。直到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才摆脱了鞑靼人对俄罗斯的统治而独立。俄罗斯人在鞑靼人的统治下生活了240年之久,受尽压迫和欺凌,所以十分痛恨鞑靼人。不受欢迎的客人突然到来,主人不得不接待,而心里又很不高兴,所以说Незванный гость хуже татарина.

  3.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不仅大量地运用了民间艺术创作的精华——谚语,而且不断产生、创作着新的谚语和俗语,这些大量产生于文艺作品中的谚语和俗语不断地丰富着民间谚语的宝库。尽管从来源上讲它们是个别作家独创的惊人妙语,但反映的却是群体的经验和智慧,由于它们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在民间广为传播,而慢慢转化为了谚语或俗语。

  Счастливые часов не наблюдает.(幸福的人不看钟。)

  Любви все возрасты покорны.(各种年龄的人都为爱情所左右。)

  4.有些俄语谚语的形成来源于俄罗斯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这样的谚语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若缺乏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背景知识是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的。В Тулу со своим самоваром не ездят.如果我们不知道是самовар何物,不知道以Тула盛产самовар著称,我们就不能理解这句谚语的含义。这句谚语的字面意义为“不要带着茶炊去图拉”其中固定转义的关键是,原来图拉是俄罗斯著名的手工业城市,以生产茶炊闻名,根据这一地名的背景文化,我们推知谚语的意义就是“多此一举”。

  二、谚语的界定

  谚语是一种简洁、形象、有韵律的民间创作,概括了一代代人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经验。谚语鲜明而又深刻地描述了人类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以及人类周围世界的种种现象。从形式角度来说,谚语总是以句法完整的句子形式表现对世界的评价。俄语中пословица,поговорка,крылатое выражение,афоризм,изречение,фольклор,фразеологизм等称谓在表示相关概念时常常内在相互联系并交织在一起,这里有必要确定哪些语言现象属于我们的研究对象。下面来看一下相关词条的解释: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俗语: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固定语句,简练并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如: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精辟、简洁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有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如:小题大做、朝三暮四。

  熟语: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

  格言: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一般较为精炼。如:满招损,谦受益。

  三、谚语的句法结构

  谚语形式上是句子,谚语采用句子作为其表达形式,主要是因为谚语在其产生之初所表达的是特定的现实情景,并因此获得了句子所具有的表达与现实特定的关系的句法语义特征——述谓性特征。“谚语,是一种简短的民间格言,具有教益的内容,是民间的名句。”“格言”和“名句”是句子,至少是单句。

  单句除具有一切语句共有的特征外,还具有其它的重要语言特征,其中之一为述谓性基础或称结构模式。

  结构模式反映有形式结构与语言意义的句法模式,或指一个包含了最小、然而是最充足意义的抽象样板。这种模式是从无数具体句子中抽象出来的,构成非扩展句产生的依据。这种模式可能由几个词的形式构成,也可能由一个词的形式构成。

  俄语中具有句子形式的谚语,是否表现出俄语句子所有结构模式的特征呢?实际的情况看来并非如此。毕竟谚语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句子,理论上与后者的主要区别应在于:首先,谚语是人们一辈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具有传承性;其次,谚语的意义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归纳总结出来的,是对经验、自然、社会生活的艺术的记录,因此具有知识性;再次,谚语的结构在时间的锤炼下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具有稳固性。

  四、俄语谚语的学习及翻译

  学习俄语,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谚语,并能够恰当地运用谚语。这样,在口语中就能使让人刮目相看,在书面语中则言简意赅,表达生动有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由于一个民族的谚语往往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因此对于缺乏这方面背景知识的外国人和初学者来说,往往难于理解。俄汉两种语言又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在表达方式上差别很大,这也给学生对俄语谚语的理解和运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谚语的翻译工作在俄语谚语的学习和研究中也因此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介绍俄语谚语的几种汉译方法:

  1.从总体而言,全人类的思维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在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很多相似之处。对比俄汉谚语,我们会发现其中许多在字面意义、词语形象、修辞色彩和所述道理上都存在着共同之处。翻译这些在两种语言中文化感情色彩基本相同、没有独特的民族内涵、反映人类普遍生活经验的谚语时,我们可以采用直译法,例如:

  Близкий сосед лучше дальней родни.(远亲不如近邻。)

