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主题儿歌包饺子

冬至包饺子步骤
1个回答2024-03-04 11:02
冬至包饺子的步骤方法:

1、先和面,盆里加入中筋面粉,加入一勺盐来增加面粉的筋性。然后分次少量加入水来和面,边少量加水、边用手搅拌。1斤面粉大约需要加265g-270g的水,把面粉搅成絮状,再把它们揉成一个稍软的大面。

面揉好后,盖住饧面半个小时左右。

2、先泡个葱姜水,切点生姜丝和葱丝放入碗里面,再放点花椒,加2个八角。往碗里倒入多一些的热水进去浸泡一会,泡出里面的香味。

准备一条洗干净的牛肉,然后把牛肉全部切成小块。我们这边的牛羊肉价格都不贵,买了点牛肉专门包饺子吃。

牛肉切好后全部放进绞肉机里全部绞成肉馅,肉馅的大小,根据自己的喜好程度来定。

牛肉馅绞好后倒入一个大点的盆里面

3、准备调馅。往盆里加入盐调味,加一小勺白糖提鲜,加入一勺十三香、一勺白胡椒粉、一勺鸡精,再加适量的生抽和少量的老抽,最后加点料酒搅拌均匀。

搅匀后再分次加入刚才泡的调料水搅拌,一直按同一个方向不停的搅拌。让牛肉把调料水完全吸收进去后,再加第二次调料水,继续搅拌;一斤牛肉大概需要加260g的水。这有这样加调料水的牛肉馅吃的时候口感才不会硬,牛肉馅才鲜嫩核扰爽口好吃,更不会浪费牛肉。

最后等牛肉完全吸收调料水后,往盆里打入一个鸡蛋,再改州旦加点蚝油继续搅拌。

搅匀后再加点食用油搅拌均匀,搅好后放冰箱里面冷藏2个小时,这样包的时候会比较好包一点。

下来多准备几根大葱,全部切成葱花。等包饺子的时候把葱花倒入牛肉馅盆里搅拌均匀。

4、面饧好后,再继续把面揉均匀、揉光滑。揪一小块面团放在案板上面揉成长条状,再切成等份的小面剂子。再擀饺子皮。

然后把刚才切好的葱倒入牛肉馅盆里面搅拌均匀,牛肉和大葱做的饺子馅才更好吃。牛肉大葱馅调迹哪好了,下面就开始包饺子了。
冬至吃饺子典故由来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1个回答2024-01-22 23:32

水饺又叫饺饵,吃水饺是为了祛病驱寒,在严冬里不冻耳朵.

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张仲景。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吃饺子,好处多多

1、从烹饪科学的角度看,蒸煮饺子以水(汽)为介质的烹饪方式,温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杀菌,避免了烧烤炸条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保证了食品安全。而且,食物的营养成分在蒸煮过程中也不至于因过氧化或水解而损失。

2、从膳食结构角度看,饺子的馅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类与菜果、肉类的适宜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并酸碱平衡,膳食宝塔形结构。

3、从营养角度看,饺子以水(汽)为传热介质经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类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体吸收。

4、合于中国人的肠胃于饮食习惯。符合“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和于术数”的养生之道。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3-09 15:20

因为冬至吃饺子是我国传统习俗。 冬至吃饺子源于医圣张仲景。

当医圣张仲景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上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 冬至排在24个节气首位,称之为“亚岁”,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

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冬至过后以寒冷天气为主,故人们进补偏于温热、补养阳气以抵御寒邪。饺子是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

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冬至包饺子习俗
2个回答2022-11-30 14:11
 冬至包饺子的习俗
  一、吃饺子
  古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可见冬至吃饺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风俗。"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后,看到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因而命其弟子搭台筑灶,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吃。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便叫"饺子"。
  二、九九消寒
  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入九以后,文人墨客,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包饺子的习俗
2个回答2023-11-23 20:40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谁要不吃亏半年。"饺子是冬至不能少的食物之一,至于冬至包饺子的习俗,其实有着相关的原因的,这些原因有关于纪念名人的,也有关于身体健康的,究其原因的话,有这以下的2个:


1、纪念医圣张仲景

相传张仲景在大雪纷飞的冬天还乡时,街头有很多流离失所的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

张仲景看到这些情况,让自己的弟子搭建了一个医棚,用一些辣椒、羊肉和驱寒的药材做成馅料,包成饺子给百姓吃,不少人的耳朵都治好了,所以每年冬至进九都会吃饺子,还有冬至的饺子不冻耳的说法。

2、预示着团圆圆

在冬至吃饺子的时候,还有着一个其他的寓意,那就是说吃饺子代表着团圆,因为到了冬至这天,全家人都会忙碌起来,会准备各种不一样的饺子皮,然后再准备很多的饺子馅。

在准备妥当之后,就会开始来完成饺子的制作,比如家人们纷纷的包着饺子,包好饺子之后就会开始煮饺子,在饺子煮熟后,一家人就欢快的吃着饺子,所以在冬至这天吃饺子,也可以说是代表着一家人团圆圆和美满的象征。

不过饺子的话,在北方吃的最多,南方虽然也有,但是比较少的,在南方中吃的多的是汤圆,而汤圆代表的也是团圆圆满的意思。


冬至除了包饺子的习俗,还有冬至晴天的谚语与预兆,那么谚语是如何预兆的呢?

