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呼唤、教育、倡导1

2019-12-08 20:09:41陶伊88:43 151
声音简介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倡导书

为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各高校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廉洁文化活动,积极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利用廉政社团开展大学生廉洁自我教育 近年来,东北大学积极支持廉政社团开展大学生廉洁自我教育活动。2006年3月,成立了由100余名学生党员组成的、由学校纪委指导的学生廉政社团--东廉社,该社团成立以来,组织参观了辽宁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服刑人员改造场所和腐败典型案例图片展,观看了一批廉政题材的电影和警示教育电视专题片,听取了多场廉洁教育报告和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忏悔发言,开展了网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讨论、辩论,设置了专门的廉政书架,开展了“诚信做人,杜绝作弊”的签名活动。通过发挥学生廉政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使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 二、重视对毕业生的廉洁教育 今年上半年,重庆交通大学在毕业生中深入开展了廉洁教育“六个一”活动:举办一场廉洁教育报告会、赠送一本廉洁教育读本、开展一次表廉洁决心活动、召开一次廉洁教育座谈会、组织一次廉洁教育主题团日活动、观看一部廉洁教育影片。6月-7月,东北大学面向2008届全体本科毕业生,开展了倡廉签名、发放廉洁从业倡议书、观看廉政影视作品、悬挂倡廉条幅等廉洁系列教育活动,得到了毕业生的积极响应。毕业生离校前夕,湖南大学在毕业生党员中开展了“廉洁自律,立业担当”专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吸引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毕业生廉洁从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以多种形式开展廉洁文化系列活动 近年来,湖南大学充分利用其湖南省廉政研究基地的优势,聘请有关专家参与活动方案的策划,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分党委副书记和辅导员精心组织实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系列活动,包括廉洁知识竞赛、“弘扬廉洁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演讲比赛、“共建廉洁社会”征文比赛、“廉洁自律格言征集”和“廉洁教育讲座”等,这些活动发挥了在大学生中普及廉洁知识、增强自律意识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廉洁教育。

张雪门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

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陶行知及其思想主张。“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又一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题干所述并非张雪门。 故表述错误。

如何倡导小学生多读书

学校提倡,班主任要求,家长亲力亲为,创造读书的良好氛围。

倡导绿色生活,培育低碳一族(诗歌)

绿色世界,绿色生活。

用呼唤…呼唤…呼唤造句

我们呼唤和平,我们呼唤战争消失,我们呼唤这个世界不再拥有伤痛。 鸟儿呼唤蔚蓝的天空;鱼儿呼唤洁净的大海;动物呼唤美丽的大自然。

我为什么倡导践行国学

我怎么知道= =

倡导学以致用的古文或者名言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战国〕荀子 △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谓病。 ——〔汉〕刘向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 ——〔汉〕扬雄 △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 ——〔汉〕戴德 △知而弗为,莫如勿知。 ——《孔子家语》 △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 ——〔晋〕傅玄 △朝有所闻,则夕行之。 ——《后汉书》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 ——〔隋〕王通 △智不务多,务行其所知。 ——〔唐〕魏征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韩愈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唐〕白居易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责于知之。 ——〔宋〕司马光 △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 ——〔宋〕程颐 △天下大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宋〕陆游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 △知,譬则目也;行,譬则趾也。 ——〔宋〕杨万里 △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 ——〔宋〕朱熹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宋〕朱熹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宋〕朱熹 △行动,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宋〕朱熹 △不随举子纸上学六韬,不学腐儒穿凿注五经。 ——〔宋〕刘过 △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 ——〔宋〕杨时 △学贵乎成,既成矣,将行之也;学而不能成其业,用而不能成其学,则非学矣。 ——〔宋〕杨时 △知有浅深,则行有远近,此进学之效也。 ——〔宋〕杨时 △多闻识者,犹广储药物也,知所用为贵。 ——〔宋〕杨时 △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之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知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 ——〔宋〕吕祖谦 △学道者正如学射,才持弓矢,必先知的。 ——〔宋〕胡宏 △独有一言,愿献于君者,曰行。 ——〔宋〕文天祥 △论学则观其身,论政则考其时。 ——〔明〕方孝孺 △知行合一。 ——〔明〕王守仁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明〕王守仁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明〕王守仁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明〕王守仁 △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 ——〔明〕王守仁 △耳目之闻见,善用之足以广其心。 ——〔明〕王廷相 △年年岁岁笑书奴,生世无端同处女。世人何人不读书,书奴却以读书死。 ——〔明〕李贽 △“体验”二字,学者最亲切。 ——〔明〕胡居仁 △学要来身上做。 ——〔明〕胡居仁 △学者先当理会身心,此是万事之根本。 ——〔明〕胡居仁 △处难处之事,可以长识;调难调之人,可以练性,学在其中矣。 ——〔明〕徐祯稷 △学者能集众长,合而为一,若易牙以五味调合则为全味矣。 ——〔明〕谢榛 △善学者志在乎圣人,而行无忽乎卑近。 ——〔清〕黄宗羲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清〕王夫之 △才行而后知之真。 ——〔清〕王夫之 △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清〕王夫之 △知行为二,虽知犹无知,虽致犹不致。 ——〔清〕唐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雪芹 △近日学者风气,征实太多,发挥太少。有若桑蚕食叶,而不能抽丝。 ——〔清〕章学诚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沽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清〕魏源 △心中惺觉,口中讲说,纸上敷衍,不由身习,皆无用。 ——〔清〕颜元 △圣贤为学,虽不废书,实不专在于书。 ——〔清〕王懋竑 △为学之功,要在应事接物处见,若但虚讲道理,而于情事茫然,学问便成无用事。 ——〔清〕申居郧 △能读不能行,所谓两足书橱。 ——〔清〕申居郧 △能读弗能行,蠹枯成敝纸。 ——〔清〕刘岩 △学者读书穷理,须有实见;然后验于身上,体而行之;不然,无异买椟还珠也。 ——〔清〕张伯行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清〕顾东桥 △若泛观天下之理,而不知善处事物,完于实际何补? ——《格言联璧》 △人之学问,非仅读书,尤宜阅世。盖读书者,阅古人之世,阅世者,即读今人之书,事本相需,不可废一。 ——严复 △劳力与劳心并进,手和脑并用。 ——徐特立 △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斗争经验,谓之半知;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际斗争经验,知行合一,谓之全知。

