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贾生》

2019-09-27 21:07:12秋语荷塘33:12 3484
声音简介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的“抬得高,摔得重”(也就是反跌手法)。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很多人为他惋惜,李商隐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说汉文帝与贾谊促膝长谈,听得入迷,一直到深夜,可惜汉文帝问贾谊的不是天下苍生,而是鬼神。

 

贾谊虽然深受皇帝赏识,却未得重要,32岁就抑郁而死,成了千古文人崇拜而又怜悯的对象。贾谊之所以称为悲剧,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自己才华不及?

 

不是。

 

《史记》《汉书》都记载,贾谊出生洛阳,少有才名。十八岁时,就能出口成章,作诗写文,闻名远近了。贾谊对于各派各家的学问无不通晓,议论问题时,也是一套一套,有理有据,连名师硕儒的老先生都说不过他。他的《过秦论》《陈政事疏》流传千古。后人评价说“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所以他是才华横溢。

 

|是因为自己时运不济,没有遇到贵人?

 

不是。

 

贾谊在不同的阶段都遇到不同的贵人。18岁时就被当地的郡守看上,招致门下,养在府中。这位郡守的才能也是不简单,他治理河南君治理得天下第一。18岁就受到地方大员的青睐,不算没遇到贵人。

 

21岁时,这个地方大员把贾谊推荐给汉文帝。皇上一见,一谈,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任贾谊为博士。他是当时朝中最年轻的博士。每次问话总是滔滔不绝,一年之内皇帝就任命为他是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虽然不是三公就卿,当也是朝中命官,直接和皇帝对接,对于一个二十一二岁的骚年也应该是风华正茂。

 

 

 

汉文帝

 

然后贾谊开始为汉文帝建言献策,想推行礼制改革、经济改革,由于时机不成熟,汉文帝没有采纳。但皇帝还是很想让贾谊担任公卿之官,因遭到了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反对。于是汉文帝就让他做了长沙王、梁怀王的太傅,就是老师的意思。虽然从中央到了地方,但是长沙王和梁怀王都是皇亲国戚,梁怀王还是皇帝很宠爱儿子,足见对贾谊的重用。

 

可见,贾谊并没有时运不好,也不是没有遇到贵人。一个有才有命的人还是悲剧结果,你可能会说是小人使坏。

 

可是反对他的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都不是小人。

 

 

 

周勃

 

周勃、灌婴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带兵打仗,平定诸吕之乱;东阳侯、冯敬也是朝中大将,抵御匈奴,战死沙场。他们说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意思就是说他年少没有经验,总是纸上谈兵,权力欲又强,会把很多事搞乱的。这些人都是朝中重臣,敢言敢做的实力派。

 

其实正是他们的“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这句话道出了贾谊悲剧的原因。那就是他太急躁了。

 

聪明、有才,且屡遇贵人的他肯定自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很想做出一番成绩出来。所以他被汉武帝任命为太中大夫后便想一展宏图,要““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这是多么重大的事情啊,岂是一个二十多岁的人所能做的,这种改革背后牵扯到多少人的利益,也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人所想不到的。

 

而且,他的受挫抗压能力也小。汉文帝让他去做长沙王太傅,他便抑郁寡欢,又觉得长沙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长,整天唉声叹气,抑郁寡欢。试想一下,如果贾谊性格阳光向上,把在长沙的时光利用好,认真考察当地民俗吏治,也自己以后的政治资本积累经验。

 

然而,贾谊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眼高手低,内心急躁。一如社会就想施展内心抱负,可是现实的状况能有几分促成却毫无所知。一旦失败,便自怨自艾,沉沦不振。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力、人脉、机会等一切之外,还需要忍。

 

贾谊的悲剧完全是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或说是心智不成熟。正如苏轼对贾谊的评价:“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公众号:秋语荷塘



李商隐《贾生》一诗有什么典故?

《贾生》诗词评析编辑本段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贾生》诗词赏析编辑本段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生”,就是贾宜,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 汉文帝史称明君,贾宜更是一代贤才。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借史咏怀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读完此诗,我们在慨叹贾宜悲喜剧的同时,也能体会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李商隐从青年时代起,就怀有“欲回天地”的远大报负,深切关注国家的命运,但偏遭晚唐衰世,志不能申,只得长期寄迹幕府,以文墨事人,因此,诗中的贾宜,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贾生》作者简介编辑本段李商隐(八一二-八五八),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分歧的诗人。他的诗,有的是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的是托古讽今,歌咏历史题材;有的是抒写友朋生死之情的;有的是感伤身世之作,而人们最熟悉的则是他的爱情诗。这些异常复杂的内容,又几乎都是和他的身世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他的多愁善感和繁博的事象及复杂的意念,在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它表现出来。这种象征手法建筑在丰富而美妙的想像的基础上,因而他笔下的意象,有时如七宝琉苏那样缤纷绮彩;有时像流云走月那样的活泼空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术形式发展有重大贡献。著有《玉溪生诗》。

贾生是李商隐的一首什么诗?

《贾扒腔卖生》原文及翻译如下: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创作背景 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公元848年(大中二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春逗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圆嫌时期所作。

李商隐对贾谊的评价是什么?

  贾谊又名贾生,李商隐有一首诗是写他的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意思就是: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可惜的是—— 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只不过是鬼鬼神神!   即肯定可贾谊的才华,又惋惜他的怀才不遇。

李商隐的《落花》和贾至的《春思》【急】

【1】春 【2】表面上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之情,而是表达了作者隐隐伤痛之感。 【3】诗的第一、二句春天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特点。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诗中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 【4】不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以乐景写哀情,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贾生是谁?有什么事迹?是个怎样的人?李商隐又是个怎样的人?有什么遭遇?两种共

 1、《贾生》中“可怜”意思是可惜,可叹。表达了诗人对贾谊不得施殿展治国安民的的抱负深为惜。 2、原文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译文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4、简析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李商隐的《贾生》这一首诗写的目的是什么

借贾生来抒发自己空怀才华而不得赏识与提拔

李商隐贾生的写作背景...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李商隐是谁

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和李商隐相关的成语

关于李商隐的成语 : 素昧平生、 锦瑟年华、 呕心沥血、 玉楼赴召、 药店飞龙、 没齿难忘、 雏凤清声、 一榻横陈、厅禅旦 冶叶倡条、 碧海青天、 楚管蛮弦扮扰、 一点灵犀袭陵、 大煞风景、 锦囊佳句、 停辛伫苦、 铁网珊瑚、 金风玉露、 花下晒裈、 巴山夜雨、 蝶粉蜂黄、 西窗剪烛、 龟年鹤寿、 左家娇女、 东来西去、 鳏鱼渴凤、 鸟覆危巢、 鱼游沸鼎

关于李商隐的成语

风车雨马 解 释 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出 处 唐·李商隐《燕台诗·冬》之四:“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独啼红怨天曙。”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 处:唐·李商隐《无题》其一 解 释: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