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人世间第四4.13

2019-08-14 13:17:22菩提雅舍21:40 1.3万
声音简介

祸从口出

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

言者,风波也”,一个人讲话要特别注意,有时一句话是两面刀,害自己也害别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你以为自己会玩主意,会用嘴巴,倒霉统统是自己玩嘴巴玩出来的。所以佛家讲口业之重要,庄子这里已经明白的告诉你了。有人说犯了口过会下地狱,下地狱谁看到了?其实现生就可以看到了。话讲不对马上就起风波,不要等到下地狱,儒家道家都现身说法。“行者”,这个行为,“实丧也”,这个行动错了,结果不对,立刻就出问题,马上有果报的。

夫风波易以动”,风一来,平静的水面就起了波浪,所以叫风波。一句话说不对,人与人之间就出问题,有时候就是因为领导人的一句话,就引起了世界大战。“风波易以动”是讲动态,风一吹,波浪就起来。“实丧易以危”,行动错了是很危险的,所以要懂得《易经》所讲人生的境界,只有四种,就是“吉凶晦吝,生乎动者也”。只要一动,讲一句话就是动,做一件事、一个行为就是动;动的里头,四分之三的情况都不好,其余四分之一的吉,也是没有把握的,所以“动辄得咎”。

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这几个字怎么讲?千万要注意哦!这是庄子的格言,一个人为什么会忿怒、发脾气?人的心地本来都是很平静的,只因某一句话没有说对,“忿设无由”,没有来由地挑动了心理的忿怒。为什么挑动呢?“巧言偏辞”。智慧高的人,不愿听巧言,你耍些花样,他一听就知道,恭维太过就是假话,他一听也知道。你说,他这个人不喜欢恭维,我就骂他好不好?也太过了,他不是你该骂的。所以不要巧言,不要施巧,青年同学千万要记住!不要玩手段。这一百年以来,人类历史经验的教训,玩聪明、玩手段、玩花样,一个高似一个,连现在的小孩都不笨,手段、本事、聪明,都比我们高明。将来全世界人类,都因为太聪明、太高明,太会玩手段了,最后成功的就是诚恳老实的人。

尤其像我就喜欢那个笨笨的,老实的。你说他笨,我就是爱他笨。我们太聪明了,缺点就是太不老实了,当然那个老实的人好呀!有些同学也讲,每一个人都喜欢老实人,可见老实人一定成功。这个是真理,所以头脑聪明的人要反省,要清醒了。“巧言偏辞”的偏,就是过分,过分恭维也不对,过分批评也不对,所以巧言偏辞会引起别人的忿怒。一个人引起别人的忿恨、生气,你不要怪人家,只反省自己,都是自己的巧言偏辞所引起的。

有善心 不刻薄

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

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这就是叫我们不要杀生喔!你看那个鸡啊,牛啊,猪啊,要杀的时候,唉唷……这样叫,它也不管这是不是音乐。那个猪、鸡、牛要死的时候,那个声音,等于我们人快要被人家逼死的时候,那个妈呀娘呀,什么怪声音都叫出来了。任何一种生物被人家欺负,要死的时候,都很忿怒,一忿怒血都变色,当时把血液抽出来化验,血里面就有毒,很毒;所以发怒的心(嗔心〉是有毒的。如果你平常恨人、忿怒,就是你心里的毒,毒的习气就很重,这是贪瞋痴三毒之中的毒。

所以庄子说,一个动物死的时候,不管什么声音乱叫,“气息”,那个恶恶就“茀然”,“并生心厉”,临死时候的那个心念,那个忿怒的一念,变成了厉鬼,凶极了,这是一个现象。为什么讲这一段呢?就是说一个人,你无理的逼迫别人,欺负弱小的人,那个受欺负者,没有办法抗拒,这条命已经被你控制了,临死的时候生起了瞋恨心,变成厉鬼,要你的命。

到底有没有鬼啊?研究孔子写的《春秋》,左丘明的《左传》,其中鬼神的事好多好多!那个公子彭生、颖考叔等故事,在后来的京戏上都演出来,到了倒霉的时候那些鬼都来了。所以曹操这些大奸大恶的人,临死的时候都看到鬼魂来要他的命,只得求饶了;鬼神之事就是这样,都是真的啊!你以为偷巧害了別人,哼!临死的时候“并生心厉”。所以人不会被别人骗了的,最笨的人被骗了,到了断气的时候忽然聪明了,我上了当,这一念之间心生瞋恨,变成报复之心,果报就是这样建立的。

