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的中医辨证

2024-05-19 04:05:39中医陈孝和06:07 1.7万
声音简介

名医为您话中医     讲养生  

主播简介:


陈孝和,亳州陈氏中医第四代传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医男科学创始人、学科带头人王琦。原北京弘医堂主任医师。

注重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提出“从痰瘀入络论治不育和前列腺炎”、“从痰论治精液不液化症”、“从心理、行为、药物综合治疗性功能障碍”、“劳倦宜从宗气论治”等学术观点,临床应用疗效可靠。

擅长治疗:   

1、男科疾病:不育(弱精症、少精症)、阳痿、精液不液化症、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睾丸疼痛症、不射精、逆行射精、囊汗、性焦虑及性心理调治。   

2、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3、妇科疾病:月经不调、不孕、子宫肌瘤、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   

4、疲劳综合症、慢性失眠、抑郁状态与抑郁症及心身类疾病。

咨询问诊微:34700   84085


中医辨证的,脾胃虚寒和脾胃寒湿是同一种疾病吗?如果不是,各有什么不同

不是同一种疾病: 从治疗难易来讲:虚寒病轻易治,寒湿相对难治些, 从病状诊断来说:虚寒舌苔薄白,舌质淡,脉像沉细或沉紧;寒湿舌苔中心白厚,舌面水分多,有张口欲滴之状。脉像沉迟或浮滑。《针灸大成》曾有一句话:脉象沉滑,风湿在经络(也可以理解为表),脉像浮滑,风湿在筋骨(也可以理解为里)。 从治疗方法来说,虚寒者,应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可用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升阳宜胃汤、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等,寒湿者,应芳香化湿,可用三仁汤随症加减等。 总之,脾胃虚寒和脾胃寒湿不是一种疾病,治疗理念也不一样的。供参考 ——星南逸人

胃肠病的中医辨证包括哪些证型?

胃肠病的中医辨证主要包括胃气虚证型、胃阴虚证型、胃阳虚证型、胃热(火)证型、寒犯肠胃型、食滞胃肠证型、胃腑气滞证型、胃腑血瘀证型、胃肠实热证型、大肠液亏证型、肠虚滑脱证型、肠道湿热证型、虫积肠道证型等类型。 胃肠病证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的病证,临证时要辨清病证在胃还是在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辨清其寒、热、虚实,但胃肠病以实证、热证居多,老弱之人则以虚、寒证或者虚实来杂居多,临证当细辨之。

什么是中医辨证

辩证其实就相当于寻找疾病的线索,跟西医用仪器检查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只是这个比较主观,可以自己学习一点相关知识,为自己辩证,因为自己肯定是最了解自己的那个人! ——松子中医

什么是中医辨证?

病情分析:中医辨证是中医诊病治疗的一种流程方法。辨就是辨别,辨认,辨别你的症状是属于哪一类的病,证是指你的症状属于中医的哪类的证候。中医辨证是通过中医的“四诊”,四诊就是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搜集你的症状或不适属于哪类的病证。这是中医诊病诊断的一种方法,与西医的化验检查,透视,B超等检查相似。

胃寒 有哪些症状啊 我的胃也不痛 医生把脉说我胃寒

可以用一些温补的食物或者药物,比方说温胃舒颗粒等等

中医什么叫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就是突出了个性化的中医思路。强调以人为本。辨证论治以阴阳为总纲,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

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

建议:辨:包括辨别与分析两方面内容。 证:即是一组症状的综合与归类。 辨证,是运用四诊所获得的客观资料(即证候),用中医理论(三因、四诊、六经、八纲、脏腑、气血等等)分析辨证,从而提高认识原因、病理、病机、病位,同时注意病情的发展趋势与邪正盛衰。施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潜方用药。因此辨证是施治的依据;施治是治疗的目的。辨证施治即不同于对症治疗,也不同于西医的辨病治疗,它把人体的内在联系,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联系起来。辨证施治可以说是病因疗法。

中医辨证施治是什么意思?

(一)什么叫辨证 辨:包括辨别与分析两方面内容。 证:即是一组症状的综合与归类。 辨证:是运用四诊所获得的客观资料(即证候),用中医理论(三因、四诊、六经、八纲、脏腑、气血等等)分析辨证,从而提高认识原因、病理、病机、病位,同时注意病情的发展趋势与邪正盛衰。 (二)什么是施治 施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潜方用药。因此辨证是施治的依据;施治是治疗的目的。辨证施治即不同于对症治疗,也不同于西医的辨病治疗,它把人体的内在联系,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联系起来。辨证施治可以说是病因疗法。

中医虚实辨证

tb4ykq68tb4ykq68

中医是怎么辨证多汗症的?

中医治疗多汗方法包括:1、热盛引起的多汗,比如:心肝火旺,则以降火为主;若伴有口干、头汗,大便干燥等,使用清热泻火药为主。2、气虚引起的多汗,多是因为气虚不能固表而导致汗出,多以补气为主,常用的补气药有:太子参、党参、山药、黄芪。3、阴虚内热导致的多汗,可滋阴降火止汗。最常用的药物为知柏地黄丸。中医治疗多汗需要辨证,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