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观沧海

2024-05-19 22:25:35朗读小课堂06:03 5.2万
声音简介

观沧海

东汉末年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在当时那个剧烈动荡、烽火不息、民不聊生的苦难时期,曹操待时而动,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割据势力,对外降服乌桓等少数民族,统一了中国北方。他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重点字词解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 峙(sǒng zhì):耸立。竦 ,通耸,高。


8、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天河。


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译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

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汹涌澎湃,

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

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吹起萧瑟的秋风,

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

好像出自大海里。

真是幸运极了,

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诵读分析


观沧海

东汉末年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观沧海的全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以观沧海是什么意思

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观沧海作者听到了什么?

气势磅礴波涛怒海浪翻卷拍打碣石波涛声: 东临碣石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萧杀肃穆秋风穿丰茂草木间哗啦啦 飒飒草木交杂摇曳声音: 树木丛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相接雾霭云烟风行于岛我即沧海沧海即我月星汉皆与我合较前二者更广博乃浩气声: 月行若其;星汉灿烂若其 句乐府套词幸甚至哉歌咏志唱乐府候每结尾候都要段硬要说说听歌咏沧海乐府声音

出自观沧海的成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

若字充分形象了作者的远大理想

散文观沧海

散文观沧海.....

观沧海读后有什么感受

胸怀天下,睥睨宇宙

《观沧海》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虽属实景,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胸怀。应注意的是,不要简单地作比较,要认识诗人的本意就在这四句上,前面写景是作衬托的

《观沧海》的大意

观望沧海,这次基本上都是以他的,题目换出来的

读了观沧海的感受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