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有声书念佛的修法修净必读

谛闲大师说怎样念佛必定往生西方净土
1个回答2024-01-19 02:12
不可太快,不可太缓,句句分明,字字清彻
《谛闲大师全集》:“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
注:谛闲大师(1858~1932),近代高僧,天台宗第四十三世传人。谛闲大师毕生辛勤弘法,诲人不倦,教通三藏,学究一乘,梵行高尚,著述宏丰,对近代佛教有扶衰起弊之功。门下弟子有宝静、常惺、倓虚、妙真、显荫、持松等佛门龙象,在家弟子有蒋维乔、徐蔚如等知名居士。谛闲大师虽然是天台宗高僧,但他同样精通其他各宗义理,如禅宗、净土宗,同样宣扬念佛往生法门。
净界法师:十念必生愿
1个回答2024-02-10 01:11

我们看第十八愿的:十念必生。前面的消除灾障、增长福德、善根不退,都是约着我们现生的角度来说;以下的第十八、十九愿,是说名号的功德能够成就临终的接引。前面的念佛都是偏重在信心,以下是有愿力。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

第十八愿在四十八愿中,实在太重要了,善导大师说叫作愿王,是愿中之王。

净土宗因为有第十八愿,才形成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句佛号的功德,能够普遍的加被-- --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因为有第十八愿的关系。

所以善导大师对于第十八愿赞叹有加,他认为这就是阿弥陀佛本愿的核心思想,我们这一愿,就根据善导大师的解释来说明:善导大师把这段愿文分成三小段:第一个根机,第二个法门,第三个利益。

一、根机:

这一愿所加被的根机是谁呢?是十方众生。这十方众生,善导大师解释说,是指我们一般的罪恶生死凡夫,他加一个‘罪恶’,不只是生死凡夫而已。罪恶生死凡夫意思是善恶掺杂,就是这个人,他平常遇到好因缘修善,但是遇到恶因缘的 *** ,他也是造恶,所以叫做善恶掺杂的罪恶生死凡夫。这个地方是指这一愿所加被的根机,不完全是造善的凡夫,而是善恶掺杂的罪恶生死凡夫。

二、法门:

这样的人,他修什么法门呢?他修三个法门:

第一个‘至心信乐’,第二个‘欲生我国’,第三个‘乃至十念’。

在信愿行三资粮当中,善导大师特别重视至心信乐,他认为这个是主轴思想。 至心信乐这句话,善导大师用四个字来代表,叫做顺从本愿。跟印光大师一心归命的意思一样。 他说念佛的时候,关键点是要放下自我意识,完全百分之百的顺从阿弥陀佛的本愿,不能有任何自己的看法。

顺从本愿,善导大师他提出两个标准:

第一个,你要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就是说,你要好好的向内反省,我们是什么人啊?我们是一个罪恶生死凡夫,生生世世在三界当中,不断的流转,累积很多很多的生死罪业,就算从今天开始,不吃饭也不睡觉,每天好好的拜忏修止观,直到命尽为止,我还是不可能成就圣道。不是我不要,是根本没办法成就,就算我今生尽最大的努力,还是不可能了脱生死的,这是第一个认识。

第二个,你要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你要百分之百相信我自己做不到,谁能够帮助我呢?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他每一个愿都是为众生而发的,他一定可以救拔你到净土去。

这是顺从本愿的标准,善导大师也提出两种障碍,叫作不顺从本愿:

比方说:你念佛的时候,啊呀,我业障深生啊,不能往生。善导大师说,你没有顺从本愿,你念佛还打妄想,你是活在妄想当中!

比方说:你念佛的时候,你说你福报不够,你不能往生。你没有顺从本愿!

因此,以善导大师的标准,念佛的时候,不能有妄想,即便有妄想,也不能住在妄想,要住在佛号。他这个顺从本愿的标准是很高的,对于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是完全的靠上去,如果还住在妄想,以善导大师的标准,你没有真正的顺从本愿,你是在抗拒本愿!是你自己抗拒本愿,不是阿弥陀佛不救你,你自己把你自己障住了,因为你抗拒本愿!

