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多杰讲座系列:“读城如品茗”-夕照寺深秋茶筵20161105

2023-06-08 03:56:40多聊茶73:51 1.8万
声音简介

先跟大家打个招呼,各位「多聊茶」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杨多杰。非常高兴今天咱们聚在夕照寺,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现在的心情,我觉得就是“冷”(笑)。这几天我一直在关注天气,看礼拜六能不能好一点儿,也不知道到今天为止指数是多少,我用个人体感觉得应该(PM2.5)还是在200以上,因为200以上我鼻音就是这个样子。


但大家还能够来到这儿,这是咱们「多聊茶」的第一次活动,大家从东西南北,甚至于还有外埠过来的朋友,你们的飞机都能飞过来也是很有势力(笑),大家能够聚在这里,是和「多聊茶」这个平台的缘分,但更重要的纽带就是茶,很少能有一个物品能有这么大的凝聚力,这也是茶有特色的一点。


我在课里经常说,人因茶而聚「多聊茶」的核心也在茶字上,也引出了茶的属性,就是社交性非常强。我相信我们都爱茶,也一定因为茶交到了好朋友,多聊茶这个平台搭建的初衷也是希望大家因茶聚到一起。




大家现在在各个渠道都能看到我们「多聊茶」这个logo,有朋友在问:这三个字很漂亮,是谁写的呢?我先来讲讲起因,这三个字是从一部叫《黄山谷全集》的古书中集字所来(编者注:宋代黄庭坚所作,山谷是黄庭坚的号),集字也是古代文人出书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拿到的是影宋版。



展示伴手礼中的流程单


这套(影宋版)是在清朝光绪年间,由晚清诗人陈三立所印,陈三立的父亲是湖南巡抚陈宝箴,儿子是更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


晚清时期有人出使到日本,发现了大量真正的宋版书,在文物市场的宋版书,不要说一套一函,就是一部都非常值钱。陈三立先生看到以后倍觉珍贵,便把这套宋版书(《黄山谷全集》)刊印出来,也就是在清光绪年间所刻的版本,所以这个是比较正规的宋体字。


黄庭坚有大量描绘茶的诗作,我们经过查阅,搜集到了「多聊茶」这三个字,由我们负责视觉的迪迪把这三个字用现代手段制作处理出来,让我们与距今一千多年的这位老茶人有了联系,这就是「多聊茶」的来历。




为了让大家看着方便我们做了一个PPT,名字叫「读城如品茗」,这起源自一本书,就是《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这是我不务正业的时候写的一本书(笑),一会儿再慢慢的讲(这本书的)起因和来历。我给这本书刻了一个藏书章,名字就叫「读城如品茗」,就把它作为我们今天的题目吧。



多杰老师分享PPT首页


先来说说我们今天这个地儿吧,今天讲三个问题:值与不值,懂与不懂,学与不学,当然我站在这儿还想问问大家冷与不冷(笑)。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第一次来到夕照寺,夕照寺是个古迹也是个庙,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名字。因为一般寺庙的名字一听就很像庙,夕照寺这个名字非常诗情画意,听着就很有生活美学的意思。后面还有一进殿,庙不大,但是历史还很悠久。



夕照寺正殿


简单说说这个地儿的历史,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位官员赵吉士曾经到此,问起大师父夕照寺的来历,当时也像今天现场一样安静,庙里的和尚自己也说不出来出处。(查阅)《顺天府志》也说的模棱两可:莫详所始,其建置年月亦无无碑记可考。说明此地身世成谜。


原因也很简单,第一是规模不够大,北京南城多中小型庙宇,而北城多大庙,例如雍和宫、没有毁损前的护国寺、隆福寺。我找到了一条记载,是晚清的书《桃花圣解庵日记》,当中记载“夕照寺创立于为明时,为西山浙僧分院。” 即夕照寺不是一个单独的机构,是以前别的寺庙的分院下院,就如同现在的单位三产。夕照寺是创立于明朝的庙宇,距今至少300多年了,庙里发生的三件大事对于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件大事儿是于谦题字。明朝非常著名的曾经打过北京保卫战的忠臣,后面的两件大事儿分别是两个和尚,一个留画,一个代笔,咱们一个个说。


明中期正统年间,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节点,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到寺中游玩,当时有一位僧人作了一幅中塔图,图作精美,于谦看了很喜欢,就在旁题字。后世一直流传到清乾隆朝,(因其人品和书法)被收录进三希堂,直到现在在三希堂第二十八卷还可以找到此图及于谦的题字。


第二件大事儿,清朝顺治年间夕照寺败落,到乾隆年间仅剩恒吉法师驻守寺中。相隔不远的左安门弘善寺香火鼎盛,恒吉法师遂决定拜访学习。经弘善寺住持介绍,寺中有两幅名师所作的壁画颇为吸引香客参观。