  Добрая слова лежет,а дурная бежит.(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2.汉语词的组合搭配能力很强,如四字词组等,这些词组言简意赅、表现力强、节奏感美,汉语中这些四字词组常被看作成语,然而在俄语中这些与汉语含义相同的词的组合严格来说属于谚语,在广义的熟语范畴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不必严格拘泥于形式,俄语谚语汉译时可采用四字成语的形式,以求更准确地表达原谚语的意味。

  Куй железо,пока горячо.(趁热打铁)

  В чужой монастырь со своим уставом не ходят.(入乡随俗)

  3.翻译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的俄语谚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即翻译时要注意避免使用汉民族色彩过浓的词汇,在翻译过程中一般不宜用汉语惯用的形象去生搬硬套俄语。例如:

  Ум хорошо,два лучш.е(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人多智广)

  У семи нянек и детя без глазу.(三个和尚没水吃;七个保姆,孩子没人管:人多不干活)

  以上这些谚语的前一种翻译汉民族色彩太浓,应当避免,而后一种译法则更科学。

  五、结语

  通过学习和研究俄语谚语,我们不仅更深入地领会到了俄语语言的奥妙和精华,精练了修辞,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从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俄语语言国情知识,扩展了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俄语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畅.浅议俄罗斯谚语的来源[J].黑龙江教育学报,2006,(3).

;
农谚的谚语
1个回答2023-01-14 08:20
春雨惊春清,谷森,夏满芒,夏暑相连。
农谚谚语及意思
3个回答2022-09-25 14:42
农谚“清明前,开秧田”讲的是根据节气来确定“开秧田”的时间;“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怎么样,。。。。ps:复制的哈!)
谚语的谚怎么写
1个回答2023-08-27 11:30
拼音:
yàn

简体部首:


五笔86:
yute

五笔98:
yute

总笔画:
11

笔顺编码:
捺折捺横捺撇横撇撇撇撇
解释:
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常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语。俗~。民~。古~(古代谚语)
三伏天农谚谚语
1个回答2024-02-19 04:35

下面是一些与三伏天相关的农谚谚语:

1. 三伏天,热得烦,提醒你,要全防扮圆弊。

这句谚语提醒人们在三伏天要做好防暑措施,注意避免中暑。

2. 伏天打老虎,秋天抓急虫。

这句谚语意指三伏天要采取措施对付害虫,以保证秋季的丰收。

3. 初伏炎热兮,终伏秋风凉。

这句谚语描述了初伏和终伏的天气特点,初伏炎热,而终伏则开始凉爽。

4. 伏天无和睛,灾害多添万。

这句谚语表达了三伏天厅族天气炎热且多灾多难的特点。

5. 伏天太阳毒,杀人不着手。

这句谚语告诫人们要注意避免在三伏天过度暴露于烈日下,避免中暑。

6. 黄土伏天种豆苗,长势旺盛挺绿嫩。

这句谚语描述了三伏天适宜种植豆苗的情况,豆苗长得茁壮。

7. 伏天别耕地,秋天收好腔毕果。

这句谚语提醒人们在三伏天尽量避免翻耕土地,等到秋季时再进行耕作,以便收获好的果实。

8. 伏天吃姜绝不当空肚。

这句谚语指出在三伏天吃生姜可以消暑,但要注意与其他食物一起搭配食用。

这些农谚谚语反映了人们对三伏天天气和农事的认识和经验总结,也向我们传递了在这个时期需要注意的事项。它不仅是农耕文化的一部分,也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经验的智慧。

农谚谚语及意思
2个回答2022-11-28 20:28

“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 

“秧苗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来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处。冬季种麦子没有灰肥是很大的问题。

“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说明灰肥的重要性。

“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稻缺氮肥,叶片发黄,亟需增施肥料。

“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玉米打顶后可以促使植株生长有力,结棒子粗壮。

“削断麦根,牵断磨心”:是说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但他不用增产等明字眼,而说麦子加工,磨大量的麦粉时可能会把磨心都牵断了,这样烘托来说,以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

“晚霞行千里,早霞不出门”:就是说有晚霞的话,以后几天都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早霞出现的话天气就会变坏。          

其他如“番薯不怕羞,一直栽到秋”,“种田草子河泥,小孩糖梗荸荠”,“秀稻黄,吃块糖;秀稻黑,没得吃”等都是生动活泼而又含意深刻的好农谚。  

什么叫谚语? 谚语有哪些?
2个回答2023-10-13 10:51
谚语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滚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人扰仔、工作、生活各方面的经验缓备汪,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代代口头相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