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2花木兰

2022-05-08 00:11:15子桓诵读09:12 59
声音简介

《花木兰》是不是民间故事

正是从民间故事而来。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早就是来自一个北方民歌。该诗最初收录于南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全诗长300余字,因其女扮男装,且替父从军,富于传奇色彩。所以历经隋唐,许多文人为之继续润色。自明清以后,又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再创作,“花木兰”的艺术形象日臻完美。迄今为止,国内上演过木兰戏的剧种有京剧、越剧、汉剧、昆曲、秦腔、平剧、黄梅戏等20多种,特别是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花木兰》的全国巡演,“花木兰”在民间的影响更加深远。

花木兰是民间故事吗

花木兰不算是没劲流传的故事,历史上好像实有其人,有《木兰诗》为证。

花木兰这个民间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发

南北朝时期,突力子侵犯北魏边疆,地保持军帖命花弧应征入伍。花木兰想到父亲年老多病,弟弟花木力年幼无知,决意女扮男装,以弟弟的名字,代父从军。开始全家都不同意,花木兰想尽方法来说服他们。花弧本是一个老英雄,看女儿一片忠孝之心,又有超群武艺,答应女儿穿上战袍,跨上战马,赶赴边关去报效祖国。在进发途中,魏军与敌兵交战,花木兰见番王突力子三人夹击魏军贺元帅,花木兰一马当先,解救了贺元帅,从而得到贺元帅的赏识。12年过去了,身经百战的花木兰,已晋升为将军。一天夜晚,花木兰巡营,忽听群鸟飞叫,料想定是敌兵前来偷营,禀告贺元帅并献计四面埋伏,智擒突力子。果然,敌军中计,首领突力子被擒。从此,边疆宁息,战事告休。贺元帅十分喜爱智勇双全、为国建立奇功的花将军,他一面奏明朝廷,为花将军升官晋爵,一面将爱女许配与花将军成婚。花木兰不爱官爵,更不敢与元帅女儿成婚,请求元帅借给千里马,回乡探亲。回到家乡,花木兰脱去战袍,换上女儿装。朝廷封花将军为尚书郎,贺元帅抬着礼物,领着众将,亲临花家来探访。元帅召见花将军——花木力,花弧唤花木力出来参拜。元帅举目一看,惊讶不是花将军。花弧没法,只好再唤花木兰出来。元帅一见,更是惊讶,责备花弧屡次隐瞒是何道理。花木兰仿效男子声音叫了一声“元帅”,这才使元帅和众将认出她就是花将军。花木兰将自己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报效祖国的经过禀告贺元帅。元帅听后大为赞赏,称她真是一位巾帼英雄。从此,花木兰留在家园,孝敬父母,她的英雄故事,万世流芳。

花木兰从军出于哪个民间故事?

北魏时期的故事。 故事背景: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花木兰是什么民族

1.汉化鲜卑人或汉化的其他少数民族2.鲜卑化汉人 花木兰本名木兰,花姓是后来明朝时期徐渭加的。 木兰,可能亦作穆兰,据《木兰辞》记载,木兰生活的年代上“可汗大点兵”却又和“燕山胡记鸣啾啾”战争的时期,应是南北朝北魏时期,木兰精通武艺,又替父从军,这是古代汉族女子难以有的,北魏素有“女国”之称,可见女性地位之高,而北魏又有孝文帝汉化改革,所有木兰既有可能是汉化鲜卑人,也有可能上鲜卑化汉人,蛋从汉族女子长期精于女红而不擅武艺来看,汉化鲜卑人的可能性更高,不过两者皆有可能,学术界没有定论。

