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学生做英语作业怎么做

正数和负数发明者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6-16 13:20
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刘徽第一次给出了正负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意思是说,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用黑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正负数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里的“名”就是“号”,“除”就是“减”,“相益”、“相除”就是两数的绝对值“相加”、“相减”,“无”就是“零”。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正负数的加减法则是:同符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异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加正数等于正数,零加负数等于负数。” 这段关于正负数的运算法则的叙述是完全正确的,与现在的法则完全一致!负数的引入是我国数学家杰出的贡献之一。 用不同颜色的数表示正负数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一般用红色表示负数,报纸上登载某国经济上出现赤字,表明支出大于收入,财政上亏了钱。 负数是正数的相反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夏天武汉气温高达42°C,你会想到武汉的确象火炉,冬天哈尔滨气温-32°C一个负号让你感到北方冬天的寒冷。 在现今的中小学教材中,负数的引入,是通过算术运算的方法引入的:只需以一个较小的数减去一个较大的数,便可以得到一个负数。这种引入方法可以在某种特殊的问题情景中给出负数的直观理解。而在古代数学中,负数常常是在代数方程的求解过程中产生的。对古代巴比伦的代数研究发现,巴比伦人在解方程中没有提出负数根的概念,即不用或未能发现负数根的概念。3世纪的希腊学者丢番图的著作中,也只给出了方程的正根。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数学中,已较早形成负数和相关的运算法则。 除《九章算术》定义有关正负运算方法外,东汉末年刘烘(公元206年)、宋代扬辉(1261年)也论及了正负数加减法则,都与九章算术所说的完全一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朱世杰除了明确给出了正负数同号异号的加减法则外,还给出了关于正负数的乘除法则。他在算法启蒙中,负数在国外得到认识和被承认,较之中国要晚得多。在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于公元628年才认识负数可以是二次方程的根。而在欧洲14世纪最有成就的法国数学家丘凯把负数说成是荒谬的数。直到十七世纪荷兰人日拉尔(1629年)才首先认识和使用负数解决几何问题。 与中国古代数学家不同,西方数学家更多的是研究负数存在的合理性。16、17世纪欧洲大多数数学家不承认负数是数。帕斯卡认为从0减去4是纯粹的胡说。帕斯卡的朋友阿润德提出一个有趣的说法来反对负数,他说(-1):1=1:(-1),那么较小的数与较大的数的比怎么能等于较大的数与较小的数比呢?直到1712年,连莱布尼兹也承认这种说法合理。英国数学家瓦里承认负数,同时认为负数小于零而大于无穷大(1655年)。他对此解释到:因为a>0时,英国著名代数学家德·摩根 在1831年仍认为负数是虚构的。
急求:减少孤儿数量的对策
1个回答2024-06-16 13:20
我个人有一下几点看法

首先,这是一个社会问题 ,公益广告之类的应该加大宣传 ,不一定人人要出钱,但是对待孤儿一定要态度正确 ,让他们生长在健康的环境,保障他们心理没有障碍

其次,具体的要调查孤儿的根源 ,如汶川大地震,父母意外等,有关民政部门需要协调好孤儿领养问题,选择合适的养父母,可以的话可以有孤儿父母亲友领养。

很多有爱心的人事都想领养孤儿,但是这是一个长远的责任问题,一个小孩从小学到大学要话费多少,现在的教育费用还是很承重,可以设立相关制度,比如证明齐全的孤儿受教育学费全免,这样就可以解决部分想领养人的后顾之忧,有些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是领养的,养父母也不想让知道,可以由父母拿领养的相关证明和缴费证明去专门的部门或基金领取,孩子还是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缴费上学。但是这就一定要加强审核和监管。现金补偿领养孤儿不可取,会有人借此发财。

再者,除了领养就是孤儿院,我去过,是很多先天疾病的被遗弃的孩子,很可怜,对于这些,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应该创造好的环境,偏僻的孤儿院经常处于被遗忘的状态,并且有新闻孤儿院里不太平,可以协调大学,中学还社会团体,在大学类似的志愿者有人组织的话其实是很多的,可以经常去看小朋友,让他们不孤单,更好的话可以教他们一些知识。我们去的时候他们都很兴奋,平时孤单惯了,如果志愿者多了他们就不会了。

还有,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医疗设施等,好基金一定会有人愿意献爱心。不然可设立专项彩票,买彩票的人很多,他们买的同时就为孤儿献了爱心,即便他们的出发点不是如此。大型的募捐汇演的效果都应该不错。

最后,有很多乞讨和偷窃的儿童都是被逼迫的,他们都是受人摆布非常可怜,公安机关要加大调查打击力度,减少和杜绝这种案件,解救出的送回家,无家可归的如前所说的由民政部门协助领养或送孤儿院。

