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三国113( 诸葛恪4 张角1)

2023-07-27 16:22:17非议讲史57:26 1.4万
声音简介
以风趣幽默的现代语言讲诉三国时期的各个人物!

诸葛恪得驴的诸葛恪

诸葛恪(203-253)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臣,蜀丞相诸葛亮之侄,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为东宫幕僚领袖。曾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陆逊病故,诸葛恪领其兵,为大将军,主管上游军事。孙权临终前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初期革新政治,并率军抗魏取得东兴大捷,颇孚众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大举兴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军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后被孙峻联合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诸葛恪得驴的译文

诸葛恪得驴 〖原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了一场闹剧、转危为安的。从侧面烘托出诸葛恪的聪明。

诸葛恪的轶事典故

孙权临时巡视武昌,对众位大臣说:以后你们要共同好好辅导太子。太子有进步,大家都有重赏,如果没有进步,众位都要受到责备。张昭和薛综对答不上。诸葛恪说:如今太子精明细心,出类拔萃。等到乘青篷车来到,太子聪明睿智,必然听到一就知道十,怎么能让大家无功受禄呢? 孙权曾经问诸葛恪说:你能不能比得上丞相?是问他能不能比得上诸葛亮。诸葛恪说:我胜过他。孙权说:丞相受命辅佐处理政务,国家富足,刑法严明,民众安定。虽然昔日的伊尹遵循皇天的意旨,周公影响到四方极远的地方,也没有超过丞相多少,况且又是你叔叔,怎么可以说胜过他呢?诸葛恪回答说:事实确实如陛下您说的一样,但是如果投靠昏庸的君主,甘心为非法的君主服务,违背天命,则不如我从容地效忠清明安泰的朝廷,为天下赞扬的君主效力。孙权又为诸葛恪说:你能不能赶上步骘?诸葛恪回答说:我不如他。又问能否比得上朱然,诸葛恪也说不如他。又问能否比得上陆逊,也回答不如他。孙权说:你说不如这三个人,而说胜过你叔叔,这是为什么?诸葛恪说:不敢欺骗陛下,小国虽然有君主,不如灭亡的诸侯国,所以说胜过他。 一次宴会上,孙权看诸葛恪年龄小,叫他依次给大家斟酒。到了张昭面前,张昭不喝酒,说:这样不符合尊敬老人的礼节吧。孙权对诸葛恪说:你能不能找个恰当的理由出来,让张公喝下这杯酒呢?诸葛恪端着酒杯对张昭说:吕太公90岁的时候,还手拿兵器指挥部队作战。现在打仗时皇上考虑到你的安全,让你在后方;聚会时考虑到你的地位,总是请你在前面,这难道不是尊敬你吗?张昭无话可说,只好饮酒。 另一次聚会,有只白头鸟飞停在宫殿前。孙权随口问:这是什么鸟?诸葛恪答:这是白头翁。张昭年龄最大,满头白发,怀疑诸葛恪在戏弄他,说:从来没有听过有鸟叫这个名字,如果有“白头翁”,那诸葛恪能再找出一只“白头婆”吗?诸葛恪答:不是所有鸟的名字都能成双成对,有种鸟叫“鹦母”,辅吴将军能再找出一只“鹦父”吗?张昭不能回答。 东吴孙权在位时,浙江永康县有人在大山得到一只大龟,龟说话道:“真倒霉啊,被你得到了。”那人很奇怪,打算献给吴王。半夜小船靠岸歇息,船缆拴在岸边一株大桑树上,船夫和那哥们儿在船里呼呼大睡。午夜,大桑树对龟说道:“元绪,你怎么了?”龟说道:“我被捆绑,马上要被煮了,然而恐怕烧尽南山之柴,也休想把我煮熟!” 树说道:“诸葛恪博学多识,吴王要是去问他,你可就惨了!”乌龟回答道:“子明不要说了,灾难恐怕也会殃及你。”树便沉默不再说话。等到乌龟到了,孙权命令烹煮乌龟,焚烧百车薪也纹丝不动,诸葛恪说:“砍老桑树方能煮熟。”于是孙权砍伐桑树,终于煮烂。 后来烹龟,都普遍用桑木作柴薪。乡野之人见到乌龟,也都叫乌龟为“元绪”

诸葛恪得驴

全文: 诸葛恪字元逊,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贴了一张长的标签在驴的脸上,写着: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于是就听从了他,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全部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出处:《三国志·吴书十九》

诸葛恪是谁的儿子

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

诸葛恪得驴的译文

诸葛恪得驴 〖原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了一场闹剧、转危为安的。从侧面烘托出诸葛恪的聪明。

在诸葛恪得驴的故事里,我们学到了什么

〖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的面对,换一种方法和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诸葛恪得驴    〖原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⑴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⑵。一日,孙权大会⑶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⑷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⑸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⑹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了一场闹剧、转危为安的。从侧面烘托出诸葛恪的聪明。

诸葛恪得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什么事?

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当时诸葛恪拜在孙权的麾下,效忠于吴国。一天,外大臣发现了一头驴子,其面相与诸葛恪的父亲极为相似,大臣便把这头驴牵来给孙权看了下,孙权也觉得十分相似,便在一次宴请内臣聚会的时候,命人将此驴子牵出来,有人恶作剧在此驴子的头上刻上了诸葛恪父亲的名字—诸葛子瑜。一般人可能看到居然有人把自己父亲的名字贴在一头驴的脑门上,肯定会恼羞成怒,拂袖而去。但诸葛恪确实十分冷静地要求孙权能否赐笔给他,让他在这驴子的脑门上加上两个字,得到孙权的应允后,诸葛恪便将之驴两个字加上去了,通过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来诸葛恪的聪明才干不在诸葛亮之下。

诸葛恪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

诸葛恪的父亲 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 (诸葛亮兄弟三人: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 因此诸葛恪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亮是诸葛恪的叔叔

诸葛亮为何看不起侄子诸葛恪,是不是那时候诸葛恪嘲笑过他?

当时诸葛格嘲笑诸葛亮是徒有聪明但是无用武之地,但是最后诸葛亮功成名就就看不起侄子了,也是对他看不起卧龙先生的一种惩罚。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