铁人精神发起者和倡导者是谁

铁人精神 - “爱国创业我最认真,求实奉献我最根本!”是铁人精神的核心价值。大庆精神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诞生于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油大庆油田发现纪念日。而铁人王进喜是大庆精神的实践者,铁人王进喜1960年响应当时石油部的号召,从甘肃玉门带领1205钻井队来到大庆油田参加石油开发大会战,铁人王进喜是大庆精神的发扬者。是大庆油田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爱国创业我最认真,求实奉献我最根本!“是铁人王进喜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是铁人精神的核心价值。

我们应该倡导什么样的师德

1、师德教育我们年年搞,但效果并不理想。 2、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总体不如老年教师。 3、教师师德行为、师德意识没有与时俱进。 由此,我们需要反思。 反思我们的师德教育。广大教师的师德提升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的师德教育:听名师或标兵在上面作报告,或统一学一个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李镇西老师曾在一次师德座谈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师德培训,一定要改变一种观念,就是把教师视为‘假想敌’,总觉得他们这样不好那样不对,需要用一些榜样来教育他们。不对!教师队伍中当然有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但总体上说比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都要高。” 于是我们又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师德教育才是有效的师德教育。师德教育需要教师自我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师已经具备了这样的一种反思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有效的师德培训应该是:每一个教师既是被培训者,同时又是培训者,自己培训自己。自己既是培训对象,又是培训资源。事迹从身边的教师中来,事迹从身边的故事中来,这样的师德教育更具实效性,更具人文性。师德教育中我们更需要反思。 反思我们年青教师的师德。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我们的年青一代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师德。有人给师德作了一些新的界定,认为:师德的主要内涵是看教师是否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责,不误人子弟;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教师也不例外;师德就是教师要做一位学生由衷敬佩的好老师。而我们觉得,这仅仅是对师德的简单理解,只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要求,严格地说还不能称之为师德。 其实,师德的内涵是非常深刻而广泛的,教师的爱心、奉献精神和自我形象等都能体现师德。但是师德主要还是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上。特别是年青教师,有部分在进入师范学习时就存在这样的动机:社会竞争激烈,读师范只是谋求一只比较可靠的饭碗。而成为一名教师后,他们并没有真正把心静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加上社会状况复杂,年青教师的师德重心一开始就没有放正,没有放稳。 “师魂”是什么?就是要让我们的教师心中有爱。这里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其二,是对学生的爱。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全面、细致入微地关心学生的成长。很难想象一名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会拥有高尚的师德。而真正能评价师德优劣的还是老师自己和学生,他们是最为清楚的!当然,师德有它最基本的要求,需要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同时还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的爱心、无私和奉献精神,包括我们的形象要求、精神面貌,还有人格魅力等等。 反思我们的师德行为。在我们现在多数人的观念中,师德的楷模应该是这样的: 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天不亮就匆匆离开家,顾不上给孩子做一顿早餐;深夜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孩子早已在等待中睡着。平日里忙碌不说,节假日还要给学生补课。 他们的身体大多不好,患有多种疾病,却长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一位教师为了早于学生到校给学生做出榜样,急急忙忙赶路出了车祸,全身鲜血淋漓,却咬牙坚持赶往学校,没有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而导致感染;还有的教师带病上课,当场晕倒,即使这样,第二天简单吃点药又坚持站在讲台上。 他们的家庭生活有的不太美满。有的公婆卧病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有的儿子活泼可爱,却只能反锁在家中;有的父亲病逝,却不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 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吗?这就是我们一贯持有的教师师德的标尺吗?难道一定要教师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视若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吗?一心扑在工作上,精神固然可嘉,值得我们敬重,但若没有了正常的生活,很难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值得提倡和称道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无论站在哪个角度去看这些问题,我们都不难发现生活和工作这两者对任何一个人都必不可少,都不可偏废。我们的教师要追求高质量,也要追求高效率的教育。我们的师德意识要与时俱进。

让学生自由学习是哪位心理学家所倡导的

罗杰斯。 根据试题:罗杰斯所倡导的学习原则之核心是()。A.让学生接受学习。B.让学生联想学习。C.让学生积极学习。D.让学生自由学习。答案是D,所以是罗杰斯。 卡尔·罗杰斯(CarlRansonRogers,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