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

2019-05-03 19:43:19岸山11:03 65
声音简介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xì)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méi)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bì)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huò)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xiāo)药,而是雄黄。点着(zháo)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xiàn)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 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 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luò)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 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báo)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náng yíng)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yìn)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端午的鸭蛋读书心得

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春节便春节,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也不吃,做做样子罢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一颗端午的鸭蛋,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我也有所回忆了。 我小时侯,我家乡协神乡笔头村的端午节是很有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早的泡好,再加上我家人的制作,一个精致的粽子就诞生了。煮粽子不能着急,要用小火慢慢煮,我奶奶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我和弟弟一起床,揭开锅盖,就有一锅热腾腾的粽子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粽子的香气。 临家的爷爷有文化,他告诉我们,月宫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如果这时拔回来,煮成药水,用这水来洗澡,可以治百病的。小孩子当然信,天刚蒙蒙亮,我和弟弟就找上有名的“老臭”去地里玩了,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拔药草。农历五月的晨曦是美好的,空气很凉的,周围都静悄悄的,你无意的一看,也许就会碰上邻家来挖药草的孩子。 现在又要端午节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洗澡,有专门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不就行了。可是,以前的快乐是买不来的啊!

端午的鸭蛋

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七种风俗,娓娓道来,精彩纷呈,显现了乡土生活的多姿多彩。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端午的鸭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其中的传统美食——鸭蛋,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起源传说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和故事。其中最为流传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屈原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奋笔疾书,写下了《离骚》等诗篇,但最终还是无法阻止楚国的灭亡。屈原在绝望中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以此祭奠屈原。 而关于鸭蛋的起源,也有一个传说。相传,当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啃食他的尸体,就将许多鸭蛋煮熟,扔到江中,让鱼虾们吃鸭蛋,不再伤害屈原的尸体。这样,煮鸭蛋也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之一。 煮鸭蛋的步骤 煮鸭蛋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之一,也是家庭聚会、亲友相聚的必备食品。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如何煮出美味的端午鸭蛋。 准备材料 煮鸭蛋的材料很简单,只需要准备新鲜的鸭蛋和清水即可。 煮鸭蛋 1.将鸭蛋用水洗净,放入锅中。 2.加入清水,水的高度要盖过鸭蛋。 3.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10-12分钟。 4.煮好后,用勺子将鸭蛋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5-10分钟,使鸭蛋易于剥壳。 5.剥壳后,可以直接食用或者用来制作其他美食。 鸭蛋的营养价值 除了美味之外,鸭蛋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鸭蛋的蛋白质含量高,易于被人体吸收,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此外,鸭蛋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B2、钙、铁等。 结尾 端午节的鸭蛋,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在这个节日里,无论是煮鸭蛋,还是吃粽子、划龙舟,都是人们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让我们在这个端午节,一起品尝鸭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端午的鸭蛋简介

1、《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中对作者家乡端午节风俗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描述家乡最有名的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还写到家乡的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以此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乡生活的美好回忆。 汪曾祺先生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2、在我们家乡的端午节不光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还有其他地方没有的风俗活动,比如“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可是其他地方的孩子所享受不到的乐趣。 7、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而且高邮的鸭蛋蛋白柔嫩 、油多、黄是通红的,总的说来就是皮细而油多,是人们酒宴上的美味佳肴。 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到您!

读端午的鸭蛋有感

最好地描写是吃鸭蛋时候,好想自己也吃到了。 好文笔真不是盖的,读着来劲

《端午的鸭蛋》

1.家乡端午时的习俗;家乡的鸭蛋 2.突出家乡咸鸭蛋的名声久远 3.(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2):颜色细而油多。 4.“画线句①”是? 5.典雅 6.不能,“吱”字把油冒出来时的那种动感和快感生动形象的体现了出来。 7.第一段对鸭蛋只提到了三个字——“咸鸭蛋” 不好意思,第8和第9题我无能为力

端午的鸭蛋段意

第一部分(1)介绍家乡端午的风俗,为“鸭蛋”预设一个合理背景 第二部分(2~3)介绍家乡的鸭蛋,写出家乡鸭蛋的闻名,味美 第三部分(4~6)介绍端午的鸭蛋,重点写在端午节与孩子们相关的风俗习惯

端午的鸭蛋作者是谁

你好!端午的鸭蛋作者是汪曾祺。

端午为什么挂鸭蛋?

立夏那天,南通时兴孩子胸前挂蛋。相传瘟神嗜睡,直至立夏之日方醒,散瘟布疫,孩童胸前挂蛋者最甚。女娲闻讯,与瘟神辩理,瘟神无奈承认,立夏之日,凡孩童前挂蛋者一律不得伤害。传说虽无从稽考,但这天孩子母亲总要选择个头大的鹅蛋、绿壳的鸭蛋、红通通的鸡蛋,煮熟挂于孩子胸前,同时还留下两句谣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立夏之日多食禽蛋,“美食家”们还特地做上一碗甜菜蛋汤。夏中午还用箩筐挂秤“称人”,给孩童称体重,有时稍稍在箩筐里放块石头,增加些重量。称时,秤砣只可向外挂,“不作兴”往 里移,报数字逢九就报“十”,图个吉利。若立夏之日,天气晴朗,回游泳的孩童还得下河洗澡.这一年游水腿肚不会抽筋。这天,家庭主妇还曝晒被褥、衣服等物。

端午的鸭蛋作则是谁?

作者吗?是汪曾祺。 端午的鸭蛋中这样三样都不贵,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是吃的起的,这是说作者家境并不窘迫,引出了鸭蛋,为下文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