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 牧竖

2024-02-14 23:09:36二丫讲故事03:34 33.6万
声音简介

牧竖的诗词原文

牧竖(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 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 耕却傍溪田。

牧竖里的牧童具有什么品格

天真,活泼。

牧竖拾金是何意·出自于哪?

这则寓言说明心地无私,便能“意自适”、“职亦举”。 此典出自《贤弈编》。 有个牧童,衣衫褴褛,蓬头赤足,每天赶着牛羊到山冈郊野中去放牧,常常放开喉咙唱着歌,他的思想自由自在,放牧的任务也完成得很好。 有一天,牧童拾到了一铢钱,装在衣领中。从此以后,他的歌声逐渐消失了,牛羊也经常到处逃散不顺从他的指挥了。

阅读《牧竖

D

牧竖全文翻译·是全部喔!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各登一树,相去③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④,意甚仓皇⑤。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⑥令嗥⑦;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⑧。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⑨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⑩,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编辑本段译文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望去,愤怒地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听见了叫声,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过了一会,大狼奄奄一息,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大狼已经气绝身亡。 编辑本段注释 (1)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现在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牧竖,牧童;竖,童仆。 (2)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 谋,商量。 (3)去:距离。 (4)入穴失子:进到窝里,发现两只小狼丢了。 (5)仓皇:匆促慌张的样子。 (6)故:故意。 (7)嗥(háo):吼叫。 (8)号(háo))大叫。 (9)致:使。 (10)四顾:四面张望。 (11).始:才。 (12)趋:快走,这里是“跑向”的意思 (13)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14)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5)前树又鸣: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16)口无停声,足无停趾:嘴里不停地嗥叫,脚不停地奔跑。 (17)既而:不久。 (18)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9)僵:僵硬。 (20)绝:断。

文言文牧竖讲了一件什么事

牧竖拾金 有牧竖,敝衣蓬首赤足,日驱牛羊牧冈间,讴而乐,意惬甚,牧亦善.一日,拾遗金一饼,内衣领中.自是歌声渐歇,牛羊亦时逸,心患失金,斯乃为金所累也. 注解: 牧竖:牧童 一饼:一块 大意是说 有个牧童,每天放牧唱歌,非常自得其乐。某天,捡到了一块金子,牧童将金子藏在身上。打这以后,因为担心失去金子,牧童也渐渐的不那么快乐了,也不唱歌了。这就是被金钱所累而导致的。

阅读《牧竖

D

文言文《牧竖拾金》翻译是什么?

有个牧童,每天放牧唱歌,非常自得其乐。某天,捡到了一块金子,牧童将金子藏在身上。打这以后,因为担心失去金子,牧童也渐渐的不那么快乐了,也不唱歌了。这就是被金钱所累而导致的。

文言文 牧竖讲了一件什么事

牧竖拾金 有牧竖,敝衣蓬首赤足,日驱牛羊牧冈间,讴而乐,意惬甚,牧亦善.一日,拾遗金一饼,内衣领中.自是歌声渐歇,牛羊亦时逸,心患失金,斯乃为金所累也. 注解: 牧竖:牧童 一饼:一块 大意是说 有个牧童,每天放牧唱歌,非常自得其乐。某天,捡到了一块金子,牧童将金子藏在身上。打这以后,因为担心失去金子,牧童也渐渐的不那么快乐了,也不唱歌了。这就是被金钱所累而导致的。

寻找牧竖诗意

牧竖 (唐朝 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译文: 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放牧实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