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第7章 人文主义革命(1)

2023-09-21 14:27:36中信书院30:41 2.8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99 喜点
声音简介

章丘的历史沿革

商代,东、北部为蒲姑国。商末,西部为谭国(都城在今龙山街道城子崖)。 春秋时期,先后为谭国和齐国诸侯封地赖邑、宁邑、台邑、崔邑。战国,属田齐。 秦,属济北郡。 西汉,属青州部济南郡(治东平陵城)。汉景帝四年(前153年),首次置县称阳丘(治回军镇,今绣惠街道回村)等。 东汉时,中部为阳丘县,北部为菅县、猇县,南部为土鼓县。后阳丘、猇县并入东朝阳县。 魏晋时期,东朝阳县属乐安国。 南北朝刘宋,改东朝阳县为朝阳县,属齐郡。 北齐,废朝阳县置高唐县(治回军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高唐县迁治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博州亦有高唐,改为章丘县”,取县北山章丘为名。 唐贞观元年(627年),属河南道齐州济南郡。 宋、金,属济南府。 元,属山东东路西南道济南路总管府。 明、清,皆属济南府。 民国初,属岱北道。民国3年(1914年),改属济南道。 1945年8月,划为章丘、章历2县,属泰山专区。1950年4月,两县划归淄博专区。1953年9月,章历县并入章丘县(旧治章丘城,今绣惠街道办事处驻地),划归泰安专区。1958年8月,县治迁明水。同年11月,泰安专区撤销,属济南市。1961年5月,泰安专区恢复,又划归泰安专区。1979年1月,复属济南市。1992年8月,撤章丘县设章丘市(县级)。

章村镇的历史沿革

章村镇驻地章村。章氏族居,历称章村。明清时属金石乡,称章村镇。光绪版《孝丰志》载:“金石乡勇图章村镇”以林为主,兼种稻麦。1949年属孝丰县金石乡,同年秋撤乡建区,属金菬区。1950年春属章村乡。1958年10月,撤乡建公社,属报福公社。1961年9月,属章村公社。1983年12月,撤公社建章村乡。1997年2月21日,安吉县人民政府下达安政字(97)5号文件,将章村乡改为建制镇,实行镇管村体制。

宜章县的历史沿革

宜章古称义章,建县于公元617年。976年,为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称宜章。 隋大业十三年(617),后梁萧铣在荆州称帝,据有郴州,称桂阳郡,析郴县南境始置义章县,县治设永福下村(今麻田镇新村)。 唐武德七年(624),义章县并入郴县;八年,复置义章县,属潭州桂阳郡。 武后长寿元年(692),义章县分置义章、高平两县,同属江南道桂阳郡。义章县治仍设在永福下村,高平县治则设在今宜章县城。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废高平,徙义章于高平县治,属郴州。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为避太宗赵光义讳,将义章县改名为宜章县,属湖南道郴州军。 元至元十三年(1276),宜章县属岭北湖南路郴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属湖广行中书省湖南道郴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宜章县属湖广行中书省郴州府;洪武九年(1376),属湖广行中书省郴州直隶州。 清顺治四年(1647),宜章县属湖广行省郴州直隶州。清雍正二年(1724),宜章县属湖南省衡永郴道郴州直隶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宜章县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民国三年(1914),属湖南省衡阳道。民国十一年(1922),湖南道制撤销,宜章县直属湖南省政府。民国二十七年(1938),属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湖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宜章县属湖南省郴县专区。 1950年11月,郴县专区更名为郴州专区,宜章县属湖南省郴州专区。 1952年11月,宜章县属湖南省湘南行政公署。 1954年7月,复置湖南省郴县专署,宜章县复属郴县专署。 1959年3月,临武县并入宜章县,县治设宜章县城。 1961年7月,临武县分设,宜章县和临武县均属郴州专署。 1979年3月起,郴州专署改名为郴州地区行政公署,宜章县属之。 1995年5月22日,郴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宜章县隶属郴州市。 2015年9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推进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根据《方案》,宜章县成为湖南国土资源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

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是什么,三次科技革命又是什么?

意思是一样的。

有关于革命的故事或文章

有一天,爸爸叫他把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 这时海娃远远的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海娃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扔了肯定不行,埋起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这时他看见头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里有了一计,他把信绑在羊尾巴底下,这样一来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时鬼子来到了跟前,一个鬼子搜遍了他的全身只搜到了一个大地瓜,鬼子便让他带路去三王村。眼下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便赶着头羊在羊道上飞奔,羊道太难走了,鬼子便让他走的慢点,可海娃不听还是飞快地奔跑,把鬼子拉在岩石之后,眼看就要进三王村的包围圈了,他便高声呼叫:“快打鬼子,鬼子来了!” 不一会,八路军都到齐了,鬼子知道上当了,开出一排排子弹。不好,一颗子弹打到了海娃的腿上,他昏倒了。一个八路军把海娃救起,海娃嘴里不停地说:“羊尾巴下面有鸡毛信,鸡毛信在羊尾巴下面……”说罢便昏过去了

红色革命历史的语言类节目

红色革命历史的话,你可以去看一下凤凰台的一些节目,有很多有关的,我记忆深刻的是一期老兵回家。还有军事纪实,志愿军老兵遗体回国(虽然不是语言类节目)。或者是一些记录片。

青林口的革命历史

革命遗迹红军桥和大量红军石刻标语,使人想起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江油浴血奋战的悲壮景象。1992年,江油市人民政府将青林口古建筑群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青林口的高台戏,别具一格,源于清乾隆年间,主要出现在重大节日,以烘托气氛。由一米见方的木案制成的特定“戏台”,按剧情需要将两名十二、三岁小演员扮成“角色”固定在台上,一上一下,上面的演员“金鸡独立”于下面演员的肩上,4个壮汉抬着“戏台”游行,颇为壮观。青林口除古色古香的风光外,小吃也很有特色。当地居民自己磨制的“怀胎豆腐”、“蛋清豆腐”以及五花八门的豆食品系列,令人赞不绝口,一种叫“将军豪”的白酒和农民酿造的山果刺梨酒,更是叫人难以忘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历史人物

1712年 英国人【汤姆斯·牛考门】获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权 1765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78年 【约瑟夫·勃拉姆】发明抽水马桶 1796年 【塞尼菲尔德】发明平版印刷术 1797年 【亨利·莫兹莱】发明螺丝切削机床 1802年 【詹姆斯·瓦特】改进了牛考门蒸汽机,是现代蒸汽机成型 1807年 【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 1812年 【特列维雪克】发明科尔尼锅炉 1814年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15年 【汉·戴维】发明矿工灯 1844年 【威廉·费阿柏恩】发明兰开夏锅炉

关于革命的文章

西汉时候,有个十分好学的青年叫匡衡,但因家境贫寒无钱点灯,一到夜晚他家屋内一片漆黑,没法读书。怎么办呢?一天晚上,他见隔壁人家点着蜡烛,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微微透过洞口的烛光映在书上,就这样,他每天晚上都借邻居的灯光读书,直到邻居熄灯为止。 匡衡就是这样在学习条件很差的客观环境中,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学到了知识,后来成为西汉有名的学者。这说明,外界环境和条件,是人们学习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一个人要取得成绩,关键在于自己的刻苦努力。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求讲中国革命的小说或历史书

红岩. 保卫延安 红色经典小说《秦川儿女》(描写1927年大革命时期的小说) 结冰的心,本书是一部反映大革命时期的小说 ,1985-01 . 石言《柳堡的故事》、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等革命时期的爱情小说...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