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七绝 改诗赠父亲

2019-12-18 21:54:18心脑全息超级记忆06:02 1.2万
声音简介

1910年秋

《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那一年,毛主席17岁,外出求学时,他在父亲帐本上题了这首诗,小小年纪就写的如此大气磅礴,可见未来注定不凡。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绝不回来。
死后何必将埋葬在故乡的土地,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

注释
乡关:家乡,故乡
桑梓: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青山:象征祖国的山河秀丽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毛泽东离故乡越来越远。然而,骨子里那固有的乡情、亲情始终未曾从毛泽东心中抹去。

          日本明治维新前夕,诗僧月性在离乡东游前写了两首自述其志向的题壁诗《锵东游题壁二首》。后来被西乡隆盛读到了,他认为其中第二首诗的内容符合自己的抱负,便稍作修改后存留着自勉。清朝末年,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国将不国、民不聊生。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成功成为中国有志青年效法的榜样,西乡隆盛的著名事迹也流传到了中国。

  由此可以推断:在这种条件下,少年毛泽东或者是从书籍报刊上,或者是直接从留学东洋的教师那里,读到了西乡隆盛版本的这首述志诗。之后,他坚持要离家前往湘乡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这与固执守旧的父亲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在这种形势下,他改动了这首诗的几个字,而后呈给父亲。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这是一首典型的言志诗。

  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用“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

  后两句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从诗句中,自然而然地发出寓意深远的感叹,从而受到启迪。

  全诗通俗易懂,平仄押韵流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巧借古今中外经典词句,变为自己明志之诗句,简洁而不简单,通俗不失大雅,是毛泽东心态、志向的真实流露。一个胸怀不凡志向,聪慧、倔强、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顽强毅力的毛泽东,正迈向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如何把七绝改诗赠父亲演唱出来

:2022年11月21日 最佳回答:如果以演唱形式唱出来,迟判此我觉的改编成象《我的中国心》码迅那样的歌调形式冲猜或现代京剧风格更适合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这首诗的意思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七绝·父爱如山

父爱如山我赋诗, 养儿育女物燃为家园姿碧。 责任担当肩上负, 磊落光明志不移。迹蚂举

毛用泽的介绍

毛用泽(1930.9.1-)核技术应用专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进修核物理,1954年结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研究员。

鹅毛赠千里是什么意思

鹅毛赠千里意思是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鹅毛赠千里这个故事并不是只有一种解释。它源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这个故事中,白居易用鹅毛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鹅毛虽轻,但它却能跨越千山万水,把朋友之间的情谊送到千里之外。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真正的友谊并不在于送礼的价值,而在于送礼者的心意。一份礼物,无论贵重与否,只要它代表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就是真正的礼物。 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从鹅毛赠千里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该注重友谊和情感的价值。在送礼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应该注重自己的心意,而不是只考虑物质的利益。 应该珍惜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在生日或者节日时,可以送上一份小礼物或者写一封信来表达祝福和感激之情。这样的小举动,却可以感受到关心和爱意。 鹅毛赠千里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友谊和情感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应该注重自己的心意和情感表达,珍惜身边的朋友和亲人,用实际行动来表达爱和感激之情。 鹅毛赠千里的出处及原文 鹅毛赠千里出自宋欧阳修的《梅圣俞寄根杏》。原文是: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梅圣俞寄根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梅圣俞的赞赏和思念之情。诗中以鹅毛和鸭脚作为象征,说明梅圣俞所赠的礼物虽然轻薄,但因为是梅圣俞所赠,所以价值连城。鸭脚虽然数量众多,但只有梅圣俞所赠的才是珍贵的。 作者询问自己是谁得到了梅圣俞的赠送,自嘲自己是一个贫穷的诗人。诗中还描绘了寒冷的霜野和繁华的京师,表达了作者在远离家乡的时候,通过梅圣俞的赠送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关怀。

七言绝句 求修改

北风潇冽入骨寒。改成了“潇”,不改有点现代化,有一点风雨急暴的意思。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电影父亲的遗赠剧情

马蒂厄已经35岁,却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母亲解释缘由时只推托说他是一夜情的结果。一天,他接到一个陌生来电,这个电话告诉他,他的亲生父亲刚刚过世。 于是马蒂厄暂别妻子和孩子,决定飞去加拿大参加葬礼,并见见他那两个素未谋面的兄弟。在蒙特利尔,除了父亲的好友皮埃尔,没人知道他的存在与真实身份。但与此同时,马蒂厄也意识到他似乎进入了一个充满敌意的地方。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父亲的遗赠》又名《约翰之子》,是由Philippe Lioret执导,2017年4月23日,获得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配:加布里埃尔阿坎德。 影片里,皮埃尔的女儿,贝蒂娜,无意间看见之前皮埃尔给马修的一幅画,问他在哪里得到的,马修说这算是他死去父亲的遗物。马修问贝蒂娜是在他死去的父亲哪里看到的么,贝蒂娜说不是,自己是和父亲皮埃尔去一个画廊里看见的,当时皮埃尔还伫立着看了好久。 马修开始疑惑,之后找皮埃尔的妻子,安琪,要有死去的父亲的相册一看。结果发现,一张照片上,皮埃尔先前给自己的,称是自己父亲遗物的听诊器,却戴在皮埃尔身上。真相昭然若揭。

洛泽不绝的意思是什么?

应是络绎不绝: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往来不断。绝:断;不绝:不断。 络绎: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鸡泽毛遂来历?

毛遂(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28年),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鸡泽县毛官营村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穿毛裤的小拉泽儿子长什么样

穿毛裤的小拉泽儿子长的随他老婆。穿毛裤的小拉泽儿子很可爱,不随他,随他老婆,大眼睛双眼皮,特别可爱。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