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五代宋元美术

2019-11-12 11:17:40课书房42:22 1690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29.90 喜点
声音简介

宋元的科学技术有哪些

活字印刷术、黄道婆的纺织技术、指南针 ,还有火药的突破性进步

中国美术史宋元明清山水画发展特点

唐代始于吴道子,成于李思训、李昭道的“山水之变”,其本质是由山水精神的追求转向山水意境的表现。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发挥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由精神而意境,不是垂直的历史线索的过渡,而是一个线索的分枝,是美学上的平行关系。山水画中意境问题的提出,是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侧重点的转变,是在美学上的完善。 五代宋初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完善了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并把中国绘画中的山水画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峰。山水画在这一时期成为时代的主流艺术。被称为“百代标程”的五代宋初山水画,在表现领域中将山水的物理和技巧结合起来,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话题,传统山水画对精神和意境方面的关注经此而转向于技术层面——形式。 “元四家”不仅完善了山水画的水墨技法,而且因为时代的特点,为山水画在审美范畴内增添了“逸”的概念。这种具有明显时代特点的审美时尚,虽然有审美之外的社会原因,但却因为这一契机在山水画意境的领域内创造了一个新的标准,后世则将此推为最高的准则。 尽管文人画鄙薄技艺,但文人画在山水领域所提出的依附于“笔墨”的审美准则,却不能脱离一定技术的规范。绘画的形式与山水的程式,都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所以在南北分宗时,人们对它的划分与解释,也是以技术的标准来树立南宗的美学规范。山水画发展过程中的南北分宗,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也是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以新的技术标准和美学规范来疏导发展过程中的无序状况,回归历史的传统,实际上已经表现了山水画的衰落。董其昌对现世的感叹,说明了其中的许多道理。 明清两代在山水的精神和意境方面已无能为力,在宋元的峰巅面前人们只有景仰和赞叹。为了挽回历史的颓势,董其昌打出了“复古”的旗帜。在一个过于强调笔墨和程式的时尚中,画家们只有穷毕生的精力“血战宋元”,人们只有通过“临”、“仿”、“抚”、“摹”来标识自己的传统渊源,确立自己的艺术价值。 “四王”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为山水画创造的最后的辉煌,最终消失在晚清的暮色中。 20世纪的黎明,以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山水画也进入到现代文明之中。在“反传统”的呼声中,阵营瓦解,代表新旧两种势力的各方人物纷纷登场,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论战。当人们还没有来得及用自己的实践去塑造山水画现代风格的时候,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使画家对文化的关注转为对民族和自身生存的关注。 20世纪50年代,山水画面临新的时代,经受了生存的考验。“新山水画”在改革旧文化的现实要求中脱颖而出,承担了史无前例的社会责任——表现新的生活,反映新的审美要求。“新山水画”为传统山水画找到了生存的方式。“时代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傅抱石继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之后,再次提出了笔墨与时代的关系。 进入本世纪的后期,山水画在各种思潮中面临考验,所幸山水画并没有改为风景画以与世界接轨。现代人认同了山水画,无疑这是确认了山水画的精神、意境和形式。因此跨世纪的画家并没有放弃历史的责任,依然孜孜以求这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突破新的时空。但传统山水画艺术精神中的完善与充实,艺术形式的全面与多样,已使新的创造成为历史的极限,所以现代画家更多的还是在技法层面上作发展的努力。 山水画的改观已是显而易见,山水画的变革更是历史的必然。 时代变了,山水画仍然不同于风景画。

唐宋元明清在盗版神话里第几章出现?

查这没用的,不用查了

宋元话本的说经

说经包括说参请﹑说诨经等﹐都没有话本流传。只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另一版本题作《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与佛经故事有一定关系﹐它就是《西游记》的雏型。3卷17章﹐每章都有诗﹐所以称作诗话。它的体制和唐代的变文有某些相同之处﹐可以看出其间一脉相承的渊源。另有〔菩萨蛮〕﹑《花灯轿莲女成佛记》两部小说话本﹐讲的是参禅悟道故事﹐可以看作说参请一类。还有一本《问答录》﹐讲苏东坡与佛印问答的故事﹐也可能是说参请性质的话本。 话本是民间说话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宋元人话本是中国小说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明清的白话小说主要是在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西游记》等文学名著都是宋元话本继续发展的产物。近几十年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话本的研究和整理﹐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宋元南戏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宋元南戏,是指从北宋末年到元末明初在中国南方流行的传统戏曲艺术。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南戏大约产生于南北之际,据祝允明《猥谈》云:“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

宋元时期的人物?

