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少数民族儿歌

呈贡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3-12 20:57

“呈贡”系彝语“扯过”或“柴谷”的谐音,意为盛产稻谷的海湾坝子。

距今2800年的西周昭穆时期,今呈贡县小古城天子庙一带已建有奴隶制地方候王城邦。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今呈贡区古城(村)为呈贡镇( 

昆明市呈贡区

昆明市呈贡区(10张)

城),系彝族先民所居。今呈贡区境,北属本郡之谷昌县,南属本郡之滇池县。

唐改郡为昆州,改谷昌县为益宁县,改滇池县为晋宁县。

宋时,大理国岳候高智升遣土官伽宗筑土城于今古城,名伽千户所,因治所设于呈贡而得名,隶属于阳城堡万户府,下辖呈贡、诏营、切龙、雌甸、塔罗、罗忽、安江、安堋、大吴龙和乌纳山区。

元至元十二年(1257),割呈贡、沼龙、雌甸、塔罗和罗忽6城及乌纳山区置呈贡县;割安江、安堋、大吴龙置归化县。均属中庆路晋宁州领县。不久呈贡县改为晟呈县。

明洪武十六年(1383)复为呈贡县,属云南府。清康熙七年(1668)撤销归化县制并呈贡县。

民国29年(1940)撤区设6乡,至民国38年(1949),全县分龙街、古城、七甸、化城、吴杰、中卫6个乡,80个保,916甲。直隶属云南省。

1950年1月12日成立呈贡县人民政府,隶属于云南省玉溪专区。全县总面积为446.5平方公里。1956年化城等9乡划归晋宁县,面积减至304.85平方公里。1957年澄江县马郎乡划入呈贡县后,面积增至340.15平方公里。1958年12月撤销呈贡县制并入晋宁县,1961年4月从晋宁县划出龙街、吴家营、大渔、洛羊、马金铺5个人民公社,成立呈贡区,隶属于昆明市。全县总面积为456平方公里。1993年12月呈贡县土地祥查办公室和呈贡县土地管理局公布的《呈贡县土地利用现状详查报告》中记述,全县土地总面积468.1平方公里。至2000年与澄江县、晋宁县、宜良县、官渡区完成了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全县行政区划面积为452.19平方公里(不含滇池水域面积)。

2003年5月30日,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战略部署。“现代新昆明”建设率先在昆明市主城东南部的呈贡启动,设立呈贡新区。

2011年7月8日,呈贡县撤县设区。

姓贡的是什么民族
1个回答2024-03-14 10:15
  贡氏,位列宋版《百家姓》第294席。其发祥地是广平郡(河北省鸡泽县)。
  “汝南世泽,端木家声”。据《姓谱》记载,孔子的学生端木赐(黎阳侯),字子贡,其子孙乃以祖先的字号为姓。尊子贡为贡氏始祖。端木氏成为贡氏先贤遗泽。
  贡氏宗祠中的“明经洁行,乐同道以弹冠;协志恢图,潜匿孤于别墅”楹联,是谓贡氏先贤中早在西汉时便有贡禹以明经洁行征为博士,文帝称其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而与岳飞相友善的贡祖文协志恢复,及见秦桧误国,岳家被抄,遂匿其裔于别墅。
  云阳贡氏,肇于南宋初年,始祖为贡祖文,字仁德,其先人世居琅琊(山东省胶县),后迁长垣(大名府)。他少壮时,与汤阴岳飞同时“仗剑从军”,因义气相投,缔下刎颈之交。祖文英才魁伟,勇武过人,被宋高宗封为都总军将,“昼则参赞帷幄,夜则守御行营”。南渡后,出守秣陵关总镇。为保契友岳飞后代,弃官归隐,潜护岳公三子岳霖匿住在曲阿达20余年。后来,由宋孝宗赐御匾“旌表忠义”。死后葬于柳茹村南贡坟庵。
  贡祖文入居丹阳后,娶夫人黄氏,生鈇、贤二子,至第4世孙中有昆仲4人各分东、西。其中,小一宦游宣城(定居安徽);小二徙居句容上阑;小三居丹徒赤岸;小四守基于柳茹。第5世派衍出五房,分别是志仁派下的桐村(胡桥大贡)分、志义派下的杨庄分、志礼派下的马里分、志智(彦明)派下的柳茹、周巷分和志信派下的庄湖、魏墅分。除了上述5分之外,后人中又屡有播迁:志仁的传人迁至龙脉桥(镇江)、迎水涧(句容)、丁庄山、双沟、贡巷以及柳茹村、张渔坝等地;志礼的部分传人聚居于俞庄;彦明的传人有一部分群居在东杨庄、乐家巷、乌鸦巷、西冈的;志信的部分传人群居于泥庄、北陵、汉皇庙、九里、景昌阁、大嘉庄、沙沟、上家村、孙墅、杭家村、虾渡桥贡甲村等。柳茹贡氏人丁兴旺,许多宗人纷纷外出定居,所居村落近有延陵、旧县、新埭、留墅、横塘、北岗、赤石岸、大方庄、倪庄、官井头、谢甲、谢家村、北门头、萧庄、殷庄、龙城、杨庵、吴巷、新庙、曲阳、栅口、嘉井、西鲍、皇庄、湖渎、大沙、当江沙、六窑、白土、白塔、五都上角、西高庄、黄堰桥、莲花亭、马王坝等处。
  至2000年5月8日,全市在籍贡氏宗人为7685人。
  按照这个说70%应该是汉人!
最美呈贡人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3-13 14:14
呈贡历史悠久,是古滇文明的发祥地。3万年前,“昆明人”就在呈贡大渔龙潭山一带繁衍、生息。公元前三世纪,楚国大将庄蹻率部入滇,建立了盛极一时的古滇王国,楚文化和滇文化相互融合,书写了古滇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十三世纪中叶,元平大理后,公元1275年设置呈贡县,沿袭至今。2011年呈贡撤县设区,掀开了呈贡历史崭新的一页。



