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诗歌篇】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2022-09-11 21:57:11宗梅的意趣世界14:04 574
声音简介
四愁诗
两汉:张衡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lǒng bǎn)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diāo)襜褕(chān yú),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chí chú),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fēn),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创作背景:
  张衡的诗歌留传下来的有3首,以这首《四愁诗》最为有名,《张衡年谱》的作者认为这诗作于公元137年(汉顺帝永和二年)。
汉安帝于公元107年即位,在位18年中,外戚专权,宦官乱政,皇帝徒有虚名。公元126年,顺帝即位,不能澄清政治,种种弊端不但没有革除,反而变本加厉。

译文: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泰山。想追随(我)所思念的人,但泰山支脉艰险(阻止我不得亲近美人)。侧身向东望眼泪沾湿了我的衣襟。美人送给我金错刀,(我)以什么来报答呢?(我有)琼英美玉。但是道路悠远使我徘徊不安。为何(我)总是不能绝念,总是心意烦乱呢?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桂林,想追随(我)所思念的人,但湘水深不可测(阻止我到不了桂林)。侧身向南望眼泪沾湿了我的衣襟。美人送给我琴琅玕(我)以什么来报答呢?(我有)成双的白玉盘。但是道路悠远使我因失意而悲伤,为何(我)总是不能绝念,总是烦忧不乐呢?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汉阳,想追随(我)所思念的人,但陇阪迂回险阻(阻我难至汉阳)。侧身向西望眼泪沾湿了衣裳。美人送给我貂襜褕(chān yú 古代一种较长的单衣)。(我)以什么来报答呢?(我有)明月珠。但是道路遥远使我徘徊不进,犹豫不决,为何(我)总是不能绝念,总是愁闷郁结呢?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雁门,想追随(我)所思念的人,但塞上雨雪纷纷(碍我不达雁门)。侧身向北望眼泪沾湿了衣巾。美人送给我锦绣段。(我)以什么来报答呢?(我有)青玉制就的几案。但是道路悠远使我一再叹息,为何(我)总是不能绝念,总是郁闷怨恨呢?

