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手势朗诵儿歌

集体朗诵手势动作?
1个回答2024-02-20 18:40

集体朗诵手势动作要求是统一,指往高处指动作慢或慢都要求一律统一!

二,眼睛顺着手的起落也要统一随手的方向!

第三,朗诵时的表情也要一律一样!

集体朗诵手势?
1个回答2024-03-16 23:23

1、女生在朗诵时要保持自然站立,背部挺直,眼睛注视前方。不要含胸驼背。

求一篇有气势的朗诵稿
1个回答2022-09-15 08:05
《满江红》岳飞
朗诵十大手势基本动作
1个回答2024-01-29 17:49

朗诵十大手势基本动作如下:

伸手(手心向上,前臂略直,手掌向前平伸):

表示请求、交流、许诺、谦逊、承认、赞美、希望、欢迎、诚实等意思。

拾手(手心向上,手臂微曲,手掌与肩齐高):

表示号召、唤起、祈求、激动、愤怒、强调等。

举手(五指朝天,前臂垂直,手掌举至头部):

表示行动、肯定、激昂、动情、歌颂等。

挥肆没手(手臂向前,手掌向上挥动):

表示激励、鼓动、号召、呼吁、前进、致意等

推手(手心向前,前臂直伸):

表示坚决、制止,果断、拒绝、排斥、势不可挡等意思。

压手(手心向下,前臂下压余扒至下区):

表示要安静、停止、反对、压抑、悲观或气愤等。

摆手(手心对外,前臂上举至中区上部):

表示反感、蔑视、否认、失望、不屑一顾等。

心手(五指并拢、弯曲,自然放在胸前):

表示自己、祝愿、愿望、希望、心情、心态等。

侧手(手掌放在身体一侧,手心朝前):

表示憎恨、鄙视、神秘、气愤,指示人物和事等。

合手(两手在胸前由分而合,双手合一):

表示亲密、团结裂毁纳、联合、欢迎、好感、接洽、积极、同意等。

诗歌朗诵手势技巧
1个回答2024-02-20 18:40
  1、一是仿,就是模仿,先按照老师教授的诗歌动作反复练习。

  模仿有两个好处:把加手势变成习惯。比如,《雨巷》这首诗,“撑着油纸伞”,老师教授的手势是:手做握伞动作,眼睛往上看着伞面;“独自彷徨在”,老师教授的手势是:右手抚摸着胸口,眼睛迷离,摇头;“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老师的手势是,右手往右前方伸出来,缓慢延伸。通过这些动作,就营造了诗中的场景,将朗诵者和观众一下子带进意境。

  学生自己还不会设计动作时,就要按照老师的设计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就能感受到加手势的好处,并形成习惯。以后,只要拿到一首诗,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做动作。遇到类似的场景,自然就会做出类似的动作。

  2、熟能生巧。

  熟,是反复练习,巧,就是技巧方法。诗歌朗诵的手势,反复练习100遍,200遍,就能在练习中,悟出新的感受,摸索出一些新的技巧和方法。

  3、三是敢,就是敢于尝试。

  拿到一首新的诗歌,看到一句诗,脑子里首先想到什么动作,就先做出来。不要认为这个动作不合适,自己就先否定掉。这样就会卡壳,练习不下去。

  练习手势的过程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管好坏,先加上一个手势进行练习,保证一首诗句句有动作。然后在一遍遍的练习中,不合适的动作自然就会被合适的动作取代。
朗诵手势技巧图解
1个回答2024-03-04 19:44

朗诵手势技巧图解如下:

(1)拇指式。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弯曲,表示强大、肯定、赞美、第一等意;

(2)小指式。竖起小指,其余四指弯曲合拢,表示精细、微不足道或蔑视对方。这一手势演讲中用得不多。

(3)食指式。食指伸出,其余四指弯曲并拢,这一手势在演讲中被大量采用,用来指称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观点甚至表示肯定。胳膊向上伸直,食指向空中则表示强调,也可以表示数字“一”、“十”、“百”、“千”、“万”。手指不要太直,因为面对听众手指太直,针对性太强。弯曲或钩形表示九、九十、九百……齐肩划线表示直线,在空中划弧线表示弧形。

(4)食指、中指并用式。食指、中指伸直分开,其余三指弯曲。这一手势在一些欧美国家及非洲国家表示胜利的含义,由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演讲中大量推广。也表示二、二十、二百……之意。

(5)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并用式。表示三、三十、三百……。

(6)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用式。表示四、四十、四百……。

(7)五指并用式。如果是五指并伸且分开,表示五、五十、五百……。指尖并拢并向上,掌心向外推出,表示“向前”、“希望”等含义,显示出坚定与力量,又叫手推式。

(8)拇指、小指并用式。拇指与小指同时伸出,其余三指并拢弯曲,表示六、六十、六百……。

(9)拇指、食指、中指并用式。三指相捏向前表示“这”、“这些”,用力一点表示强调,也表示数字七、七十、七百……。

诗歌朗诵手势技巧 诗歌朗诵的手势技巧都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2-09 11:23
1、一是仿,就是模仿,先按照老师教授的诗歌动作反复练习。

模仿有两个好处:把加手势变成习惯。比如,《雨巷》这首诗,“撑着油纸伞”,老师教授的手势是:手做握伞动作,眼睛往上看着伞面;“独自彷徨在”,老师教授的手势是:右手抚摸着胸口,眼睛迷离,摇头;“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老师的手势是,右手往右前方伸出来,缓慢延伸。通过这些动作,就营造了诗中的场景,将朗诵者和观众一下子带进意境。

学生自己还不会设计动作时,就要按照老师的设计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就能感受到加手势的好处,并形成习惯。以后,只要拿到一首诗,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做动作。遇到类似的场景,自然就会做出类似的动作。

2、熟能生巧。

熟,是反复练习,巧,就是技巧方法。诗歌朗诵的手势,反复练习100遍,200遍,就能在练习中,悟出新的感受,摸索出一些新的技巧和方法。

3、三是敢,就是敢于尝试。

拿到一首新的诗歌,看到一句诗,脑子里首先想到什么动作,就先做出来。不要认为这个动作不合适,自己就先否定掉。这样就会卡壳,练习不下去。

练习手势的过程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管好坏,先加上一个手势进行练习,保证一首诗句句有动作。然后在一遍遍的练习中,不合适的动作自然就会被合适的动作取代。
什么是朗诵?朗诵与朗读的区别
1个回答2024-03-16 13:42

朗诵是指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

朗诵与朗读的区别: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朗诵:高声吟诵;大声诵读。

2、朗读: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二、出处不同

1、朗诵:韩北屏 《非洲夜会·举杯痛饮》:“晚会上还有朗诵和话剧,这些节目全不长。”

2、朗读:唐·李商隐 《与陶进士书》:“出其书,乃复有置之而不暇读者,又有默而视之不暇朗读者,又有始朗读而中有失字坏句不见本义者。”

白话释义:唐·李商隐 《与陶进士书》:“从他的书,于是又有置的而没有时间读的,又有默默地看着不顾朗读者,又有开始朗读而中有失字坏句不见本意义的。”

三、侧重点不同

1、朗诵: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2、朗读: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就语言学习而言,无论中文还是英文等任何语言学习,朗读都有着重要的位置。

陋室铭朗诵用什么手势
1个回答2022-12-24 14:15
起,侧,转,倒,合,尽,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