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019-03-08 09:26:49日行一善共修平台11:44 15万
声音简介

看到众生的苦难,没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切肤之痛,一切好像都与我没有关系,不行慈悲的事,不做有意义的善行,可以说普遍害了“自私病”。



自私而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自私只有个己,而没有众生。《佛光菜根谭》中有一句箴言:“人格的可贵,是在功名富贵之外;物质的可爱,是在赠者情义深长。人格,建立在‘不自私’三字;成功,奠基于‘不苟且’一语。”


古语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往往是自私的,为了达到他们内心的欲望,往往不惜代价,不择手段。或许,自私会带给他们一时的快乐,但是他们却难以融入他人的圈子。甚至自私的心态,还会给他们的人生埋下失败的种子。


秦始皇出巡到河北沙丘,突然病危,死前令赵高写一封诏书,让长子扶苏赶回咸阳办丧事,有意让他继位。诏书没发出,秦始皇就死了。其实,立长子扶苏为帝是顺理成章之事,不易引起动荡。可身为掌管皇帝玉玺和车子的赵高却怀私心,想立与自己关系密切年幼无知糊涂的胡亥为帝。


在此重大关头,李斯身为丞相,掌握着最高权力,本应从国家安危、百姓太平着想,主持公正,然而他却抛弃了起码原则,为了使自己官运亨通,自私的心理驱使着他和赵高共同扶胡亥上台,结果很快导致赵高作乱,诛杀了公子扶苏,大将蒙恬及其弟弟蒙毅、右丞相冯去疾等,连坐者不计其数,秦始皇的20多个儿子和10多个公主也被杀,搞得宗室震荡,人人自危。而赵高更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此后,赵高设计杀死李斯全家。


李斯是一个功利性很强的人,未发迹前,他曾经发出过“厕中鼠”和“仓中鼠”的感慨,并立志做一只“仓中鼠”。步入仕途后,为了使自己步步高升,为了保住自己的锦绣前程,自私的心理驱使他作出了违心的举措——和“指鹿为马”的赵高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共同拥立软弱无能的胡亥继承帝位,此举不仅将他自己送上了断头台,还使秦朝的统治顷刻间“墙倾楫摧,灰飞烟灭”。



可见,小人自私不仅是一种心理的缺陷,更是一种人格的沉沦。无独有偶。战国时期的庞涓也是一个自私的小人。


孙膑与庞涓同拜鬼谷子学艺。后来,庞涓到魏国工作,得到魏惠王赏识,提拔他为将军。自认为个人才能跟孙膑不能比,于是,庞涓故意派人请孙膑到魏国,要向魏惠王推荐孙膑。


孙膑正在家待业,又是老同学请他,因此没有防范心理,高高兴兴地来到魏国。孙膑到了魏国后,被魏惠王封为副军师。庞涓嫉贤妒能,害怕孙膑在魏国受到重用,权力高过他。于是,故意施展阴谋诡计陷害孙膑。可怜孙膑被庞涓弄断了双足,而且还被黥面。庞涓这样迫害孙膑的目的,就是要让孙膑永远不会得到重用,永远发挥不了才干。


怀着复仇的心理,孙膑打听到齐国使者到魏国进行国事公干。孙膑通过有关人员的帮助见到齐国使者,说服齐使,然后偷渡到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奉其为上宾,田忌向齐威王举荐孙膑。齐威王向孙膑咨询军事知识,了解到孙膑确实有真才实学,起用孙膑为军师参谋之职。


魏国侵犯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欲重用孙膑当军事统帅,围魏救赵。孙膑回答说,我是个残疾人,不能当主帅。齐威王改用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魏国军队在庞涓的率领下,倾巢出动进攻赵国。田忌采纳了孙膑建议。围魏国都城大梁,避实击虚,引庞涓回兵救梁城,大败庞涓军队,间接解了赵国之危救了赵国。


后来,魏国与赵国搞好了关系,结成军事同盟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再次任命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又来个攻魏救韩。庞涓没办法,只得弃韩回军救国都。魏国听说齐国又来攻打国都大梁,只好大量征兵,由太子申挂帅抵御齐军。



孙膑了解到魏国军队轻视齐军,认为齐军打仗不勇敢,怯懦胆小。他采用减灶法计策,其目的主要是放烟雾弹,麻痹魏军,以为齐军害怕打仗,在进军路上逃跑了很多士兵。庞涓以为可干掉齐军与孙膑,他就舍弃步兵,用骑兵与战车兵追逐齐军,想一网打尽。


