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何家村遗宝4

2019-02-19 00:37:40魏神墨18:59 4791
声音简介

王郭村的文化遗产

山西太原市晋源区隋代虞弘墓 墓葬为砖砌单室墓,带斜坡墓道,墓室平面呈弧边方形,残存汉白玉石椁、八角形汉白玉石柱、石雕供养人头像等。石椁呈仿木结构的建筑形式,由椁座、椁壁、椁顶三部分组成,特别珍贵的是,在椁座和椁壁四周,雕刻有内容丰富的浮雕图案,且施以彩绘或描金。图中人物、服饰、器皿及花鸟等纹饰带有强烈的中亚民族文化色彩。该墓是迄今为止中原发现的唯一经过科学发掘,又有准确纪年的反映中亚文化的考古资料,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对研究北朝、隋代中西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和晋阳城的历史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北城村的文化遗址

北城村北部,有一长宽各160米古城遗址。1950年代,四面城墙残迹多处可见,城门朝东,门外是一缓坡,北侧有水井。1960年代遭破坏,现仅存南、北城墙残部共计130余米,高0.6~6米,宽0.7~5米。城墙由夯土和碎石层相迭而成。在墙内采集到陶制砖瓦和器具碎片及一件铁制夯头。经考证,认定该遗址为汉唐时期修筑。村以此古城命名。 村西部有一东西长150米、南北宽50米的古文化遗址,文化层厚0.8~3米,采集到的文物有古耜、石刀、石镰、石网坠、陶鬲、陶豆、陶罐等,因该遗址处于北城村西大山脚下,故称西大山遗址。根据考证,为新石器时期到西周、东周至东汉时期的遗存。 村北部还有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110米的古文化遗址。据考古专家考证,认定该遗址包含4个时期的文化遗物,延续3900余年。一期与北庄遗址一、二期类型相同,二期为龙山文化,三期为岳石文化,最晚的一期为西周时期。出土的文物有石斧、石矛、石磨棒、陶器等。 村西部有一东西长110米、南北宽80米的古墓群。墓葬多为小墓,土坑竖穴。出土文物有青铜鼎、陶鼎、陶罐、陶豆等。经考古专家断定,该墓群属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

大河村遗址的介绍

大河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东北部12公里处、107国道和连霍高速交汇处的东南隅,面积约40万平方米,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1972年—1987年遗址曾先后发掘21次,出土大量房基、窖穴和墓葬,出土各类珍贵文物3500多件。发掘表明,先民们曾经在此延续居住长达3300多年。2001年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河村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残存的房屋建筑,目前已发掘出房基30多座,建筑方式各异,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一号房基的墙壁高达1米,距今约有5000年,属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晚期建筑,为目前国内该时期仅存的房基。这里出土有许多陶器,主要有红陶黑彩和白衣彩陶,在彩陶片上还绘有各种天文图像,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珥纹等。这一发现,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农业和古代天文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知子罗村遗址介绍?

从清末开始,知子罗就是怒江地区的行政中心,是沟通澜沧江和怒江的交通要道。1975年前,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驻地。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瓦贡公路建成通车,怒江州府搬迁至六库,撤销了原碧江县建制,原来的县城就空寂了下来,现在是知子罗村委会驻地。因为被半废弃,也就保留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貌,让人感觉时间就静止在了这里。

大河村遗址的遗址概况

大河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北郊107和310国道交汇处的东南隅,发现于1964年,是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距今 6800--3500年,面积40万平方米。 大河村遗址遗址中部是仰韶先民的居住区,房基相叠、窖密集:两处仰韶文化晚期的氏族公共墓地分别位于遗址的东北部和西部。龙山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遗址的四周边沿地带,夏商时期的遗存主要集中在遗址的西南部。其中仰韶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文化层最厚处达成12.5米。 遗址一、二期遗存近于庙地沟类型或与之相当。三、四期遗存为秦王寨类型,有人称之为大河村类型。这种遗存有四组连间建筑和大量陶器等遗物、墓葬,其中尊、背壶和锅显示了与大汶口或屈家岭文化的交流关系。五期遗存是早期龙山文化,六期遗存为河南龙山文化。 1972年--1987年先后发掘21次,出土房基47座、窖穴 297座、墓葬354座,出土各类珍贵文物3500多件。遗址中出土的木骨整塑陶房F1-4,是目前我国出土同时期房屋中保存最好的一处。发掘时,1号房基北墙残高近1米。据碳14测定距今5040±100年。它是一组两面坡式的排房建筑,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北方传统居民建筑的基本形制。 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在仰韶文化中独树一帜。彩陶双连壶造型独特,被誉为中国史前最美丽的彩陶。彩陶中的太阳纹、日晕纹、星座纹等天象图案,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此外,遗址中还出土有山东大汶口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的遗物。

桃李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吗?有桃李村吗?

