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和鸡的儿歌

成语鸡一龙猴
1个回答2024-02-24 08:47
杀鸡儆猴
shā jī jǐng hóu
[释义]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猴子,鸡,成语
1个回答2024-03-03 09:28

1、鸡口牛后
jī kǒu niú hòu
【解释】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应作主动

【近义词】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例句】他已经明白鸡口牛后的道理。


2、杀鸡吓猴

shā jī xià hóu

【解释】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正音】杀;不能读作“sā”。


【辨形】猴;不能写作“候”。


【近义词】杀一儆百、杀鸡儆猴


【辨析】~和“杀一儆百”;都含有“惩罚一个来警诫其余”的意思。但~所警诫的可以是很多人;也可以是一个人;而“杀一儆百”所警诫的必须是多人。


【例句】

    (1)这位局长把给他提意见的吴主任调离了;这不明摆着是~吗?

    (2)我其实并不想~;但对个别不良现象加以批评而引以为诫起的重视却是必要的。

鸡和猴 有什么好的说法
1个回答2024-03-09 18:51
在民间就有这2种说法,实际猪猴不到头是对的因为在属相,相克里已经有金鸡怕玉犬,不可能再出现相同的属相。另外虽然有2种说法的属相相克诗,但是相克表只有一种,上面都显示猴与猪为大忌并显示鸡与猴没有相冲型害。所以真正的应该是猪猴不到头。当然迷信迷信着迷则信,现在是21世纪就不要搞这些了。分给我吧,提前谢谢版主o(∩_∩)o..
猴和鸡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9 21:40
杀鸡儆猴 [shā jī jǐng hóu]

杀鸡儆猴为常用成语,读音为shā jī jǐng hóu,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某个个体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中文名

杀鸡儆猴

外文名

moral hazard

语法用法

谓语、定语、宾语

感情色彩

褒义词

注解

杀鸡儆猴(shā jī jǐng hóu)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①。刚中而应,行险而顺②

①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成语鸡什么什么猴
1个回答2024-05-20 18:51
杀鸡给猴看
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寓意
又称:杀鸡儆猴
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关于猴子和鸡成语
1个回答2024-02-29 21:24
杀鸡儆猴
发音 shā jī jǐng hóu
释义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有鸡有猴子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4 17:31
鸡鸣狗盗
发音 jī míng gǒu dào
释义 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示例 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近义词 旁门左道
鸡猴不到头是真的吗
1个回答2024-04-19 10:44

鸡猴不到头是否是真的,这个要分情况来看的,如果按照适配程度来看,两者属于中吉,所以也不是说俩人不能结合在一起,要想结婚之后天长地久,那么双方就要收敛自己的脾气,也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如果是这样的那么天长地久也是能实现的。

鸡猴属相婚配状况如何:

1、属鸡的人感情还是挺专一的,只要认定一辈子可能都不会改变。当然对爱情方面要求比较苛刻,会追求完美,所以属猴的人跟属鸡的人待在一起之后,一定要考虑属鸡人的感受,对待感情也要专一。

2、属猴的人比较浪漫,而且比较精明,但做事不会可能不会太持久,如果属猴男生追到属鸡女生之后,可能觉得接下来没有多大问题了,不需要再跟以前一样那么浪漫,但对属鸡女生来说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女生对爱情还是很挑剔的。

要想爱情保鲜,那两个人结合在一起之后的一些节日,还有生日也可以浪漫一下,增加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杀鸡吓猴作者是谁?
1个回答2022-12-20 20:22
杀鸡吓猴作者是李白
猕猴与鸡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2-07 04:03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大群家鸡,家鸡个个都长得油光水滑,雄纠纠气昂昂的。

有一次,这个人从外面领回一只猕猴,他把这只猕猴和他的家鸡放在一起生活。

和家鸡们比起来,这只猕猴实在是相形见绌。它的外表实在不好看,它没有雄鸡那鲜红高傲的冠子,没有母鸡那金黄尖利的爪子,它身上的毛灰不溜秋的,完全不是家鸡那种五彩斑斓的油亮羽毛。从外表看,家鸡的确比猕猴漂亮多了。再看生活习惯,家鸡们都是啄食,它们的脖子一动一动的,低头啄一会又抬起头来走几步,样子十分优雅。而猕猴呢?一副浑然无知的样子,吃东西、饮水都要用两只前脚去捧起来,整个脸都凑到食物上去了,常常吃得满嘴满脸都是,真难看。

可是,这猕猴的品质却很好。每当有外敌出现,它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不顾危险,表现得十分勇敢,就连平时看起来雄纠纠气昂昂走路傲气十足的高大的雄鸡也比不上它。这还不说,猕猴的日常工作也十分出色,它忠于职守,勤勉细心,司晨报晓也在众鸡之前。因此猕猴外表虽不及家鸡,但它依然深得主人喜爱,主人总是亲切地称它为“天鸡”。

多少年后,这只猕猴死去了。它的后代小猕猴依然和家鸡们生活在一起。可是,小猕猴却完全不像它的父辈,它违背了父辈的言传身教。小猕猴从小就不去学习父辈的好品质、继承老猕猴的优点长处,而是整日羡慕家鸡的鲜艳的羽毛,模仿家鸡优雅高傲的动作。日复一日,小猕猴总不愿离开家鸡一步。终于,小猕猴既不会像老猕猴那样辛勤地司晨报晓,更没有了临危不惧、面对敌人挺身而出的勇敢。它现在只有满肚子的虚荣,每天只会戴上鸡冠一样的高帽子,挺胸昂首走路,或将脖子一伸一缩地吃吃喝喝而已。

主人对小猕猴失去了信心,小猕猴也失去了“天鸡”的光荣称呼,只是一只不讨主人喜爱的猕猴了。

小猕猴的故事教育人们,应该继承和学习老一辈的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而不要沾染华而不实、游手好闲的不良习气,否则,即使有了好看的外表,也是毫无用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