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黎族苗族儿歌大全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民族文化
1个回答2024-01-13 12:59

海南省保亭地区的黎族有杞、哈、赛等方言,每个方言区的语言、生活习俗亦有所异,但其文化艺术娱乐等方面基本相同。千百年来,黎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民歌、故事、神话、寓言、谚语、谜语、舞蹈、音乐的艺术和织锦等。以民歌最具特色,种类有劳动歌,情歌、哀歌、生活自然等。
黎族民间舞蹈《打柴舞》、《打碗舞》、《八音舞》、《双刀钱铃舞》、《逗娘舞》等等。黎族民间传统竹木乐器种类主要有口弓、鼻箫、利咧、洞勺、拜、哔哒、独求鼓、叮咚木等八类。爱好者组合的业余“八音乐队”,即小铜锣、小木鼓、木琴、竹笛、唢呐、铜铃、小钹、毕哒8种乐器组合的演展队。乡村举行婚礼、入新屋的时候,都请来八音队,吹吹打打通宵正旦。它是黎族社会文明进步史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宝库的精品。 海南省黎族织锦起源于殷周时代,早在3000多年前,生活在海南岛上的黎族先民就已掌握了纺织技术,是中国各民族中最早掌握纺织技术的民族之一,其中保亭是全海南省黎锦最集中的市县之一。在宋元两代时,黎族的棉纺织业已经相当发达,其棉纺技术和棉纺织工艺品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特别是这一时期历史上最杰出的纺织家黄道婆,在学习和总结黎族纺织技术的基础上,不仅改革和创新了去籽、弹花、纺线、织布等纺织工具,还运用和推广黎族纺织错纱、配色、综线、絮花等技术,织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花纹图案。到明清两代,黎族织锦发展达到顶峰,黎族织造的龙被等黎锦精品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民族文化
1个回答2023-11-28 15:48

海南省保亭地区的黎族有杞、哈、赛等方言,每个方言区的语言、生活习俗亦有所异,但其文化艺术娱乐等方面基本相同。千百年来,黎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民歌、故事、神话、寓言、谚语、谜语、舞蹈、音乐的艺术和织锦等。以民歌最具特色,种类有劳动歌,情歌、哀歌、生活自然等。
黎族民间舞蹈《打柴舞》、《打碗舞》、《八音舞》、《双刀钱铃舞》、《逗娘舞》等等。黎族民间传统竹木乐器种类主要有口弓、鼻箫、利咧、洞勺、拜、哔哒、独求鼓、叮咚木等八类。爱好者组合的业余“八音乐队”,即小铜锣、小木鼓、木琴、竹笛、唢呐、铜铃、小钹、毕哒8种乐器组合的演展队。乡村举行婚礼、入新屋的时候,都请来八音队,吹吹打打通宵正旦。它是黎族社会文明进步史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宝库的精品。 海南省黎族织锦起源于殷周时代,早在3000多年前,生活在海南岛上的黎族先民就已掌握了纺织技术,是中国各民族中最早掌握纺织技术的民族之一,其中保亭是全海南省黎锦最集中的市县之一。在宋元两代时,黎族的棉纺织业已经相当发达,其棉纺技术和棉纺织工艺品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特别是这一时期历史上最杰出的纺织家黄道婆,在学习和总结黎族纺织技术的基础上,不仅改革和创新了去籽、弹花、纺线、织布等纺织工具,还运用和推广黎族纺织错纱、配色、综线、絮花等技术,织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花纹图案。到明清两代,黎族织锦发展达到顶峰,黎族织造的龙被等黎锦精品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

保亭黎苗族的三月三是什么样的节日啊?
1个回答2023-11-23 19:22
上巳节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据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了。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黎苗族的黎族发展现状
1个回答2023-12-03 20:12

人口分布:
截止到1990年为111.099万人。黎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海南省中南部黎族苗族自治州,其余散居在万宁、屯昌、琼海、澄迈、橹县、定安等县与汉族杂居。 现有人口一百三十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中国南方的壮、布依等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
历史由来: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与壮、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远在秦汉以前,“骆越”的一支就从大陆渡海到海南岛,隋代称海南岛居民为“俚僚”,即黎族的先人。“黎”作为黎族的专用名称,约在宋代以后,一般认为“黎”为“俚”的转化。黎族以土著海南岛自居。他们在海南岛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新中国成立前,基本上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居住在保亭、乐东、白沙三县交界五指山腹地的一万多黎族还保留着原始家族公社残余的“合亩制”。黎族人民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革命传统,特别是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起,与汉、苗族人民一起进行革命斗争,黎苗族聚居的五指山区是海南岛的主要革命根据地。
语言文字:
使用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言。由于长期与汉族接触,不少黎苗族兼通汉语。使用汉文,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宗教文化:
奉行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对“万物有灵”的迷信很重。靠近汉族的地区受道教影响,部分地区还曾传入基督教。在乐东番阳地区,村内有教堂。
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口头文学丰富,民间故事和歌谣众多,民间乐器有口弓(口弦)、鼻萧、“拜”(排萧)等。
习俗及社会:
黎族多同姓聚居,过去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黎族妇女穿对襟无扣上衣和筒裙,有的地方穿套头式上衣,束发脑后,扣以骨管,披绣花头巾,戴耳环、项圈和手锡。妇女纹身,一般纹面部、手背及脚裸。四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女子已经不纹身了。男子结发于额前或脑后,上衣无领,对襟。
五指山中心地区旧时住传统的船形屋,山区黎族的住房,从侧面看呈金字形,以茅草作顶、竹子作房架,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篱笆上面再糊泥作墙。这种房子的房檐很矮,离地面仅一米。黎族村落多在山谷缓冲的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子周围保留着茂密的树木。平原村落的周围种植着刺竹,形成营赛,故称“黎赛”。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 船形茅草房屋”,传说这种住宅的造形,象征着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迁居而来的。