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所以一个人不要刻薄,如果对自己道德的要求太严格,或者要求别人太严格,就是“克核太至”。历史上有几个皇帝,譬如明朝亡国的皇帝,我们小时候听的古老相传,明朝李闯、张献忠造反,国家被清朝顺治皇帝一锅端走了,形成清朝三百年天下。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上煤山吊死了,临死还说: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崇祯皇帝还自认是个好皇帝,怪罪臣子亡了国。

但是老实讲,崇祯就是亡国之君,他刻薄多疑,一个当领袖的,做人刻薄多疑就完了,那就是克核太至。多疑刻薄太过的人,“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就变成了心理变态了,心思就怪。所以你们学佛修道学宗教的人,就是常常这样,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学宗教对别人要求更严格,看别人这一点也不对,那一点也不对,你注意啊,都犯了这个毛病,克核太至。

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这个不肖真是不肖,就是那个怪心理就起来了。所以西方心理学大多认为,宗教心理病几乎没有办法治疗。这一段很重要,研究心理学的人,或者有心研究心理医学的人,要特别注意。“而不知其然也”,你对自己的心理变态都会莫名其妙起来。我最近这三个月,每天晚上用两个小时时间,就把二十五史(到清朝),到民国史,重读了一遍。可是以我头发也白了,快要入土之人,读历史不禁感叹,替有些皇帝、有些人,真是着急,读兵书而流泪,.替古人担忧啊!其实不是替古人担忧,是替未来的人担忧。历史上好几个皇帝,秦汉唐宋元明清,有些帝王真不是东西。很多领袖,“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这一段文章,又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你们说写论文找不到题目,其实多得很,从中国文化的垃圾里都抓得出来好题目。

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由于自己克核太至,莫名其妙的变成不正常心理,这种变态心理的结果就难说了。所以,很多学佛修道的人,不管出家在家,都是克核太至。真的啊!这是行门,一点都不欺骗你们。我现在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但是我不是佛,只是讲老实话。我常常发现你们的心理,都有一种克核太至,现在严重的告诉你们,平常我不太讲,你们看起来都像个修行人,宋明理学家也都犯这个毛病,就是克核太至。

所以你看历史上,真成功的人都有豪侠之气。中东这个领袖萨达特,我觉得他这个人很可爱,可爱之处就是没有克核太至;他有侠气。你看他讲话笨笨的,嗝嗝嗝……,但是说了就算数的啊!就是这一股味道,那不是假装的,他可爱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你们注意,做人是要学儒家的原理,不能学宋明理学家的那个态度,那都是神经病。学佛也是一样,要知道学戒行,但是戒行是要求自己,不能克核太至,更不能要求人家。你们往往拿戒行来要求别人,这样不对那样不对,你自己早就不对了,早就完了,已经进入变态心理状况,自己都不知道。这是我今天讲得很坦白的老实话,你们搞修养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这个原因。佛殿被称为大雄宝殿,佛是大英雄,那个气度多光华!你再看看佛的一生历史,哪里像我们大家这样小家碧玉似的,绝不是这样。所以孔子说:

不迁怒 不二过

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你们做公教人员,做官的,乃至做负责人、做班长,甚至我们这里王班长都要注意。“无迁令”,这个迁令怎么去懂呢?我告诉你,《论语》上有一句话“不迁怒”,对不对?孔子讲颜回最好的修养就是不迁怒。什么叫不迁怒?这个人正在不高兴时,你来找他讲话,他就对你发脾气了,骂你讨厌,把怒气发到你身上,这就是迁怒;人做到不迁怒很难。不迁怒就接近不二过;犯了一次过错,已经晓得了,不会再犯。所谓忏悔者,就是不二过,不再犯错。不像我们,老师,今天我不对了,我忏悔了,明天又不对了,老师,我又要忏悔了,永远在忏悔中,那还叫忏悔吗?

