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语文三种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6-07-14 12:53:22刘晓锐_22:21 1.5万
声音简介

怎样培养三年级学生听课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三年级小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不但能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这是因为习惯具有省力性和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花费什么努力,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的表现出来。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有利于教师减轻教学负担,更有利于学生在人生之旅上不断获得成功。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专心听讲,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能精力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能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与同学的发言。学生认真听讲是学好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保证。所以我主要从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入手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要把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和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这是直接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的稳定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巧妙地讲课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配之形象化的动作,学生十分感兴趣。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特别重视课前导入,我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把课的开始,故事导入,并制成幻灯片出示。课的开始是这样的。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很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则故事同学们认真听了;于是我就边出示幻灯片边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讲到这里孩子们都笑了并接着说起来。这样孩子们不仅对循环一词有了粗浅的认识又对本课很感兴趣因此激起孩子们认真听讲的欲望。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是主体自主建构的过程,就数学学习而言,优化学生主体与教材的深层对话,是促进课堂建构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材,主动获取信息、发展思维、训练语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课本内容抽象,但让学生会看书,从书上间接获取新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培养的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总之,对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在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上去做文章,一定回成为一名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小学音乐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能靠硬性规定

如何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新课时做好接受知识的准备过程。如果没有预习,只好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也要避免预习时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不动笔。这种预习虽耗了时间,却达不到学习的效果,等于是在浪费时间。预习得好,而且形成习惯,等于是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是可以终身受益的。 1、让孩子尽量自己解决学习中的疑难 有的妈妈,生怕学习上的疑难难住了孩子,只要孩子一提出,而自己又能帮忙的话,马上就会为其代劳。这样一来,孩子原本经过思考,费点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依靠妈妈解决了,久而久之,形成依赖习惯,学习上就难以养成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解决疑难的习惯了。这对孩子的预习和自学是十分不利的。妈妈们应当鼓励孩子尽量靠自己努力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 2、坚持对孩子的预习做定时检查 最好是每天或每次孩子完成作业后,提醒孩子做新课预习。并且,对孩子预习的结果进行检查。这就要求妈妈自己首先得付出一点时间,真正了解孩子的课程,知道他们现在该做什么,明天该学什么,让督促和检查能有的放矢,这也是对孩子学习的一种帮助。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习惯,生活习惯

好久了都没跟表白?

四年级音乐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性意识。产生这种倾向性意识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其一是情感的原因。如人们喜爱音乐就对音乐感兴趣,喜爱绘画就对美术感兴趣,喜欢发明创造就会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其二是需要的缘故。这种需要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如人们对高质量音响器材的兴趣,多产生于物质的需要(当然不排除精神需要的成分在内),而人们对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艺术活动的兴趣,多产生于精神生活的需要。 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一般说来,由事物或活动本身而引起的倾向性意识为直接兴趣。如学生喜欢唱歌、演奏乐器、聆听音乐、创作歌曲……都属于直接兴趣之类。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没兴趣,但对它们所产生的结果感到需要,转而对事物或活动本身产生倾向性意识为间接兴趣。如学生对学习音乐知识感到枯燥乏味,但觉得学习音乐知识对自己提高音乐能力有益,进而愿意学习音乐知识,甚至产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浓厚兴趣,这种因需要而产生的倾向性意识属于间接兴趣之类。 不能持久而昙花一现的兴趣为短暂兴趣;能够持之以恒并成为个人心理特征的兴趣为稳定兴趣。短暂兴趣不可能使人们获得系统深入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技巧,也不可能培养出较高水平的音乐能力。但是,短暂兴趣有可能转化为稳定兴趣,成为稳定兴趣的桥梁。说到底,稳定兴趣才是人们成才的动力和条件。所以,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一般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即:有趣阶段、乐趣阶段、志趣阶段。有趣阶段的音乐兴趣是一种低水平的、不专一的、不稳定的兴趣,而且多表现为直接兴趣。乐趣阶段的兴趣比较专一而稳定。由此而来的是,人们对感兴趣的音乐事物或音乐活动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从中找到乐趣。志趣阶段的兴趣是一种高水平的、较为专一的、稳定的兴趣。这个阶段的音乐兴趣已经不再是表面性的了,而是要探求音乐事物的本质并期望掌握其规律、搞出一定的成就。因此,志趣阶段的音乐兴趣将引导学生步入成才之路,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公民。 兴趣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功能。如果针对学习音乐来说,那么,兴趣就是他们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因此,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实乃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兴趣的产生与发展是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首要方法就是为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几个方面。在学校,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布置理想的教室及校园环境,如在音乐教室、在教学楼的楼道墙壁上适当地悬挂音乐家的画像,张贴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音乐格言,还可以出版一些音乐墙报或音乐板报等。 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播放、评论音乐家的优秀音乐作品,介绍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发表学生对社会音乐生活的种种议论或评价等。 组织各种音乐社团,如合唱团、民族管弦乐团、管乐团、管弦乐团、钢琴组、作曲小组等,给学生提供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 组织各种音乐演出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表演欲望,发现并培养音乐骨干学生。 好的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对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也十分重要。因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形成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及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影响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的作用不亚于校园音乐文化环境的影响。所以,致力于形成一个统一的、互为补充的学校、家庭、社会音乐环境就尤为必要。 学生能否产生并发展音乐兴趣,往往受音乐教师的影响颇深。假如教师对音乐爱之如痴,对音乐教育事业执著追求,那么,他的学生也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教师对音乐若即若离,对音乐教育事业冷漠处之,他的学生就很难对音乐产生兴趣。因此,音乐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细致备课、兢兢业业地上课之外,还必须在教态、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穿着仪表等问题上细心处理。一句话,用自己的言教与身教,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引导他看书啊,如:他想知道一些事情,你可以先不告诉他答案,然后引导着和他一起去到课外书上找答案,然后他就知道了书的作用了(可要找到答案啊),并且会有一种做事成功后的成就感,自然就会对看书会有一些好感!你应该听说过以前犹太人会给书本抹上蜂蜜的事吧。 另外,开始的时候,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看书,一定要抽出时间来。不然孩子会想,你都坐不住,凭什么让我做到。教育孩子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并不是说:孩子,你一定要有课外阅读习惯。第二天,你的孩子就会自动地去看书了! 最重要的事,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而这个方面最看重的就是家长的耐心,不能急,慢慢引导吧!