桃李村是云南省峨山县双江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双江镇东北面,距双江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峨山县城15公里。东面邻玉溪市红塔区,南面邻双江镇土官村委会,西面邻双江镇宝山村委会,北面邻岔河乡。辖玉塘、双龙、玉河等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08户,共2058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2012人,劳动力1447人。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45.89平方公里,海拔1697米,年平均气温15.7℃,适合种植烤烟、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029亩,林地60841.5亩,人均耕地1.47亩,共有经济林果地2137.5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收入为主,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41.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33.50元。村内干群关系融洽,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今后桃李村委会的发展重点主要是:增加核桃、竹子、高粱特色产业种植面积1800亩,养殖业方面发展1624头,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在十一五规划结束时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4500元。

历史人物绯村剑心的遗体现在葬在哪里?

这是个虚构人物吧。

陕县西张村文物遗址

西张村遗址,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张村,为石家庄市元氏县的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遗址,西张村遗址的历史年代为商周。

马庄村的马庄古城遗址

村落旧时曾为方正格局,四周有外砖内夯的城墙护卫(现村中仍有城墙遗存),村中有方正的十字大街,各家族宅院以及多处大小不一的庙宇祠堂。今村北部仍留有李氏宗祠的北厦遗存,据村民回忆,李氏家家族在明代曾有人官拜阁老,族中曾保留有御赐牌匾(墨绿底鎏金字书“稠德稀龄”)。村外在南门外和西门外也曾有规模较大的庙宇,东门外与慈恩禅寺相邻,可惜在战争期间与解放初期均已毁损。该村地势整体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过去在村子南面有大片湖泊,可种植稻米与莲藕菱角等,后因水位下降逐渐干涸。村西有汾河干渠通过。 在慈恩禅寺遗址以东有举世闻名的“侯马晋国遗址”重要组成部分——马庄古城遗址。 遗址位于马庄村东北,由东大西小两个相邻的小城组成,城墙已被地表覆盖.东城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13米;西城南北长250米,东西宽60米,墙宽约4.3米,西城东北角有高于地表的大型夯土台基,为晋国晚期晋卿所拥有。

草桥村的遗址

朝宗桥: 《乐安县志》和《续修广饶县志》称:“朝宗桥地处城北草桥镇,跨济水上,旧系草桥,故以名镇。明成化间知县沈清重建,易以石,更名朝宗。崇祯六年,邑人李中行重修。”草桥镇明清时期为乐安(今广饶县)名镇,通往京城的官道从镇内穿过,镇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为水陆交汇处。朝宗桥为文人墨客及当地百姓游览赏月之处,明清时期“朝宗月色”被列为“乐安八景”之一。朝宗桥明首派竖清两代多次重修,1937年被洪水冲跨,1944年曾被拆毁。1946年,人民政府协助当地百姓按原形重修,岳六村王怀珍先生书写“公共建筑”“恢复交通”,刻石立于桥东、西两侧桥孔之上。朝宗桥现为广饶县内唯一古桥梁,为研究鲁北桥梁、古驿道和漕运史提供了重要佐证。 元代古槐: 走进草桥村,在朝宗桥北端,有一棵元代古槐,时至今日仍枝繁叶茂,尽管几抱粗的树干,皱裂成羡镇洞,可丝毫不影响它的华茂之势。草桥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先有七棵槐,后有草桥街。”这株700年前的古槐就是七棵中幸存的一棵。 蟠龙虬枣: 宗桥西南有一株更者大为奇特的枣树。据村民口传,这棵枣树叫蟠龙虬枣,是明朝年间酒房杨掌柜用花盆从北京弄来的,树身、枝条皆弯弯曲曲,有的枝条呈圆形,叶片长卵形,四周翘起,内里下凹,呈勺状,果实上细下粗,中部环凹,味道甘美,至今枝叶茂盛年年结果,可就是既不能育种又不能根生,500多年没一人培育出第二株。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