木兰围场有哪些民俗民风

  木兰围场历来作为皇家狩猎场,附近受到满、蒙、汉等多个民族文化的交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俗民风,我在这里带大家领略一下木兰围场的民俗风情。   一、千盏灯节   一个古老的民间节日。每年阴历十月二十五日,是纪念佛爷诞辰的节日。传说这天是黄教始祖宗喀巴的诞辰,也是圆寂之日,所以这是起源于宗教的节日。是日夜晚星辰出全时开始祭祀,把注满新鲜黄油的铜碗铜盅放上捻芯点着摆放在屋内,灯盏多多益善。旧时牧主、官吏、喇嘛家都摆放百盏以上,解放后祭祀时一般家庭都摆一二十盏,没有铜盅可用面碗代替,即莜面或白面和好,捏成盅碗装上油放捻芯点燃。油尽面熟还可以给孩子们吃,以示长命。点灯时,长辈先点主灯正面佛龛下䙓放的灯,各灯都点着后,长辈率领全家面向佛爷叩头祭祀。叩头时,长辈还说些“光明”、“吉祥”、“万事如意”等吉利话。   二、坝上打马鬃   每年春季,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们都要举行传统的打马鬃、整马尾、打烙印等活动。牧民提前把马群圈到牧点周边的草原上,套马手身着轻装马靴,骑着各自的贴身坐骑在马群中穿梭,寻找到目标后,套马手甩出套马杆,套住马颈。此时,几个身体强壮的大力士猛扑过去,把马摔倒在地。负责剪鬃的牧民走上前,给剽悍的烈马剪鬃“打扮”,经验丰富的骑手驯服后将马放归群。牧民自豪地称打鬃节为“勇敢者的游戏”。   三、那达慕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专案和游艺、体育专案。   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专案, 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专案。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 、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 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著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四、木兰围场沙嘎   沙嘎,指羊踝骨。沙嘎有多种玩法。沙嘎的宽凸面叫“好尼”绵羊,宽凹面四”牙玛”山羊,窄凸面叫“毛日”马,窄凹面则“乌和日”或“特模”牛或骆驼。沙嘎正立的叫“翁高”,倒立的叫“通高”。   五、乌力嘠尔   蒙古语译音,意为说书,蒙古族曲艺之一。用蒙古语说唱。远在成吉思汗时代就有了这种艺术形式。初期所表现的题材多为神话故事。清末,一些艺人把古典文学作品如《聊斋志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编译成蒙古语说唱,在广大农牧民中很受欢迎。解放后,艺术家将当代文学作品如《林海雪原》、《雷锋的故事》等改编演唱。表演者为男性,自拉低音四胡或马头琴自唱,音乐多取材于蒙古族民歌,现有曲调100多首,并且各有其特定的用场。乌力嘎尔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四胡的演奏技巧有很大提高,许多艺人能用四胡模拟风声、马嘶声等特技。有的表演者还能使演唱旋律和伴奏旋律形成对比复调关系,以丰富其内容。

木兰从军是不是民间故事 木兰从军是民间故事吗

1、木兰从军是民间故事。木兰从军讲述了木兰代替父亲去征战的古代故事。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替父亲出征。 2、木兰从军体现了木兰的保家卫国英雄气概,也有孝敬父亲的女儿情怀。 3、《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壁”,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木兰从军是民间故事吗 木兰从军是不是民间故事

1、木兰从军是民间故事。 2、南北朝时期的花木兰是一个聪明、懂事,也很孝敬的女孩子。她很小就没有了母亲,跟着爹爹长大。后来爹爹年级大了,弟弟还小,家里的重活都落在了木兰身上。木兰从没有怨言,她任劳任怨,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3、一天晚上,木兰正在织布,一个军官骑马来到她家门前,递给她一份公文,说:“边疆正在打仗,皇帝命令征兵,你家有一个名额,必须有一个人去边关打仗。” 4、木兰翻开公文,果然爹爹的名字在上面。 5、木兰回到屋里,左思右想:爹爹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怎么为国出力呀? 6、木兰左思右想,一晚没有合眼。最后想出一个办法,自己女扮男装,代父出征。 7、第二天一早,木兰上街买了一匹马,赶做了一身战袍,头发剪成小伙子的模样,告别了家人,跟随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 8、大军流血牺牲,打了十二年的仗。木兰始终没有让人发现自己是个女孩,她和战友们一次次冲锋陷阵、浴血奋战,时常冲在最前面,一次次地立功,直至做了将军。胜利归来时,皇帝给了木兰很多赏赐,还劝木兰留下做大官。但木兰什么也不要,她非常想念亲人,和几个战友回家了。 9、木兰一回家,就关上房门,梳妆打扮。她摘下金盔,脱下战袍,换上以前的青布衣裙,戴上以前的珠花首饰。等到木兰出门时候,和他一起打仗的战友都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和自己相处十二年的木兰原来是一个漂亮的姑娘!

简要概括《花木兰代父从军》这个民间古事的主要内容。急!

谢谢了,我刚好需要。

花木兰是民间故事吗

是的。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花木兰属于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流传广远。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的事迹。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