1、冬至晴天,预兆过年期间雨雪霏霏。
谚语:“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看来冬至这天天气晴朗,往往预示着到了春节期间,多是雨雪霏霏,雪花飘飘。
还有的说:“晴冬至,年必雨”。如果冬至这天,是个晴天,往往预示着过年多有雨水降临。
2、冬至出现日头,预兆来年春天天气寒冷。
谚语这样说:“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看来要是冬至这天天气晴朗,太阳高照,那么到了春节期间,往往天气寒冷,天寒地冻,
还有的谚语说:“冬至大热头,明春冻死牛”。意思是一样的,也是说冬至晴天,就连老黄牛到怕冻,看来非常寒冷。
3、冬至天气晴朗,是个好兆头。
谚语说:“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12月22日是冬至,天气晴朗无雨的话,预示着明年果树生长旺盛,果实累累。
还有的说:“冬至天晴明,来年歌太平”。冬至阳光灿烂,是个好兆头,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个好年景!


当然这只是人们对于冬至到来的一种美好心愿而已,不过也说明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心愿的期盼。

包饺子呀包饺子的儿歌?
1个回答2024-03-16 04:31

炒白菜,炒白菜,切切切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客人来了点点头客人走了说再见可能地方不一样,说的版本也不一样

冬至包饺子作文 学校里包
1个回答2023-11-25 17:50
今天是冬至,我们在笔畅作文学校包饺子,我很高兴。

  我带来了碗、筷子、面杖和面板。老师准备了面粉、肉馅和面团。开始包饺子了,老师拿出面团,搓成了一根又粗又长的面条。然后拽成了许多均匀的小面团,分给了同学们。我先把小面团揉成两个小圆球,再轻轻地按一下,接着拿出擀面杖。老师说:“要擀四周,不要擀中间。”我照着老师的要求去做,最后,一个圆圆的、中间厚、四周薄的面片就擀成了。

  老师在我们的面片上放了一些香香的肉馅。我把面片对折了一下,沿着面片的边缘一点一点地捏,而馅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我往里捏,它就往外面挤,急得我都快要火冒三丈了。不过,最后我还是把它捏好了。我看了看其他几个同学的饺子,有的无精打采,像个懒汉躺在面板上;有的像一架火箭;有的像个包子;还有的像一个乌龟。真是千奇百怪!

  饺子煮好了,一股浓浓的香味飘进了教室。教室里满是饺子的香气,我恨不得一口把饺子都吃完。

  今天,我不只是吃了饺子,还了解了饺子的历史。今天的包饺子课真有意思!

篇二:在学校包饺子

  “真香啊!真香啊!”你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吗?告诉你吧,我们在上包饺子课呢!

  以前都是现成饺子,可现在是自己亲手包的,我们准备的材料有:和好的面、饺子馅、面粉、擀面杖、面板等,对了!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冬至日,我太高兴了。

  包饺子开始了,大家有的揉面,有的切面团,有的擀面皮……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我要自己包了,老师告诉我们程序:先揉面,再搓成长条,然后切成小面快,再摁成小面饼,擀成面片,然后包饺子。过了一会,我叫道:“太难了!”之前还可以的,可是擀的时候,擀不圆,又粘手,结果破了,还得重新再擀皮。再次包的的时候,馅儿太多,捏左边,馅从右边出来了,捏右边,结果馅儿从左边出来了。怎么办呢?我心里气急了,真不想再包了。可是老师告诉我:“只要去掉一点馅儿不就包好了!”这时我听了,心情立刻变好了。我看了看老师,老师妈包的饺子像弯弯的月牙,可是我包的饺子却像打了败仗一样。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包的饺子越来越好了,还包了好几个漂亮的饺子!

  十五分钟后,饺子煮好了,真香!我看着香喷喷的饺子,真想一口吃掉!这个饺子课可真是有趣啊!

