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读书》03 一个故事的演变

2019-06-06 08:44:43真水无香春暖花开15:53 1297
声音简介

1946年12月25日(时35岁)
        这里选出的这个故事是大家都知道的。我自己还在小学里的时候,就在教科书里念到过。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乞丐要满了一罐子残羹剩饭,他就对着这罐子幻想起来:怎样卖掉这些残羹剩饭,怎样买成鸡,鸡又怎样下蛋,鸡蛋又怎样孵成鸡,鸡又换成马牛羊,终于成了大富翁,娶了太太,生了小孩子。越想越高兴,不禁手舞足蹈。在狂欢之余,猛然一拾脚把罐子踢了个粉碎,这美丽的梦也就完结。以后的教科书里是不是还有这故事,我不大清楚:但20多年前还在小学里的人读到的一定不少。我当时读了,只是觉得好玩,并不知道这个故事的来源,而且连想知道的意思压根儿都没有,倘若这也算是一个遗憾的话,我现在就来把这遗憾填补起来。

        在过去,这个故事在中国一定很流行,不然也绝对不会跑到小学教科书里去。至于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最流行,现在很难确定。我现在只从几部旧的诗话和小说里抄出点材料来。吴兴韦居安著的《梅硐诗话》里有这样一段:
        东坡诗注云:有一贫士,家惟一瓮,夜则守之以寝。一夕,心自惟念:苟得富贵,当以钱若干营田宅,蓄声妓,而高车大盖,无不备置。往来于怀,不觉欢适起舞,遂踏破瓮。故今俗间指妄想者为瓮算。又诗序云刘几仲饯饮东坡。中畅闻笙箫声,若在云霄间,抑扬往返,粗中音节。徐察之,出于双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啸,食倾乃已。作笙瓶诗记之。刘后村《即事诗》联云:辛苦谋事无算,殷勤娱耳有瓶笙,以“瓮算”对“瓶笙”甚的。
        江盈科著的《雪涛小说》有一段:

见卵求夜,庄周以为早计。及观恒人之情更有早计于庄周者。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日:“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当乃就。”因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孵之。待彼雏成,就中取一雌者。归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鸡。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以十金易五悖,悖复生悖,三年可得二十五牛。悖所生者又复生悖,三年可得百五十牛,堪易三百金矣。吾持此金举债,三年间半千金可得也。就中以三之二市田宅,以三之一市僮仆买小妻,我与尔优游以终余年,不亦快乎!”妻闻欲买小妻,怫然大,以手击卵碎之,曰:“毋留祸种!”夫怒,挞其妻,仍质于官曰:“立败我家者,此恶妇也。请诛之!”官司问:“家何在?败何状?”其人历数自鸡卵起至小妻止,官司曰:“如许大家当,坏于恶妇一拳,真可诛!”命烹之。妻号曰:“夫所言皆未然事,奈何见烹?”官司曰:“你夫言买妾,亦未然事,奈何见妒?”妇曰:“固然,第除祸欲早耳。”官笑而释之。噫,兹人之计利,贪心也。其妻之毁卵炉心也。总之皆妄心也。知其为妄,泊然无嗜,颓然无起,则见在者且属诸幻,况未来乎?嘻,世之妄意早计希图非望者,独一算鸡卵之人乎!(录自郑振铎:《中国文学论集》,《寓言的复兴》)
        我们看了这两个故事,或者不能立刻发现两者间的共同点。但倘若我们把篇首谈到的跑到小学校教科书里去的那个故事也拿来比一下,便立刻可以发现这三个是属于同一类型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发现《苏东坡诗注》的那个故事只是一个轮廓。为什么那个贫士会对瓮发生幻想呢?瓮有什么可以引起人幻想的地方呢?大概瓮里也盛着米面或类似的东西,倘若拿来卖掉,就可以换到鸡蛋,鸡蛋变成鸡,鸡又可以换到马牛羊终于成了大富翁。心里一高兴就把瓮踢破了。这些是《苏东坡诗注》故意省掉的呢,还是根本不知道呢?我们不敢说。反正倘若没有中间这许多东西,这个故事很难讲得通。第二个故事很详细,中间这些步骤一点都没有省掉,但开头照例有的罐子或瓮却不见了,这个市人的幻想就从鸡蛋开始,一直到最后被打破的也就是这鸡蛋。在这里打破鸡蛋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他的太太。这个故事虽然同这一类故事的原型很接近,但从省略瓮或罐子这一点看起来,也总算是代表一个新的发展。我现在要问:这个故事是中国产生的吗?也许有人认为这一问太有点离奇。这个故事流行中国,时间最少也不会少于1000年,终于走进小学教科书里去,读到的人不知有多少千万。为什么会不是中国产生的呢?不但一般人没有怀疑到它的来源,连文人学士也根本没有想到它会不是国货。但事情往往出人意料,这个故事正如别的国字牌号的东西如国医国乐之流,其中也有外来的东西。我现在从两本梵文的寓言集里把这故事的祖宗译出来。
        在提毗俱吒那伽罗城里有一个婆罗门名叫提婆舍摩。在春分的时候他的土盘子里乞满了大麦片。于是他拿了这盘子在一个摆满了盘子和罐子的陶器师的小铺里的一个地方,躺在铺上在夜里幻想起来:“倘若我卖掉这盛了大麦片的盘子就可以得到十个贝壳,用这钱我可以买盘子和罐子什么的,再拿来卖掉。这样一次一次赚的钱就可以用来买槟榔叶子做成的衣服,终于弄到百万家财,然后我就娶四个太太。在她们里面哪一个最美,我也就最爱哪一个。我这些嫉妒成性的太太立刻就打起架来。我非常生气,就用短棍打起这些太太来。”这样一想,他立刻站起来,把短棍掷出去。盘子被打碎了,许多别的瓶子罐子也被打破了。听了罐子破碎的声音而跑进来的陶器师把这婆罗门骂了一顿又将他赶出铺子去。所以我说谁要是空想未来而感到狂喜,他就要自招侮辱,像这样打碎盘子的婆罗门。(见《嘉言集》,《和平篇》,第七个故事)
        还有一个故事,内容比上面这个详细,译文如下:
在某个地方,有一个婆罗门,名叫娑跋波俱利钵那。他用行乞得来的吃剩下的大麦片填满了一罐子,把罐子挂在木栓上,在那下面放了一张床,目不转瞬地看着罐子,在夜里幻想起来:“这个罐子现在是填满了大麦片,倘若遇上俭年,就可以卖到一百块钱,可以买两头山羊。山羊每六个月生产一次就可以变成一群山羊,山羊又换成牛。我把牛犊子卖掉,牛就换成水牛。水牛再换成母马,马又生产,我就可以有很多的马。把这些马卖掉,就可以得到很多的金子。我要用这些金子买一所有四个大厅的房子。有一个人走进我的房子里来,就把他最美最好的女儿嫁给我。她生一个小孩子,我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苏摩舍摩。因为他总喜欢要我抱在膝上左右摆动着玩,我就拿了书躲到马棚后面的一个地方去念起来。但是苏摩舍摩立刻看见了我。因为他最喜欢坐在人的膝上让人左右摆动着玩,就从母亲怀里挣扎出来,走到马群旁边来找我。我在大怒之余,喊我的老婆:“来照顾孩子吧!来照顾孩子吧!”但是,她因为忙手家务,没有听到,我于是立刻站起来,用脚踢她。这样,他就从幻想里走出来,真的用脚踢起来。罐子一下子破了,盛在里面的大麦片也成了一场空。所以我说道谁要是空想将来,想一些不可知的事情,他就像苏摩舍摩的父亲,临了落个一场空。(见《五卷书》第七个故事)我上面只译了两个故事,其实梵文书里记这样的故事的地方还很多。无论怎样,我们总可以看出来,印度就是这个故事的老家,正像别的类似的故事的老家也多半在印度一样。至于它什么时候在印度产生的,恐怕永远不能确定了。反正一定很早,也许在纪元前几千年就已经有了。在印度本国这故事已经有了无数的演化。后来它又从印度出发几乎走遍了世界,譬如在《天方夜谭》里,在法国拉芳丹的寓言里,在德国格林的童话里都可以找到,它一直深入民间,不仅只在文人学士的著作里留下痕迹。到了中国,它变成我们民间传说的一部分,文人学也有记叙。上面从《梅硐诗话》和《雪涛小说》里抄出来的两段就是好例子。倘若不知道底蕴,有谁会怀疑它的来源呢?

«季羡林谈人生 (人生十讲)»与«季羡林谈人生»哪个版本好?

季羡林谈人生十讲好

季羡林的世记

季羡林(1911-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早年留学欧洲,上世纪40年代回国后,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精于语言,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精于此语言仅有的几位学者之一。季老驰骋于多种学术领域,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经典,诸如梵文名著《沙恭达罗》和世界瞩目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等。先生又是散文高手,另外尚有诸多的各类作品,总计上千万字。

季羡林的读书故事

季羡林对正课不感兴趣,却喜欢读“闲书”。所谓“闲书”,就是旧小说。他叔父是个古板人,不允许他看这类书。可季羡林面对桌上的《四书》少理会,而是看《彭公案》、《粗岩济公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旧小说。《红楼梦》大概太深,季羡林看不懂其中的奥妙,黛玉哭哭啼啼的样子,他不喜欢,自然看不岩毁御下去。其余的看得津津有味。余晌一见叔父进来,他马上装模作样地念起“子曰”、“诗云”来。

季羡林写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季羡林之死

北京7月11日电 据北大方面消息,今天早上9点,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于今晨上午9时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据编辑刘琪鹏连线季羡林的弟子钱文忠消息,钱文忠表示自己一早已经得知此消息,对季老的去世非常意外,因为前两周的身体情况一直还比较良好,他也未能见到季羡林最后一面,所以心情非常难过和遗憾。钱文忠还透露,季羡林最后两个月过得很幸福,一直有儿子陪在他身边。

季羡林的诗有哪些

《月是故乡明 》

季羡林《我的童年》全文在哪里?

他的童年是悲惨的

季羡林的死因是什么?

人老了终究会死的。

季羡林的话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作品 各位上传几篇哪。谢谢

小学六年级《夹竹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