对于有资金的,如拨给孤儿院的,福利机构,专项捐款等一定加大监管打击力度,有中饱私囊的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现在就想到这么多了
童车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6-16 13:19
童车我个人知道就好几类:
婴儿车像宝宝好,好孩子,
自行车像优贝,小龙哈皮
电动童车像佳佳,华达,鹰豪
还有滑板车,助步车,学步车,扭扭车等也是属童车类
强身健体的
1个回答2024-06-16 13:18
病情分析:您好,补肝益肾的食物主要有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蜂蜜、虾、鱼、肉、蛋等
指导意见:不要抽烟喝酒,养成吃早饭的习惯,自己注意自己的身体
尹忠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6-16 13:18

尹忠 生于1925年。河态绝北承德市人。系承德市农悉闭敏业局离休睁枝干部。

《站台》这个歌是谁唱的
1个回答2024-06-16 13:17
刘鸿啊。



站台



长长的站台 哦漫长的等待

长长的列车 载走我短暂的爱

喧嚣的站台 哦寂寞的等待

只有出发的爱 没有我归来的爱

哦孤独的站台 哦寂寞的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 在等待在等待



长长的站台 哦漫长的等待

长长的列车 载走我短暂的爱

喧嚣的站台 哦寂寞的等待

只有出发的爱 没有我归来的爱

哦孤独的站台 哦寂寞的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 在等待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 在等待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 在等待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 在等待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巨伞下的城市是真的吗
1个回答2024-06-16 13:16

都是虚构的

有关谣言的名人名言
1个回答2024-06-16 13:16
1、流言像苍蝇。——高尔基
2、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荀况
3、铜墙铁壁也阻止不了流言蜚语。——莫里哀
4、对流言蜚语最好的谴责就是不加理睬。——格拉西安
5、流言本是畜类的武器,鬼蜮的手段,实在应该不信它。——鲁迅
6、一般地说,你愈是少在“反流言”上投放精力,流言的破产就愈快。——王蒙
7、流言蜚语毫不容忍正直者的缺点,而允许正直享有特权却又是对它不够热爱的表现。——哈利法克斯
8、流言蜚语是一只缠扰不休的黄蜂,我们对它决不能轻举妄动,除非我们确信能打死它,否则它反击我们时会比从前更加凶猛。——尚福尔
9、生活中常常是这样:流言一传十,十传百,会把任何伟大的、造福于民的、经过苦苦思索、历尽种种磨难才获得的思想,歪曲成于己、于真理都无益的邪说。——艾特玛托夫
求一些讲移民的电影
1个回答2024-06-16 13:16
<别了,温哥华>好看``
我就知道这个了,但超好看的啊``
《掷铁饼者》是什么时期的作品?
1个回答2024-06-16 13:15

【作者档案】:米隆(生卒年不详)古希腊著名的雕塑家,被认为是希腊艺术黄金时期--古典时期的开创者。

由于历史久远,他的生平都只能根椐有限的材料和传说考证而来。他生于伊留特拉夷,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在雅典度过,主要活动年代在公元前480-440年左右。他对希腊雕塑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他首先赋予了雕像以生动的表现力,也是从他开始,希腊的雕塑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并一步步走向成熟。【作品概述】:米隆善于运用写实的手法创造性地刻画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他在雕塑中所体现出来的完美的艺术技巧,是许多后世的雕塑家所望尘莫及的。他的作品大多是传说中的神、英雄和运动家、动物等,但原作都已遗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罗马时期的复制品。他的代表作品有:《掷铁饼者》、《雅典娜和玛息阿》等。【精彩故事】:据说米隆本人曾受到过良好的体育训练,力大无比,能肩扛公牛,所以他对体育有着真切的感受,这为他创作优秀的体育类雕塑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生活体验。《掷铁饼者》原作品遗失,现在三个等人高的大理石摹制品,其中以罗马兰舍洛蒂宫所藏的1尊为最准确,其余2尊不大符合掷铁饼运动的节律。此外,还有几尊小的摹制品,其中以在德国慕尼黑的青铜小像较接近原作的姿势。【作品导读】:《掷铁饼者》高173厘米,人物形象塑造得极其生动。运动员处在竞技状态的最关键时刻。它概括了掷铁饼这一动作的整个连续过程:掷者弓腰扭身,右腿弯曲,左脚拖后,脚尖自然点地,全身力量落在右脚而使左手自然地往右膝方向摆动到行将发出迸发性投射力的极点,从而使身躯各部分的转折也达到了运动员的力度与紧张度的饱和点。在这件雕塑上,由于动势的优美与感人,使雕塑整体产生一种圆润的美的旋律。为了表现掷铁饼者对胜利的信心,作者让运动员的面部表现出高度的镇定。米隆雕琢这个十分镇静的脸部表情,是为了那紧张的肢体形成对比。这里更富有意义的是,只能静止地表现生活中动的过程的某一瞬间的雕塑,凭着艺术家的审美想像,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让观者从动势中感受到这一瞬间的过去与未来。也就是说,当观众(不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在欣赏这件掷铁饼的运动员的动势美时,同时也能认识和感受到这一连串的动作过程。这正是这件伟大艺术品的成功之处。参考文献:2004年9月北京同心出版社《外国艺术名作导读》第75-76页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