抗战时期,冰心、费孝通、沈从文等名人、学者荟萃呈贡,对呈贡文化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费孝通老先生曾留下“远望滇池一片水,水明山秀是呈贡”的赞誉。全区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项、县级挂牌保护文物10项。



呈贡民俗民情浓郁多姿,民间歌舞,异彩纷呈。秧老鼓与板凳龙舞,独具特色,风格迥异;花灯歌舞,亨誉云南,为省内七大支系之一,俗称“花灯之乡,滇戏窝子”;花灯音乐创立了独一无二的“背宫”唱法,被各花灯团所采用;民间绘画及民间工艺蓬勃发展,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绘画之乡”,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绘画和花灯)。
呈贡八景来历
1个回答2024-04-03 14:55
呈贡八景是指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的八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包括龙门石窟、石林、大观楼、龙泉山、青龙潭、昆明湖、太和殿和呈贡花海。这些景点各具特色,有的是自然景观,有的是历史文化景观,有的是人工景观,共同构成了呈贡区的旅游资源。
其中,龙门石窟是唐代石窟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保存完好,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珍品;石林则是世界自然遗产,以奇特的石灰岩地貌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而闻名;大观楼是明代建筑,是呈贡古城的标志性建筑;龙泉山是一座佛教名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青龙潭是一处清澈见底的天然泉水,被誉为“昆明第一泉”;昆明湖是一处人工湖泊,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太和殿则是呈贡古城的另一大标志性建筑,是明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呈贡花海则是一处以花卉观赏为主的旅游景点,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美丽的景观。
这些呈贡八景各具特色,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呈贡区的重要旅游资源。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魅力,感受到云南的独特魅力。
当代大学生对民族发展有什么贡献?
1个回答2024-02-10 20:36
最重要的就是科技的发展,有自己的技术,就有话语权。比如现在华为被美国遏制的芯片的代工,如果我国有了自己的技术去生产芯片,那么就不会受制于人。
庐陵文化生态园呈现了哪些民族文化和名人?
1个回答2024-04-30 11:36

庐陵文化生态园呈现的民族文化有剪纸,赛龙舟,舞龙舞狮等

名人有屈原,李白,王阳明,苏轼等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4-06 07:07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是:

①现在我们用的“胡同”这个名称来源于蒙古族。

②现在的旗袍来源于满族,已成为多民族妇女喜欢的服装。

③我知道的少数民族乐器有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苗族的芦笙。它们的声音真好听。

④唐朝诗人王建有诗句“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表明当时少数民族音乐对中原影响很大。

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

西域的乐器大大丰富了中原汉族的音乐,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藏族的囊马,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等,在我国都是富有盛名,世界闻名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等都是汉鲜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创造的。

元代回族建筑学家亦黑迭儿丁设计领导修筑的大都工程,为以后北京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云南民族大学呈贡校区 附近住宿问题
5个回答2022-09-14 03:32
柏枝营就在理工大学那,你可以去那看看,应该不贵。平常一晚上就40左右。民族大学周围也没有什么住的,对面的那些小区都在建设中。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06 05:37
很多很多......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5-14 06:15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巨大,回鹘诗人坎曼尔曾作诗说“古来汉人为我师”。

而汉族则有“回鹘衣装回鹘马”的现象,从战国时代就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后来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织锦技术。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始终贯穿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在长期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少数民族不仅给汉族带来了胡琴、胡瓜、大宛马等看得见的物质成果,更主要的,他们为长期生活在农耕文化状态下的汉族人民增加了一种锐意进取的开拓意识和兼容博纳的文化胸襟,使汉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断得到丰富与升华。

正是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新鲜注入,中华文化才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特别是每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后,便会迎来中华文化的空前发展,从而造就了宏阔豪迈的“秦汉雄风”、雍容大度的“盛唐气象”、强健有为的“康乾盛世”,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几个辉煌时期。



扩展资料

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是各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以各民族文化的新发展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文化政策,把握少数民族文学发展规律,尊重少数民族作家的创造性劳动,积极帮助少数民族作家深入生活、创作出版、学习进修,不断壮大少数民族作家队伍。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宣传推介工作,推动更多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走出本民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日报-植根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进步写史立传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日报-如何理解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