由于至心信乐的关系,佛号一旦提起来,你的心是百分之百的随顺服从阿弥陀佛的本愿,你完全皈依在阿弥陀佛本愿摄受下。然后欲生我国,你有恳切求生净土的愿力,最后乃至十念…这个乃至十念是指临终的十念。不过这个临终十念,昙鸾大师解释说,也不一定是刚好十声佛号,就是一种相续的称念,乃至净业成就。

三、利益: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除非你是造了五逆的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合和僧;或者诽谤佛法、拨无因果等等,一个是罪业,一个是邪见。

不过莲池大师说,即便你造五逆十恶、诽谤正法,只要能够至心忏悔,断相续心,还是可以往生。

这里,说出了净土宗的一个重要思考,就是随念往生的思想,也就是从四十八愿建立起来的。

净土宗并不重视佛号的多寡,你看:乃至十念,即便不是十句佛号,从佛陀的语气来看,不是念很多佛号,重点在随念往生-- --临终的正念现前。

所以这一愿,历代祖师把它判作为往生的最低标准,就是只要十句佛号。

但是,这个标准的重点在于至心信乐,核心思想是在这四个字,产生一种强烈的归依,完全靠著强大的信愿而往生。善导大师解释四十八愿时,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解释至心信乐,他认为这一愿的精神在至心信乐,在顺从本愿那四个字。

也就是说,你必须走出你的妄想,百分之百的靠倒阿弥陀佛的本愿上,只要你活在妄想,你就不是顺从本愿,叫做抗拒本愿。这就是我们净土宗带业往生的主要根据,所谓随念往生,带着业种,不能带现行,是带业种。

如何以清净心念佛
1个回答2022-11-24 23:05
能够懂的爱与不爱
有人修净土念佛号,现在想修一个法,修什么好
1个回答2024-02-27 17:22
修行的法门有八万四千种之多。佛法是不二之法,只有一法,即明心见性之法。无论修行哪一法门,以明心见性为宗旨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
念佛求生净土
1个回答2024-02-22 11:48
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弥陀化身善导大师法语: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
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
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精要法语:

「不在只在」之文

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
有信愿,决定往生;无信愿,决不得往生。(续编上.覆智乐居士书)

您去看:安徽弘愿寺,净宗法师讲的:印光大师精要法语。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比得人身容易,不生西方必堕地狱。 印光大师是:西方三圣中的大势至菩萨再来。 (有视频)

您去看:安徽弘愿寺,净宗法师讲: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有视频)
念佛就是修净土吗
1个回答2024-03-02 10:03
基本上还是可以这么讲的,因为释迦佛讲了西方有佛,名阿弥陀佛,并告诉我们念诵阿弥陀佛的佛号即可往生彼地,也就是极乐世界。而念诵佛号的目的则是用亮腊哪一句佛号来占据着我们的心念,使自己不生杂念,也局戚就是能够使我们自己的心安静下来,把心里的杂念修得干干净敬码净。因为古人有“心净既土净”的说法,所以,人们把念诵佛号的修佛方法也就叫做‘修净土’了。
净土法门:为什么念佛三天能往生
1个回答2024-04-26 05:14
真正放下,放下财色,放下自我,放下亲情,放下执著。

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忆佛念佛,常常思维极乐世界的事情,不忘弥陀四十八愿。

一般这种情况只有出家人比较容易做得到,在家人的话会比较难,在家居士必须照顾家庭,念佛只能有空才能念,心里只有默念,通常只会临命终时才能往生。
佛教显密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12 05:47
显密是佛教的两种教法,佛在说法时,有显说有密说。密是如来密义,显是开显密义的权说。佛法中显密两者是分不开的。无论显教还是密教,都是密义显说,显开密义。显教密教皆具显密,只是侧重不同罢了。
在修行上来说,显是思想意识就可以到的境界,密是超越分别意识的不可思议境界。
佛教 显 密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11 07:21
显是密的显,密是显的密.
所谓显者,人能明白,就为显.
所谓密者,人不能明白,就为密.
如何显密?仁者祥辩!
广读大乘,
不懂就问,
一心恭敬,
利益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