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浮生六记1-4卷

2018-12-19 20:57:52昊芳尚听轩424:40 565
声音简介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该书的特点在于真纯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其题材和描写对象上。在书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了夫妻闺房之乐,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别具慧眼的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是哪年死的

1763年—1825

南康白起和沈复的浮生六记不同?

南康白起的浮生六记写的是作者与张先生的认识与相爱的生活,是甜蜜的;沈复的浮生六记写的是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沈复和芸的爱情故事 浮生六记芸死后沈复再娶了吗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作品,他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自己跟妻子芸之间平淡却又充满小情趣的爱情故事,也回忆了自己这大半生的经历。沈复和芸的爱情故事虽然很值得让人回味,但是芸并没有能够陪沈复走到最后。那芸死后沈复再娶了吗?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沈复和芸之间的那些故事吧。   沈复,字三白,是清朝一个普通的文人。《浮生六记》是他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他在这本书中,用平实的文笔,把他的感情生活跟人生起伏娓娓道来。《浮生六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甚至在外人看来有些没用的读书人烟火气的一生。   芸比沈复大几个月,算起来她还是沈复的表姐。少年时的沈复在跟母亲一起回外婆家的时候,对芸一见钟情。后来,他甚至鼓起勇气对母亲说,自己此生非芸不娶,母亲也很喜欢芸,于是,成全了他们这桩婚事。   芸跟沈复之间的爱情,美在棋逢对手。芸虽然是个女子,备燃却也读过一些书。她跟沈复两人,一个喜欢诗人李白,一个则欣赏诗人杜甫。有时候只需要这样一个小小的话题,他们就能够坐在一起侃侃而谈,聊得好不尽兴。   有时候,沈复会把芸打扮成像自己一样的男儿,然后带着她一起到元宵节的庙会上去看灯。他们很喜欢坐在一起喝个小酒,看看夜晚的星空,然后再带着微醺的醉意红着脸睡去。   因为沈复对功名没有什么追求和兴趣,所以他们夫妻二人伍庆大多时候的生活,过得都不是那么的富裕。但是他们却很擅长在生活中制造小确幸跟小情趣,他们总能够让穷困潦倒的日子开出花来。   后来芸死了,沈复在病中完成了《浮生六记》。从仿橘虚此他便像从历史上消失了一般,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消息。

你喜欢沈复的《浮生六记》吗?

还行吧,就是两个人只顾自己你侬我侬,耳鬓厮磨,吟诗做赋,两个人的爱情是美好的,不想未来幸福是短暂的,对孩子的教育,未来,人生不管不顾,要嘛不生要嘛就要对孩子负责任

沈复《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童趣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有关沈复和《浮生六记》的资料

闲情记趣 闺房记乐 浪游记快 养生之道 中山记历 坎坷记愁

沈复浮生六记的全文翻译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沈复的浮生六记包括哪刘记

《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  《中山记历》 《养生记道

急求沈复 浮生六记中的一段翻译!!!

我在山里扫贺腊墓的时候,捡起那些有山峦纹理,值得观赏的石头,回来后和芸商量说:“用油灰把宣州石叠到禅做滑白石盆里,颜色看上去就均匀了。”(原文为“取色匀也胡嫌”,楼主少写了最后两个字

沈复六记是哪些

是沈复的《浮生六记》,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