篇三:在学校包饺子

  今天,朱老师教我们包饺子。

  我一走进教室,就闻到了一种味道。原来是饺子馅的味道。接着老师又在我们的桌子上放了饺子皮和水我心想:今天是要我们亲自包饺子吗?我一定要包一个最好看的饺子,。给老师看。老师教了我们包饺子的方法,我按照老师的方法小心翼翼的把饺子皮放在左手的手心上,接着用手指去沾水,再把沾好了的水涂在饺子皮的边上,然后用勺子摇一勺馅,放在饺子皮的中间,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馅,皮会破掉,馅太少,样子会不好看,煮起来也不好吃。再把饺子皮的边上下对折,就这样饺子变得圆鼓鼓的。原来,包饺子也有窍门。最难掌握的是馅放多少?我终于学会了包饺子的方法。

  最后老师把我们包好得饺子拿下去煮好让我们一人吃两个,剩下的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品尝我们做的饺子。看着别的小朋友品尝我们包的饺子心里美滋滋的心想:回家后一定要亲手包给爸爸妈妈品尝!

篇四:在学校包饺子

  每年冬至节组织老师们包饺子是我们学校的传统,今年的冬至虽然是昨天——周日,但校长依然组织老师们今天在学校包饺子,延续冬至的传统。

  早晨开过行政会后,又举行了室内的升旗仪式。过了十点,我们行政组才开摘菜、洗菜、切菜,和面,擀皮儿,包饺子。老师们都是在家盘好馅,买现成的饺子皮儿,只在学校包包即可。所以,当我们组包好后,老师们都已经吃过了,结束了包饺子的战斗。等我们吃完,收拾完,就两点多了,孩子们都来上学啦。

  这样的活动,虽然有些麻烦,但的确给老师们提供了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使老师们之间相互多了些了解与信任。

篇五:包饺子 张清华

  今天我们学校下午要进行了包饺子活动,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得不得了。恨不得一下让时间到下午。终于包饺子活动终于开始了。我们先铺上一层纸,然后三个学生和一个老师一起包饺子。我非常的紧张和担心。因为以前我没有包过饺子,可能因为我,拖累了大家,造成了最后一个吃饺子的组。我看着别人怎么包我就怎么包。我先拿出一个面片,然后再放一些馅,两边对折然后依次向两边捏。

  终于一个饺子包完了,杨老师那一组包的飞快我们才包了几个,我加快了速度。突然我领悟了技巧,包的飞快。我眉头紧锁,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饺子皮,手不停地颤抖。我集中了注意力,包着包着有一组包完了。他们那一组有的包太阳,有的包小笼包,还有的包元宝。真是各式各样。我从陶醉中醒来。发现我们的样子也不少,有毛毛虫,有:“指的就是你”还有小帽子。我们虽然是最后一个包完得。但是我们得了,最佳创意奖。第一次吃到自己的饺子,我好开心呀!多么想再包一次。
我帮妈妈包饺子,写写自己帮妈妈包饺子的过程
1个回答2024-03-02 04:05
冬至就要到了,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这不,上个周末,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是——帮妈妈包饺子!周六一大早,我就从床上爬起来,嚷着要跟妈妈一起去买食材包饺子。我和妈妈把猪肉剁碎,再把芹菜、茶干、生姜、盐等等放在一起搅拌,等饺子馅做好,妈妈端来了一碗清水,拿出买来的饺皮,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接下来可以包饺子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饺子皮就包了起来,我用心地包啊包,可是却怎么也包不好,包出来的饺子就像一个张大嘴的怪物。这时,妈妈对我说:“来,你先看我示范一遍,慢慢学。”只见妈妈左手拿着饺子皮,右手蘸了一下水,沿着饺子皮四周边缘擦了一遍,然后右手挑了一小勺饺子馅放进饺子皮里,再用双手捏了几下。就这样,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在妈妈的手里诞生了,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吃。我用心地学着,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比妈妈包的更好!我又包啊包,包了好多个以后,终于包出来的饺子像模像样了。妈妈夸我:“真厉害!宝贝学会包饺子了。
冬至吃饺子来历
1个回答2024-01-25 04:58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2日之间。据说,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据考证,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现代,冬至吃饺子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3-11 09:28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一

据史书记载冬至吃水饺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留下的。

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辞官回乡,当时正是冬季,他发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然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二

3000多年前的一天,周公在洛阳玩小棍,时间久了,他发现小木棍的影子每天都不一样长。于是,他根据影子的长短,敲定了冬至日和夏至日。所以说,在二十四节气里,夏至和冬至是最早被确定出来的。

当然,小棍只是戏称。周公测日影的工具叫做“土圭”,是一根8尺的标杆。夏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有13.5尺,是一年之中最长的一天。这天之后,日影一天比一天短,天气也开始回暖了。

那个时期跟自然科学离着十万八千里,谁也不晓得这是为啥。但是,天气回暖、草木萌发总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代表了一轮新生命的开始,值得纪念一下。

于是,在周朝的历法中,正月是夏历(我们现在的农历)的十一月。所以,日影最长的冬至,成为了新一年的开始,意义相当于现在的元旦。

从周到秦,这个习惯一直没有改变。直到汉武帝再次采用夏历(农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这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人们过冬至,其实等于过新年。

汉代冬至和新年分开后,被称为“小年”,即是为了提醒人们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也表示冬至尚有重要地位。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