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南渡-温庭筠

2023-07-24 07:20:35如初M06:22 54
声音简介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译文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
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
船过沙洲草丛群殴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
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注释
⑴利州:在今四川广元,南临嘉陵江。南渡:指渡嘉陵江。
⑵澹(dàn)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船桨,代指船。
⑸“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⑹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
⑺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忘机:忘却俗念。

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嘉陵江流经该县西北面。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此地渡江时所作。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这两句是说:如今谁能懂得乘一叶扁舟去追寻范蠡的足迹,逍遥于江湖烟水中而忘机一切俗念呢?言外之意,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泊才子。他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

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是被人们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触景兴感,自然真切。全诗八句,无不与“水”相关,但清隽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诗的一般规律,前后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所归。此诗前三联却递相承接,景物描写得很充分,意境幽远淡雅。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仍从“舟”、“水”絻结,以致转中有合,脉络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说,温庭筠的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感慨深切,气韵清澈,以这首诗来看,确有道理。

温庭筠的筠怎么念?

一般辞书上都读 yun(第二声)。 古人取名大都有意义。yun(第二声),借指竹子。而jun只是地名,没有特别意义。

温庭筠的“筠”怎么念?

一般辞书上都读 yun(第二声)。 古人取名大都有意义。yun(第二声),借指竹子。而jun只是地名,没有特别意义。

温庭筠的筠念什么?

你们争论得蛮有意味的。 个人认为音“yun”二声。 正如你所说的,该字有两个读音“jun”一声,“yun”二声 读“jun”应特指古地名,而古人起名多蕴象征之意,故读“yun”不恰。 “yun”筠——竹皮也《说文解字》 竹皮之美质也。——《广韵》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 绮窗唱和,指花月为题,绣阁论情,对松筠为誓。——《警世通言》 可见众多典籍中读“yun”,此其一也。 其二,“yun”与翠竹有关,而且也运用于诗中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赋得池上丁香树》 你看,有此“筠”字该句气韵清新、温婉精丽。 总结一下,温庭筠是晚唐著名诗人,诗词俱佳。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 读“yun”更具文人气息,更能体现他花间派鼻祖的地位。 以上仅个人拙见,当作笑谈罢了。如有高见,还望指教。

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温庭筠(wēn tíng yún),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温庭筠毕竟是唐朝的人,当时的读音已无据可考。 从现代来看,比较知名的人名应该是著名歌星邓丽君,她原名邓丽筠,邓丽君是她的艺名。如果“筠”读yun的话她的艺名应该不会用"君"这个音。所以人名的话读jun的话是可以参照这点的。 从历史上看,"筠"字可在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这部著名字典中找到,《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书中解释为“筠,竹皮也。从竹均声。”可见应该是读“均”音。温庭筠是唐朝的人,参照东汉的《说文解字》应该比宋朝的《大宋重修广韵》更有说服力,望指正。

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yun(二声)

“温庭筠”的读音是什么

jun(一声)

温庭药是温庭筠吗

是,我们书上也打错过这个字

温庭筠的筠字怎读

筠 【拼音】:[yún]

温庭筠的筠的读音?

不要误导人! 1)筠,用作人名、地名读“JUN",取意仍是竹子;用作形容词、名词读YUN。 2)“筠(jun)连县四山皆竹,一色相连,以地产筠YUN篁得名”,按筠YUN为竹子的意思解释,那岂不是要读YUN连县了。 3)汉字历史上先有筠YUN代指竹子,后有筠连县因竹而得名,化作地名时读JUN。同理,人名时读JUN,含义仍是竹子,而非含义为地名。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