三亚黎族苗族景点
1个回答2023-11-29 01:42

三亚吸引人的景点有很多,比较出名的就有天涯海角、大小洞天、蜈支洲岛、西岛、热带雨林等等。但其实除了这些之外,三亚还有一个特色让自己更加的神秘,那就是黎族苗族文化。当然在三亚也是有着关于黎族苗族文化的景点的,那就是黎村苗寨。

和想象中的一样,黎村苗寨自然是比较简朴的,里面的环境比较清幽,田园的气息比较浓郁。寨里到处可见椰子树、槟榔树以及棕榈,可以这么说吧,黎村苗寨就是海南黎族苗族的最好的缩影。

在黎村苗寨,游客朋友们能够体验到真正的黎族苗族的风土人情,还可以看到黎族苗族的舞蹈和工艺。一不小心,便会被站在花丛里面的黎家阿妹拉进她们的寮房,做做她们临时的新郎或是被苗家的小姑娘拉到她的身边套上民族服装,照张合影。

蚩尤是东夷还是苗族九黎族人?
1个回答2022-11-21 14:19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骁勇善战,被奉为兵主战神。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文化
1个回答2023-11-30 16:38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纪念祖先,喜庆新生赞美生活的传统节日“三月三”。
传说,远古时候,洪水淹没人间,只剩下天妃和观音兄妹俩人,他们抱住葫芦随波漂泊到昌化江畔的燕窝岭下,被大树卡住才活下来。洪水退后,兄妹俩分头出去寻找亲人,约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到燕窝岭相会。他们走遍天涯海角,皆寻不见人影。年复一年,眼看两人快要衰老,为使黎人不致灭种,妹妹拿定主意,在脸上刺上花纹,使哥哥认不出自己。于是翌年三月三日,他俩就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生男育女,繁衍后代。从此,每年“三月三”,观音和天妃便带子孙们欢歌载舞,欣欢喜庆。后来,天妃和观音死在山洞里,化成观音石,黎族后人为纪念他俩,将石洞定为娘母洞,每逢三月三日,黎家男女老少,携粮带糖,从四面八方赶到娘母洞前,对歌、跳舞、射箭以纪念。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欢度“三月三”更加隆重。每年的这一天,黎族男女盛装打扮,成群结队赶往活动地点,以山峦对歌形式相邀自己的意中人,然后携手并肩双双散入丛林翠竹或小洞河边,互诉衷情,夜幕降落,情歌轻唱,对对情人沉醉在幸福之中。破晓,双方互赠定情信物,相约再会。

苗族名字的含义,为什么叫苗族
1个回答2022-09-25 12:21
因为那里的草地很多。
白苗族和黑苗族都是苗族,为什么有深仇大恨
1个回答2022-10-28 18:26
白苗和黑苗并无仇恨
黎族山歌是传承的第一文化,但是黎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这是为什么?
1个回答2024-05-20 18:31

很多人误解海南黎族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的确,在过去,黎族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然而,在1957年,我国设计并采用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方案》。而且,黎族的口头文化种类繁多,包括民歌,童谣和民间故事等等。 

 创立黎文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拥有自己的文字曾经是黎族人的美好梦想。就现实而言,黎文对黎族文化以及文化事业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影响。从随后的黎文计划的推动来看,黎族人们平时写作和交流都不太可能使用黎文,那这样的话黎文不可能被广泛使用的。那么,黎文的普及及创制是不是就没有现实意义了呢?

作为拼写黎语的象征,黎文在专业人士使用黎文录制民间文学,民歌,保存民族固有的文化遗产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制作黎文节目并设立黎文专栏,以便更好地传播黎族文化和促进黎族的经济发展。 

其次,你可以用黎文来记录,整理和保存黎歌,神话传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用汉字通过翻译记录的黎族文化,会使得我们失去原有的文化信息。你也可以用黎文来进行一些音乐,舞蹈,文学等方面的创作。三是成立黎文研究事业部,培养黎文的研究人才,确保黎文事业的发展与推广。所以,我们不要因为黎文普及度不高,而认为黎族没有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