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赏析经典

为什么说播音主持作品的赏析没有止境
1个回答2024-01-20 21:16
所有形式的作品的赏析都没有止境。。。。因为赏析的人不同,一个人的每个阶段的思想层次不同,社会大环境不同,时代不同等等,导致一个作品可以被无限地欣赏和评价。我们现在都还在赏析古代的作品呢。。。以后你会有很强的体会的。
《观刈麦》赏析
1个回答2022-10-18 23:50
惜本意可惜,此处指可惜的是夏日太长,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拾麦者的出现,从侧面体现了劳动者的勤劳和节俭
求<<观舞记>>赏析
1个回答2022-10-25 15:02
一个字...好``
这文章没赏析``对不起``
《古文观止·吴许越成》译文与赏析
1个回答2023-11-22 03:33

吴许越成

吴许越成

《左传·哀公元年》

【题解】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击败越国,越王勾践派大夫文种向夫差求和,夫差想要答应,但遭到了大夫伍子胥的反对。伍子胥指出,越国一旦休养生息,强大后就会对吴国造成很大威胁,他劝谏夫差斩草除根,但夫差不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同意越国求和,最终导致了吴国的灭亡。

【原文】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88]。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89]。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方娠[90],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91]。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注释】

[88]槜(zuì)李:在今浙江嘉兴市。定公十四年,吴王阖庐带兵攻打越国,在槜李被越军打败,阖庐受伤身亡。

[89]嚭以行成:嚭,春秋末吴王夫差的宠臣,楚大夫伯州犁之孙,奔吴为太宰。行成,议和的意思。

[90]后缗(mín)方娠:后缗,夏后相之妻,有仍氏之女。方娠,正怀孕。

[91]惎(jì):憎恨,怨毒。戒:戒备。

【译文】

吴王夫差率兵在夫椒打败了越军,为在槜李之战中丧命的父亲报了仇。随后,吴军趁势攻入越国。越王勾践率领五千披甲执盾的兵士守住会稽山,并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的太宰嚭向吴王求和。吴王意欲答应文种的求和。伍员说:“不行!臣听说:‘树立品德要靠日积月累,扫除祸害必须干净彻底’。古时过国的浇,杀死斟灌又攻打斟鄩,最后灭了夏王相。而相的妻子缗当时正身怀有孕,她从城墙的小洞里逃走,回到有仍,生下了少康。少康长大后做了有仍的牧正,他对浇痛恨至极,并时刻提防他。浇派臣子椒四处搜寻少康的下落,少康便逃奔到虞国,在那里做了庖正,这才躲避了杀身之祸。

【原文】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92],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

【注释】

[92]二姚:虞思的两个女儿。有虞氏是舜的后代,姓姚。

【译文】

后来虞思又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把纶邑封给他,有土地方圆十里,有百姓五百人。他布施德政,开始着手准备复国的谋划,召集夏朝移民的余部,安抚他们并给他们官做。同时他派女艾去浇那里做间谍,派季舒去引诱浇的弟弟豷,于是灭掉了过国和戈国,复兴了夏禹的功业。重新祭祀夏的祖先以配享天帝,保持了夏朝当年的典章制度。现在的吴国比不上过国,而越王勾践却强于少康,上天如果让越国强盛起来,岂不成了吴国的重大隐患了吗?勾践这个人能够亲近百姓,且善施恩惠而不遗漏任何一个有功之人,越国与我国土地相连而且世代有仇。

【原文】

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93]。姬之衰也,日可俟也[94]。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注释】

[93]不可食:无法后悔,不能挽救。食,引申为消除,用作动词。

[94]俟:等待。

【译文】

这个时候我们战胜了他,不但不加以消灭,反而打算保全他,这真是违背天意而助长敌寇,以后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姬姓的衰亡指日可待呀。我国处在蛮夷之间,却又让仇敌恣意强大,用这样的方式谋霸业,显然是行不通啊!”吴王不听。伍员退下来,告诉别人说:“越国用十年时间聚集财富,再用十年时间教化百姓、训练军队,二十年后,吴国的宫殿恐怕要变成池沼了!”

【评析】

本文是一篇讽谏之文,故事虽然平常,但伍子胥的讽谏之言却独具特色。他没有为夫差大讲道理,而是借用少康复兴夏朝的故事讽喻夫差不要姑息养奸,以免放虎归山、养虎为患。

文章的中心是突出伍子胥的忠谏,为了说明“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的道理,伍子胥不厌其烦地讲述了少康中兴的故事,以警醒吴王夫差提高警惕。这是伍子胥的第一层用意。紧接着伍子胥又清晰地认识到吴许越求和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将历史与现实进行鲜明的对比,直接向吴王夫差指出当今吴国不如昔日过国实力强大,一旦越国发展壮大,就难以对付了。这是伍子胥的第二层用意。最后伍子胥又分析了勾践的为人之长以及吴、越之间你死我活的严峻形势。这便是伍子胥的第三层用意。

但不幸的夫差由于决策的失误,忠谏而不纳,终于自食其果,付出了亡国的沉重代价。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与《古文观止》有什么不同?
1个回答2022-10-08 16:57
都有,《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古文观止鉴赏辞典》是在介于前者编订的,不会出前者的范围。
《观舞记》好句赏析
1个回答2023-01-31 14:08
fsdgfdfsvh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观雨 陈与义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2-16 03:41
化用典故,出句化用了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对句也是老杜的“洗尽甲兵长不用”诗句的化用,在此均为反其意而用之。
秦观的好事近赏析?
1个回答2022-06-17 19:14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赏析】
据《冷斋夜话》:“少游既谪归,尝于梦中作《好事近》,有云……果至藤州,方醉起,以玉盂汲泉,笑逝而化。”从词的内容看,为记梦之作有些依据。词中境界,尤朦胧奇幻,若梦中景观。上片写梦中春游。雨花山色,小溪黄鹂,声色俱佳。花动而一山春色皆动,溪深而千百黄鹂争鸣,境象空濛幽丽,若神界仙境。下片写飞云走雾,龙蛇幻化,在碧空翻卷起雄劲的画图。词人在这仙幻的奇异世界里陶醉了!醉饮后在古藤荫下酣然入睡,暝懵间忘却了人世。其中主旨与词人《醉乡春》“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的感慨如出一辙,均表现出失意词人的厌世心态。联系秦观逝于藤州的史实推断,这很可能是秦观的绝笔词。至于宋僧惠洪所谓“笑逝而化”云云,殆小说家言,不足为据。此词构思超脱空灵,虚实结合,行笔自然流畅而富浪漫情调,具有高格调的审美品位。
观刈麦全诗赏析(简短点)
1个回答2024-03-01 12:42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我的父辈为什么都活不到六十
1个回答2024-06-20 04:38
医疗条件比较差,科技水平比较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