孙膑计算了魏军什么时候会赶上齐军。在一个叫马陵的地方设伏兵,候着庞涓的到来。庞涓所率领的部队中了孙膑的圈套,很多士兵被齐军的弓弩射杀。庞涓这个自私的小人,只好挥剑自刎。


从“孙膑与庞涓”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自私是人生的一杯苦酒。历史上自私的小人,往往没有好下场。所以说,一个正直的、光明正大的人,是不能让自私左右自己的心灵的。


唐朝,有一个叫卢杞的官吏,忌能妒贤,非常自私。在尚未成名时,卢杞前去拜访郭子仪。郭子仪正被家里所养的一班歌伎包围着,得意地欣赏音乐,一听说卢杞来了,郭子仪马上命令所有的女眷和歌伎,退到客厅的屏风后面,一个也不准出来见客。


郭子仪单独与卢杞谈了良久,等卢杞走了,家眷们奇怪地问郭子仪:您平常接见客人,都不避讳我们在场,谈谈笑笑,没有什么顾忌。为何今天接见一个书生,却要这样谨慎呢?


郭子仪说:“你们不明白,卢杞这个人,十分有才华,但他心胸狭隘,而且他的长相很难看,半边脸是青的,好像庙里的判官一样,你们女人最喜欢笑,平时没有事都要笑笑,倘若看见卢杞的半边青脸,一定会止不住笑出声来,你们一笑,他就会记恨在心,一旦得志,你们和我的儿孙,就不会有好下场了!”


没过多久,卢杞果然做了宰相,凡是过去轻视他或得罪他的人,他一律给予杀人抄家的报复。唯有对郭子仪的全家很宽厚。到后来卢杞越来越自私,陷害忠良,经人上疏弹劾,贬为新州司马。


君子与小人相交,要随机应变。郭子仪知道卢杞是自私的小人,遂以君子风度与他交往,既保全了自身,又保护了家人。后来,卢杞因为自私陷害忠良,终被贬官,这说明自私是没有好结果的。


佛说:人的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纯洁善良的,没有什么病?只因我执(自私)难以成佛。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不会被眼前的得失所蒙蔽;心中狭隘的人,则处处与人比较、计较,徒增烦恼,往往不能成事,成不了大器。”


自私既然是一种心理顽疾,这就需要你去克服,克服自私最好的处方就是,以开阔的心胸去处世,只有宽阔的心胸,才能奉献给别人以真诚和友爱,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典故

出处《论语·述而》。 这句话是孔子关于君子形象的一个著名的描述。 大概意思是君子胸襟开阔、心地纯洁,为人处事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不计较个人得失;小人营营苟苟、患得患失,因而常常为个人得失、蝇头小利斤斤计较,落得总是牢骚满腹,对什么都不满意,怨天尤人,悲悲戚戚。戚戚在这里是忧惧、悲伤的样子。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有什么故事

没有什么故事,只是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翻译】: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出处】:《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什么意思?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可以翻译成为,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什么意思?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君子义士做事光明磊落,奸诈小人做事见不得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意思?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作为一个君子是坦坦荡荡的,但是小人的话就有一点凄凄然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是什么意思啊?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出自《论语·述而》。 【原句】 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词语解释】 (1)坦荡荡:坦,平坦;荡荡,宽广的样子。 (2)戚戚:忧愁的样子 【句意 】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现代诠释】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2、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小人坦荡荡君子长戚戚是什么意思

说小人做事毫不顾忌,而君子做事则会思前想后、忧虑周详。具体来说,这句话意味着小人做事不考虑后果世闷,只顾眼前利益,而君子则会从长远考虑,注重毁返皮道德准则和人情世故,对自己的行为有更高的要求纤差和更多的责任感。提醒人们应该像君子一样,要在做事情时认真思考,不仅要关注眼前的利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什么意思?

解释: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君子心胸开朗,神定气安,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则是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银乎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配樱”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可以翻译成锋卖悉: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气安定;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真君子都有着旷达的心胸,他们不拘泥于物,既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都能够无愧于心,始终坦坦荡荡。但小人则多以私利为重,经常患得患失,心胸狭隘,故时常忧愁烦恼。这便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什么意思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意思是: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出处:出自《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道理: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坦荡之人不为事扰,面无惧色依度而行;戚戚之人踱于事,瞻于事,形容枯槁于事,变坏于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什么意思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意思是:谦谦君子行为正直、心胸坦荡,能够包容别人;小人则锱铢必较,患得患失。“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是孔子所说的一句话。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很多人将这句话,写成条幅挂在室内,以此来激励自己。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