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中医辨证(下)

2019-03-09 17:43:57中医陈孝和05:38 4985
声音简介

传播健康理念 弘扬中医文化,

中医虚实辨证

tb4ykq68tb4ykq68

中医辨证的,脾胃虚寒和脾胃寒湿是同一种疾病吗?如果不是,各有什么不同

不是同一种疾病: 从治疗难易来讲:虚寒病轻易治,寒湿相对难治些, 从病状诊断来说:虚寒舌苔薄白,舌质淡,脉像沉细或沉紧;寒湿舌苔中心白厚,舌面水分多,有张口欲滴之状。脉像沉迟或浮滑。《针灸大成》曾有一句话:脉象沉滑,风湿在经络(也可以理解为表),脉像浮滑,风湿在筋骨(也可以理解为里)。 从治疗方法来说,虚寒者,应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可用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升阳宜胃汤、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等,寒湿者,应芳香化湿,可用三仁汤随症加减等。 总之,脾胃虚寒和脾胃寒湿不是一种疾病,治疗理念也不一样的。供参考 ——星南逸人

什么是中医辨证

辩证其实就相当于寻找疾病的线索,跟西医用仪器检查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只是这个比较主观,可以自己学习一点相关知识,为自己辩证,因为自己肯定是最了解自己的那个人! ——松子中医

什么是中医辨证?

病情分析:中医辨证是中医诊病治疗的一种流程方法。辨就是辨别,辨认,辨别你的症状是属于哪一类的病,证是指你的症状属于中医的哪类的证候。中医辨证是通过中医的“四诊”,四诊就是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搜集你的症状或不适属于哪类的病证。这是中医诊病诊断的一种方法,与西医的化验检查,透视,B超等检查相似。

脾胃虚想看看中医

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指导意见脾胃虚 ①鲜姜、白糖治胃寒痛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星期,一般都能见效;如没彻底好,再继续吃,直至好为止。 ②白酒烧鸡蛋治胃寒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胃吃。轻者吃一、二次可愈。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 ③吃苹果可缓解胃酸有的人在冬末春初,遇阴冷天或饮食不当,常泛胃酸,很难受。如果此时吃一个或半个大苹果,胃很快舒服了

中医上经常提到脾虚,那么脾虚到底是什么?

脾虚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中医虚证 实证是什么意思

虚证指的是:疲乏无力、懒言倦怠虚怯状,虚证一般无痛感。 实证一般有急迫、痛感。

中医的虚证和实证是什么

中医的虚证和实证是人体的酸碱度的PH值。当pH值为7时溶液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强;大于7时呈碱性,值越大,碱性越强。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这个pH值是人体细胞完成生理功能的最佳酸碱度,少一分或者多一分都不行。人体酸碱平衡非常重要,如果人体血液pH值低于7.35,会发生酸中毒,而pH值高于7.45则是碱中毒。无论酸中毒或者碱中毒,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人体血液pH值低于7.35,表示人体为虚。而pH值高于7.45则是表示人体为实。

中医常讲脾虚,“脾虚”该怎么治疗?

中医讲脾虚,而脾虚也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时间长了更会气虚血虚,食补应该是最好的方法,平时可以吃一些茯苓,蘑菇,鲫鱼,等一系列健脾养胃的食物。

医生说的脾湿和脾阳虚脾胃不和,脾胃虚弱。各有什么不同?

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