怎么培养孩子背课文的好习惯?

小孩子背课文都很情绪化,一直背不熟,他就会很烦躁。越烦躁,注意力越分散,越背不住。其实小孩子的记忆力都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没有掌握背诵的技巧,才导致背诵课文很慢,以至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孩子背课文,很多家长都在旁边监督,孩子背不下来,家长就会逼迫孩子背。越这样,孩子对个背课文这件事越反感。因为这些原因,小孩子背课文真的很难。 一、要想孩子背课文快一点,就要培养小孩子的注意力。 1、 读课文,要求孩子认真去看每一句话。 平时,小孩子读课文的时候,让小孩子养成习惯,眼睛要认真的看课文里的每一句话,建立起孩子的视觉记忆。如果孩子读书的时候,眼睛都不看书,脑子里没有任何的记忆,背诵的时候就更加背不住了。 2、 读课文的时候,大声朗读。 读课文的时候,眼睛要认真看,发挥视觉方面的作用。大声的读出来发声,发挥听觉方面的作用。要是默读,发不出声音,耳朵听不着,也不能发挥听觉记忆的作用。 3、背诵课文之前,先要理解课文。 课文要读熟了理解了,再进行记忆,就容易的多。有些孩子根本就不理解课文,机器的背诵,当然就记不住了。 4、 集中注意力。 小孩子背课文的时候,脑子还想着别的事情,一心是不可二用的,当然是背不会了。背课文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很快把课文背熟。 二、下面将一下背课文的技巧。 1、鼓励孩子,提升孩子的自信。 小孩子背课文困难,是有原因的,让孩子知道背课文没有那么难,只是自己的方法有问题。要让小孩子坚信,自己的记忆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跟别的小孩子是一样的,只是方法不对。方法对了,自己也能和别人一样,也能很快把课文背熟。 2、认真看,认真听,大脑快速理解快速记忆。 背课文之前,先要通读课文。读课文的时候,眼睛要认真看每一句话,耳朵要认真听每一句话,大脑要快速理解每一句话,还要快速记忆每一句话。这样多通读几遍,背诵起来会十分的简单。 3、快速闪读,快速记忆。 读课文,最好能闪读,就是用最短的时间浏览最多的内容,然后把它快速记住。刚开始可能效果不太好,但是要多加练习,记忆效果就会非常好,这样课文背诵起来就非常简单。 4、家长陪着孩子一起背,互相检查,看谁背的好。 小孩子自己不愿意背诵课文,因为觉得没意思。要是有爸爸妈妈陪伴,大家互相检查,有了竞争,小孩子就有了背课文的热情。 掌握这些背课文的小技巧,相信背课文也能事半功倍。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引导他看书啊,如:他想知道一些事情,你可以先不告诉他答案,然后引导着和他一起去到课外书上找答案,然后他就知道了书的作用了(可要找到答案啊),并且会有一种做事成功后的成就感,自然就会对看书会有一些好感!你应该听说过以前犹太人会给书本抹上蜂蜜的事吧。 另外,开始的时候,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看书,一定要抽出时间来。不然孩子会想,你都坐不住,凭什么让我做到。教育孩子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并不是说:孩子,你一定要有课外阅读习惯。第二天,你的孩子就会自动地去看书了! 最重要的事,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而这个方面最看重的就是家长的耐心,不能急,慢慢引导吧!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给孩子读什么方面书用处多?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孩子适合学习启蒙类的书籍。 首先要找到小孩子的兴趣点(发现天赋),不妨多买些图文并茂的文史、童话、科幻书籍给小孩子看,或者讲故事给小孩子听(一天一则,别贪多,要坚持)。接下来带小孩子自己去书店,小孩子自己知道什么书对自己有用。 小孩子的学习习惯是不需要培养的。属于家庭作业类(额!!),约定一个时间(最好是少儿电视节目之后)让小孩子独立完成(不要打扰),并坚持检查作业(最好在晚8:00左右),正确的要肯定,错误的要求其重新思考,开始几天可以协助其一起解难题。 如果小孩子总能提前一点完成,恭喜,你的小孩子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