无迁令”,就是上面给你的命令要照办。我常发现跟我做事的同学,比如我说陆健龄啊,你到楼下把我那一本书拿上来;陆健龄到了楼下说:曹砺铁啊,老师说叫你把那一本书拿上去。这已经是混字下面加个蛋,就叫迁令,就不对了。“无劝成”,不要勉强人家成功,要求人家去办成功,而不要求自己,这是“过度益也”,都是太过度了。学宗教的人,往往对别人过度的要求,因为对自己很慈悲,对人家很克核,克核就变成刻薄了。就说过午不食吧!像我们那个师父,连锅粑都锁起来;我就讲这个不对了,人家饿得胃出血,怎么办呢?那就要放松一点,假装看不见就行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迁令劝成殆事”,这两点是千万不能犯的错,做事情不能迁令,当主管的不能劝成。“”是危险,如果又迁令又劝成,做事情就危险了。我们注意这些话,究竟是孔子代表庄子说的呢?还是庄子代表孔子说的呢?也就无从考证了。

叶公子高与孔子的谈话,还没有结束,孔子继续告诉他,“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美成在久”就是我们俗话所讲,好事不要急,成就好的事情,不是短时能够做到的;坏的事情容易成就,但是一旦成就了,就来不及改正了。这也就是说,为人处世要慎重的考虑。

且夫乘物以游心”,孔子继续告诉叶公子高一个人处世的原则。“乘物以游心”就是有修养的有道之士,以大乘之道的精神和原则,处理世间的事务;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保持一个超然的观念,这就是现在流行的一句名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抱着一种游戏人间的心情去做事。所谓游戏不是吊儿郎当,是自己非常清醒,心情非常解脱,不要被物质所累,该做就做了,也就是佛学所谓的解脱,那样才是“乘物以游心”。

托不得已以养中”,人世间的事,有两个大戒,孔子上面也讲,一个是认命,一个是义所当为。这个认命,是认天命,做应该做的事,明知道这一条命要赔进去,为国家为天下,乃至宗教家说为救人救世,像耶稣被钉十字架,文天祥被杀头等等;他们都很坦然,这是“托不得已”,命之所在,义之所在,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下面“以养中”,这个中是指内心的道,自己的修道。他说天地之间的两大戒,一是命,二是义,这个人生的价值和任务都做到了,就是自己内心的道,也就是“养中”。

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这三句连起来,简单的说,是说人生的行为,能做到认识天命的必然和自然如此的原理,尽其在我的做所当为的去做到,并非是为了现在或后世将来的好果报;只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但是说容易,真懂得、真明白、真做到,就太难了!

这两个故事,一个是孔子答复颜回,一个是孔子答复叶公子高,都是以孔子的讲话说明一些道理。第三个故事又来了,他又转了一个方向。

《庄子》原文:

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

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

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大一物理,怎么做?4.13

初始角速度ω0=1800转缺核改/分=60π rad/s 角加速度:α=ω0/t=60/15=4π rad/s² φ=w0· t-½α· t²=60π· 15-½· 4π· 15²=450π 转数n=φ/(2π)=225转 ω(t)=ω0-α· t=60π-4π· t ω(10)=60π-4π· 10=20π R=0.25m V=ω· R=20π·0.25 =5π m/s 向心加速度:αn=ω²R=(20π)²· 0.25=100π² m/s² 切向加速度:αt=α· R=4π· 0.25=π² m/s² 合加氏歼速度伏判:α=√(αn²+αt²)=√101 π m/s²

59啥意思

  1,59(五十九)是58与60之间的自然数,是一个奇数、质数。   2,59(动漫人物代称)   3,59(游戏)《梦幻西游》玩家比武等级之一,也有许多玩家停留在59积攒经验来升级(更容易组队) 游戏里 59 我救   4,59(故事)一般指59童话故事

59加1等于几?

59+1=60。

人世间59集剧情介绍

《人世间》电视剧是由李路执导并担任总制片人,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领衔主演,丁勇岱、萨日娜、成泰燊、宋春丽、隋俊波、黄小蕾、于震、张瑞涵等主演,张凯丽、王阳、冯雷、马少骅、徐百慧、苇青、徐小飒、徐松子、舒耀瑄、赵小锐、代皓宇特邀主演的现实题材当代大剧。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北方某省会城市“光字片”区居住着周姓一家,父亲周志刚在西南参加“大三线”建设,长子周秉义响应国家号召成为第一批下乡知青,长女周蓉追随诗人丈夫远赴贵州乡村,周家只留下小弟周秉昆与周母相依为命。 在五十年的岁月里周家人的命运与时代变迁交织在一起,周秉义大学毕业后从政,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中经历仕途沉浮;周蓉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却情路坎坷,阴差阳错旅居法国十二年。 周秉昆与美丽又不幸的女子郑娟相濡以沫,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名工人成长为文艺工作者,经历下岗的阵痛和“下海”的挑战,在平凡的岁月里扶持邻里亲友共同前进。一家人在完成各自人生使命的同时,也书写了一部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史诗。