这里只简单的写一些大家都熟悉的   宋代:赵匡胤、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宋慈、钱惟演、范仲淹、欧阳修、柳永、晏殊、岳飞、司马光、苏轼、王安石、黄庭坚、晏几道、秦观、佛印、范成大、杨万里、朱熹、张择端元代:铁木真,窝阔台,忽必烈,耶律楚材,白朴,郭守敬,赵孟俯,黄公望,郭子兴,欧阳贞 周德清 出光育 张柔 铁木真,窝阔台,忽必烈,耶律楚材,元好问,关汉卿,施耐庵 王冕 王实甫 司居敬

读完宋元故事的感想

陈桥兵变 从公元907年至960年,是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期间,中原大地一会儿建立一个国家,一会儿换一个皇帝,还连年打仗,弄得百姓们困苦不堪,人民非常盼望全国统一。 后周世宗柴荣本来有统一的志向,可惜他死得早。周世宗死后,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就是周恭帝。周恭帝什么都不太懂,显然不能完成统一的任务。于是,很多人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后周大将赵匡胤(yìn)身上。 赵匡胤出生在河南洛阳,他们家世代都是将军。他长大后也是一表人才,武艺高强。后周太祖郭威在世的时候,赵匡胤就参了军,跟随郭威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后来周世宗就让他做了殿前都点检,把京城里的军队都交给他管。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皇宫里喜气洋洋,周恭帝和大臣们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突然,有人前来向周恭帝报告说,北方的北汉和辽国联合在一起,带了十多万兵马来攻打后周边境,情况十分危急。 周恭帝一听,脸都吓白了,哪里拿得出主意来,只好呆呆地看着宰相范质。 范质马上上前一步,说:“陛下,我看这次只有派赵匡胤带兵去边境,才能打退敌人的进攻。”其他大臣一听,都纷纷称赞范质的主意好。 小皇帝当即下诏让赵匡胤领兵北上。 小皇帝和范质都不知道,其实这一切都是赵匡胤安排的,边境上连北汉和辽国联兵的影子都没有。原来,赵匡胤见有很多人支持他,就有了野心,想把小皇帝拉下来,自己当皇帝。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就和军师赵普、弟弟赵光义一起想出了这个计策。 见自己的计划成功了一步,赵匡胤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过了两天,他就带着兵马出了京城,往东北走去。 军队走了二十多里路,来到了陈桥驿。这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赵匡胤就下令部队在这里扎营休息。 士兵们生火做饭时,赵匡胤就指使自己的心腹到营帐里去传言,说点检是真龙天子,应该当皇帝。士兵们听了,都议论纷纷,有的将领和赵匡胤拜过把兄弟,听了都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把赵匡胤拥到皇位上去。 没过多久,一些将领闯进赵光义的营帐,对他说:“我们决定好了,一定要拥立赵点检做皇帝。” 赵光义心里很高兴,但却假装说:“现在国家有难,我们应该打败辽兵再说。”

宋词 元曲

想要真正欣赏学习 还是买本书比较可靠 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元曲鉴赏辞典》

宋元话本的小说

宋元话本有各种不同的家数和名称。小说家的话本称作小说﹐都是短篇故事。讲史家的话本称作平话﹐一般篇幅较长﹐讲的是历史故事。还有称作诗话的﹐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但有的书并不标明体裁。话本的文字详略也有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繁本和简本两种类型。繁本是语录式的或经修订加工的底本﹐语言通俗拆祥流畅﹐接近口语。简本是提纲察凯式的资料﹐只记下一些故事梗概﹐往往是从传奇文和笔记小说中摘录下来的。如《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蓝桥记》就是裴铏《传奇》中《裴航》故事的节要。现存宋元话本﹐无论小说还是败御唤平话﹐多数是简本﹔有些明代所刻选本所收的小说﹐似经过後人的加工整理﹐在艺术上比较完整。

宋元话本

话本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样式。它始于唐,盛于宋元,是当时“说话”艺人讲演故事所用的底本,主要有“小说”、“讲史’’两种。前者篇幅较短,多反映市民的生活和思想;后者篇幅较长,多讲说历代兴废之事。话本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在中国小说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