鉴赏:
  这诗共分四章,分别列举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个远处地名,表达诗人四处寻找美人而不可得的惆怅忧伤的心情。
  第一章说思念之人在泰山,我想去追寻她。但有泰山下的小山“梁父”阻隔,只能侧身东望,眼泪沾湿衣襟。那美人赠给我—把“金错刀”的佩刀,我用“英琼瑶”这几种美玉回报她,但路途太远,无法送达,心中烦忧,徘徊不安。
  其余三章结构相同,按“所思、欲往、涕泪、相赠、伤情”的次序来写,除了美人所赠及诗人回报物品不同之外,每章方位地名亦不同。
  这四章不同方位的地名绝对不是随便写的。第一章地点是泰山,古人认为“王者有德功成则东封泰山,故思之” 。汉武帝曾登封泰山,东汉安帝在公元124年(延光三年)亦登泰山祭告岱宗。可见诗人是寄希望于君王,希望他振作有为,诗人愿以道术报君,使天下大治。但外戚宦官这些小人的阻挡,诗人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只能徘徊忧伤。第二章地点是在桂林郡。据史载,东汉安帝、顺帝时,这一带民族矛盾尖锐,顺帝为此极为优虑。第三章所思之处在 “汉阳”,史载安帝、顺帝时这一带羌人时时入侵,大将不能守边。第四章诗人所思之处在雁门,即今山西北部雁门关,为汉之北疆。据史载,安帝时,鲜卑人常来攻略,掳掠人马,诗人以此为忧。
  《文选》收入此诗附有后人之序说张衡“依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这种分析是可信的,因为古诗中传统的比兴手法是常以美人比理想中的贤人,诗中四处远方地名,正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处所,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怀和优虑。这四方遥远的地名也体现了诗人为理想而上下四方不倦地探索追寻的精神,但处处都有难以逾越的障碍,追寻思念而不可得,故而忧伤。这从侧面曲折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污浊黑暗,这些,就是诗人忧伤的社会内容。
  除了 “美人香草”的比兴手法而外,这诗还运用了《诗经》民歌中回环重叠,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这四章意思相同,结构相同,句式相同,形式上非常整齐,但每章又换词押韵,在整齐中显出变化。
  清代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此诗说:“心烦纡郁、低徊情深,风骚之变格也”又说:“五噫四愁,如何拟得?后人拟者,画西施之貌耳。”
  《四愁诗》钟情美人之意既明,则爱君之深亦自可推知。《文选》将诗分成“四思”,且看这“一思”。那无日不引人思慕的美人,身居东方泰山云雾之中,邈焉难求,而“我”之渴望,却惟在能追从她的身边、呼吸于她的芳馨之中,则“我”情的执着痴迷,不已隐然可体味了吗?及至那小小梁父顽丘,阻“我”不得亲近美人,而“我”竟引领侧望、至于泪下涟涟,衣襟为湿,则“我”情之真之切,不已豁然无所隐藏了吗?诗至此三句,自与一段落,诗人有情之痴的面目,已宛然可见。以下四句,更成一段落,诗人言之益深,亦令人读而感慨益深。“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木瓜》),古人既如是说,“我”怀中有琼英美玉,又如何能不思报赠?如今,虽然明知梁父为阻、道路悠远,这份礼物决无可能送达,此生只能长作徘徊瞻望、怅惘以终;然而,“我”却为何总是不能绝念、总是心意烦乱、劳思无尽?
  “一思”既已,“二思”“三思”“四思”源源不断,连翩而至,“我”首次“求女”虽然告挫,但“我”却绝不停止努力。当那赠他琅玕美石的美人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时,他便怀着成双的白玉盘奔往南方;当那赠他貂裘短服的美人飘飘于汉阳丘岭之上时,他便揣着明月宝珠趋向西方;当那赠他锦绣彩段的美人出没于雁门关塞之时,他又赶紧携着青玉制就的几案,驰走北方,虽然湘水深不可测,限我莫及桂林;虽然陇阪悠长无已,阻我难至汉阳;虽然塞上雨雪纷纷,碍我不达雁门;虽然每次都是受阻而止,每次都落得涕泗滂沱,沾染裳襟,每次都徒增惆怅,每次都忧思益加难释-然而,“我”却始终不倦,矢志不移!可以想见,倘若天地之间不止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此诗又将何止“四思”?诗人的奔走将至于千、至于万,诗人的愁思且巍过五岳、广过江河!切莫以“四愁”之间仅有并列而无递进,而嫌其章法单调少变化;若《诗》之《蒹葭》止于“宛在水中央”,君不将谓其殊少文气乎?若《陈风·月出》止于“劳心悄兮”,君不将觉其“心”之“劳”犹不甚乎?惟有一之不足、至于再、至于三、四,始能见诗人之深情缠绵、寄意幽远。即如本诗,“愁”虽止于“四”,但其愁绪究竟延伸于胡底,又有何人能量之测之?“一唱而三叹,慷慨有余哀”,若要领会此种境界,不从《四愁诗》之类重章、叠句上索解,又将于何处求之?
  《四愁诗》非但内容足以使人动容,其句式也极引人注目,它是中国古诗中产生年代较早的一首七言诗。七言诗由来尚矣,但全诗句子均为七言,而每句都采用上四字一节、下三字更为一节的形式,句中又几乎不用“兮”字作语助的诗,在现存的创作年代确切可信的古诗(而非载于后世著作中、真伪莫辨的《皇娥歌》、《柏梁诗》之类)范围里,本诗是最早的一首,这就是《四愁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在此以前,七言诗或是杂以八言、九言者,如汉武帝《瓠子

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求下句

张衡-——《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住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出自何处?

张衡-——《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住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有人给我发 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什么意思如何回复

   “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语出汉代张衡的《四愁诗》   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住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金玉锦绣,泽被天下什么意思

这两句话是放在一起的吗,金玉锦绣,指的是个人的前途似锦,吃穿不愁,享尽荣华富贵,泽被天下则是让天下百姓得到好处,一个人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嘛,有难度啊

锦绣意思

比喻美丽或美好。可以用它形容山河大地或有华彩的文章等。如:锦绣山河,锦绣文章、锦绣华章、锦绣大地、云彩锦绣。

锦心绣口,连成语

锦心秀口,口若悬河,河清三日,日新月异,异口同声,声名远扬,杨长避短,短吁长叹,叹为观止,止步不前,前仆后继,继往开来。

锦心绣口是什么意思?

锦心绣口  成语发音:jǐn xīn xiù kǒu   成语释义: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骊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   成语示例:虽只数字,结束之妙,无过于此,若非~,何能道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

张衡的“青玉案”是什么意思?

青玉案 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又名《横塘路》、《西湖路》

与锦心绣口类似的成语

慧心妙舌 聪明的心灵,巧妙的口才。 慧心巧思 聪明的心地,精巧的构思。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别出心裁。

锦天绣地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jǐn tiān xiù dì 成语释义 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 成语出处 宋·范成大《清明日试新火作牡丹会》:“那得青烟穿御柳,且将银烛照京花……锦天绣地春不散,任教檐雨卷泥沙。”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环境等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例句 灯如昼,人如蚁,总为赏元宵,妆点出锦天绣地。(明 李翠微《正宫山樵灯犯 元宵艳曲》)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