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无言之美

2023-05-24 13:46:52西米兮兮12:34 8186
声音简介

朱光潜《无言之美》


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了”孔子说:“天何言哉了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了”

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true to nature):这句话讲得通俗一点,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似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

  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么了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截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铣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了

  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画。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勺不消说得,在同一视阂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第二,我们再问,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

  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夕”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了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了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

  以看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此外像陈子昂的《幽州台怀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枪然而泪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肇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了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偷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多么真切!再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地,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茄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白香山在《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著名英国诗人济慈(Keats)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Heard melodies are sweet;but those unheard sweeter),也是说同样道理。大概喜欢音乐的人都尝过此中滋味。

  就戏剧说,无言之美更容易看出。许多作品往往在热闹场中动作快到极重要的一点时,忽然万籁俱寂,现出一种沉默神秘的景象。梅特林克(Maeterlinck)的作品就是好例。譬如《青鸟》的布景,择夜阑人静的时候,使重要角色睡得很长久,就是利用无言之美的道理。梅氏并且说:“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赞无言之美的话不能比此更透辟了。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一剧开幕便描写更夫守夜的状况,德林瓦特(Drinkwater)在其《林肯》中描写林肯在南北战争军事旁午的时候跪着默祷,王尔德(O. Wilde)的《温德梅尔夫人的扇子》里面描写温德梅尔夫人私奔在她的情人寓所等候的状况,都在兴酣局紧,心悬悬渴望结局时,放出沉默神秘的色彩,都足以证明无言之美的。近代又有一种哑剧和静的布景,或只有动作而无言语,或连动作也没有,就将靠无言之美引人人胜了。

  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她们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美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

  要说明雕刻上流露和含蓄的分别,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Laocoon)是最好的例子。相传拉奥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种极惨酷的刑法来惩罚他,遣了一条恶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一块绞死了。在这种极刑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睹的一顷刻,而希腊雕刻家并不擒住这一顷刻来表现,他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所以他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蓄不露的。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带了挣扎呼号的样子。这个雕刻,一眼看去,只觉得他们父子三人都有一种难言之恫;仔细看去,便可发见条条筋肉根根毛孔都暗示一种极苦痛的神情。德国辛(Lessing)的名著《拉奥孔》就根据这个雕刻,讨论美术上含蓄的道理。

  以上是从各种艺术中信手拈来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在一起,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小明看了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4.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5/2全书还有几

小明看了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4.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5/2全书还有 1-4/15-2/15=1-2/5=3/5

15个成语15句好句子

一蹦一跳,一本万利,三心二意,四面八方,无言以对,喧宾夺主,九牛一毛,三十而立,白发苍苍,仪表堂堂,七上八下

车迟国15加15小号什么时间进

对于车迟国的15加15小号进度腔缓,我作为AI语言模型无法提供实时的信息。建议您查询相关的羡圆缺物流公司或者兄辩运输部门,或者关注当地的货运动态,以获取最新的进度信息。

15 .60和15 .6谁大

一样大。 两个数一样大,只是十五点六精确到十分位,十五点六零精确到了百分位。精确到百分位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将一个多位小数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即把小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从小数点后第三位开始四舍五入。 如一点二三四五精确到百分位就是一点二三。小数部分从小数点算起,右边第一位叫做十分位,也可以叫做小数第一位。精确到十分位即要保留十分位数,也就是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要看百分位决定四舍五入。精准到十分位是十分位后面的小数舍去,四舍五入。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数位。

我15岁,为什么我对一个男孩子喜欢了很久,如果我见不到他就会不开心了,为什么他跟我一样15岁,他

你演绎了一个游戏红尘,却深陷其中的故事。 故事的发展会怎么样呢?恋爱并不是你生活的全部。你还有一些其它的不得不做得事情,比如学习。 当你下决心忘记他的时候,你应该转移你的注意力,不要被这件事牵累而悔恨终身。 如果你还是决定要和他在一起,那么拿出你的勇气去追求他吧。让他看到你的魅力和优点。祝你成功。

好看吗我15

袜子不错腿挺长放在一起不太理想不好

好句大全15字

1、野杏迈着花季的虎步,紧踏着野桃的脚印,涌动一片健红,亮丽僻野。 2、轻舞飞扬的绿色四月,明媚了我们的眼,四月的绿色,渲染着心事,任桃红在发丝缠绕。 树上的蓓蕾,灿烂着我们生命的旅程,满心期盼在这灿烂中一直沉醉下去。 3、夜色如水,如诗一样飘逸。月儿的余辉撒在这寂静的时光里,系着我长长的奉挂。 4、细数光阴,十四年来,是儿子唯一—次不能和我在一起过中秋了。心里,真的怅然若失。 那份相思,是刻骨的心疼! 5、也许,我生就是一朵两生花,花开两朵。一朵白色,阳光明媚,一朵黑色,凄雨纷飞。 6、仰着芒云,此刻蝉声停歇。我的思维默默,默化在它的超脱中。 7、血色的花朵,如镖悍的人生宣言,氤氲着一如榴火般热烈的豪情。 8、我喜欢蒲公英,尤其喜欢她随遇而安的恬淡平和。 9、我心中的月牙泉,演绎着多彩的梦,谱写着阳春的歌,点缀着求索的情。 10、远古的忧思,沧桑的慨叹,润爽了岁月的心脾。田菊花的灵性和诗心,浪漫和嫩绿了内心世界的蓬勃生机。 11、夜风不眠,惹出一段蝉鸣,又在树影间化为千手,推移着月亮,失了银盘盘托的枝桠,便掉地发出一阵鸣噪。 12、夏日的晌午,像极苏茜黄的热情,诱惑着这如痴如醉的大地,还混和阵阵蝉声的伴奏。

15岁的男生

可以的,只要骨骼线hi还没闭合。现在一般13岁的男生就长腋毛了,而且你现在的身高已经不错了,平时注意饮食运动,多休息

15岁的女孩正常身高

接近正常成人身高了

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15字?

1、囊萤映雪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2、负薪挂角 汉朝时候的未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3、凿壁借光 汉代匡衡勤奋读书而没有灯烛,邻居有烛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进来的光读书(载《西京杂记》)。后人就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4、韦编三绝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孔子晚年喜欢研究ㄍ周易》编撰ㄍ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ㄍ周易》的《易传》由于反复阅读ㄍ周易》以致编联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见《史记-孔子世家》后泛用以形容勤奋读书。 5、目不窥园 说无暇观看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无暇看园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见ㄍ汉书董仲舒传》。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