家有儿女动画版59集别出声

家有儿女动画版4推荐你个,里面应有尽有,都是的,看可以的 我个性签名里有哟

小花仙目前59级只是种就能种出的花精灵有哪些

只有星落落(粉)

小学生三年级读后感59字

我个人认为:要写好读后感,最首要的需要他读懂文章的意义,其次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相关的感受。读后感重在感,要使感想真实、有价值,就一定要感得情真意切,当然要合乎所读文章价值取向。总之,孩子由文章想到的内容,都是读后的感想,多少一点,深刻不深刻的差距。

寻一本小说,男主女主高中相识 女主物理总考59分,而男主为她补习后还是考59分

叫《有你没你没差》

娘道第59集中唱的什么歌?

请问其歌是什么意思?

59种情感描写词语

高兴:愉快而兴奋。   好受:感到心身愉快;舒服。   开心:心情快乐、舒畅,大重量练出力量的原因。。   快活:快乐。   快乐:感到幸福或满足。   庆幸:为事情义本地得到好的终局而感到高兴。   舒畅:爽朗愉快;舒服痛快。   舒畅、舒坦:精力上感到轻松愉快。   爽快:舒服痛快。   甜蜜:愉快、舒服。   甜美:形容感到幸福、愉快、恬静。   甜丝丝:形容觉得幸福、高兴。   酣畅:舒畅、快活。   喜悦:愉快;高兴。   喜滋滋:形容内心很欢喜。   兴高采烈:形容高兴极了。   赏心悦目: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坐视不救:别人受到灾害时自己心里高兴。   愉快:快意;舒畅。   愤慨:气愤不平。   恼怒:活力(冲动到极点)。   恼火:生气。   气愤:生气,愤怒。   悲哀:伤心。   悲伤:伤心难过。   沉痛:深深的悲哀。   伤感:因感想而悲伤。   伤心:因为遭遇到不幸或不如意的事而心里苦楚。   痛苦:身材或精神感到非常难熬难过。惨然:形容心里悲惨。   痛心:极端伤心。   心酸:心里悲痛。   胆怯:胆小;畏缩。   胆战心惊:形容十分惧怕。   发憷:胆怯;畏缩。   害怕:遇到艰苦、危险等而心中不安或发窘。   惊吓: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   可怕:由于性命受到威逼而引起的害怕。   胆怯:害怕。   受惊:受到忽然的刺激或要挟而害怕。   心惊肉跳:危险的事情固然从前了,回忆起来仍是感到害怕。   着迷、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喜好。   入神:对面前的事物发生浓重的兴致而留神力高度集中。   心醉:因极喜爱而沉醉。   冤仇:因好处抵触产生的强烈仇恨。   仇视:当作敌人对待;敌视。   敌意:仇视的心理。   忌妒、嫉妒、嫉妒:对才干、位置、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抱恨恨。   反感:反对或不满的情绪。   可恨:令人仇恨,使人憎恨。   可恶:令人厌恶恼恨。   讨厌:对人或事物发生很大的恶感。   憎恨:厌恶痛恨。   别扭:不顺心。   不快:心情不愉快。   不爽:心情不爽直。   烦闷:心情不畅快。   好受:心里不干脆。   窝火:有委屈或烦恼而不能发泄。   窝囊:因受委屈而烦闷。   心烦:心理焦躁或烦闷。   腻烦:嫌麻烦而厌恶。   担忧:放心不下。   担心:发愁、忧虑。   发愁:因为没有主张或方法而感到愁闷。   犯愁:发愁。   忧虑:忧愁担心。   忧郁:愁闷。   压制:对情绪、力气等加以限度,使不能充足吐露或施展。   不好意思:害羞。   羞愧:因为自己有毛病或做错了事、未能尽到义务而感到不舒畅。   争脸、丢人、丢丑:丧失体面。   害羞:因胆怯、怕生或做错了事怕人嘲笑心中不安,难为情。   亏心:感觉到自己的言行违反正理。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