恒吉法师遂效仿弘善寺,请乾隆年间重要的画师陈寿山绘制《古松图》,另一位王安昆题《高松赋》在大殿,但如今大殿题字已不复存在,仅存的壁画在解放初期由文管所的工作人员用揭帖的方法揭走。后来此地曾用作街道工厂、幼儿园等等,画作与题字在大殿东西墙熠熠生辉,一时间观者如云。


第三件大事儿,吉云代笔。到了清末年间,夕照寺再一次衰败,此时在寺中的吉云和尚本不识字,但禅讲的很好,并和朝廷高官贺寿慈(编者注:时任工部尚书)交好。


贺大人喜好书法,一日吉云和尚去贺府做客,又见贺大人挥毫泼墨,吉云和尚遂拿起毛笔尝试,没想到甫一提笔便惊艳贺大人,不仅字写的非常好还酷似他的笔法,遂留吉云和尚做自己的书法代笔。因为求字的人很多,吉云和尚的影响力再一次带动了夕照寺的发展。



网上找到的夕照寺山门老照片


这便是夕照寺在明中期、清中期、清晚期三起三落。我小时候住在这里的时候,夕照寺已破败不堪,沦为街道工厂,没有今天的整齐。今天刚才主持人也说了,我们今天借贵宝地聚在这里,包括在活动之前还曾上香祷告,希望这500多年的庙宇可以为我们聚气。


再者一说,这个地方是二环以里,这是最为黄金的地段,却隐藏着这样一座不为人知的小庙。虽然夕照寺街您可能没进来过,但广渠门桥常走,二环路应该常走。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地方是)闹中取静。


我们生活的城市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地方,距离很近,但又很远,我相信不止夕照寺一个,这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生活在北京,因为生活工作的忙碌,我们会忽视掉身边那些精彩的地方和景色。大家现在的状态都是攒够年假后,以最快的速度飞离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却很少关注这个每天生活的地方。




这个城市是我们工作的地方,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却不是我们享受生活的地方。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感悟,这个就和喝茶很像,就如同这方章 —— 「读城如品茗」




来聊聊五感论,人类靠五感感知这个世界,这五感叫生而知之,无需学习。后天获得的比如学习知识、习茶、听茶课、读茶经,这都需要学习。而五感不需要学习,耳朵有听觉、眼睛有视觉、嘴有味觉、鼻子有嗅觉、手有触觉。但越不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容易忽略,我们现代人就存在这个问题,随着生活工作越来越忙,五感下降是普遍现象。




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景观,然而据我观察,很多住在夕照寺附近区民区的住户,在此生活了5年也从未踏进过这里一步,我们的视觉变得不那么敏感。


五感中的味觉和嗅觉和习茶最息息相关,在给学生的授课过程中,例如品尝同样的一杯单枞,学生们回馈喝出了花香、果香、蜜兰香,还有学生回馈:烫!(笑)茶汤的香味有的人能喝出多种味道,有的人什么味道都喝不出。同样的一杯茶,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区别呢,这意味着我们的感知系统在退化。


小孩子的五感最敏感但不成熟,人类最成熟的感知能力高峰在20岁左右,成年人的五感敏感度很低。举个触觉的例子,茶课前为了卫生要洗洗手,很多学生已经忽略掉了水温告诉我们的触觉信息。


问题来了,我们很重视后天获得的学习,反而对于先天赋予我们的五感都忽略掉了,可是人就是靠五感感知这个世界,大脑里面靠思维,但和外界沟通交流获得信息的途径就是五感,五感的钝化必然导致我们对客观世界感知能力的下降,浑浑噩噩的这种状态跟五感的下降有非常大的关系。


通过这次活动,想引出的概念就是希望大家能开始思考并重视我们先天的五感。




来说说习茶,各位都是爱茶之人,爱茶习茶就是一个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这也是对五感的一种锻炼。比如布置茶席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审美集大成,各位今天的着装也非常得体,第一,整洁大方;第二,和各位的气质搭配相符。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周围有朋友穿的衣服非常好看,但他的衣服你却穿不上身儿,因为这和他的气质搭配,视觉是一种重要的锻炼。


听觉也很重要,各种茶器具所产生的声音都不同,仅仅一个烧水的声音,(宋代用)汤瓶烧水沸腾和快沸腾的声音是有差别的,这证明古人比我们的五感要灵敏,忽视就会退化。


再加上触觉构成了五感,这五感和茶都有关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小事儿,是给生活增添味道的,可以让生活更美好。习茶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让我们在点滴细节中体会到好闻、好看、好听,这个过程是对于五感的不断修行。我们修行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修饰提升我们任何一个点的神经元,习茶的背后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生活,归根结底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再唤醒。




如何证明你是某某地人,比如我是北京人,我说话有儿化音,我喝豆汁儿。那到了国外如何证明你是中国人,经过与外国人交流,中国人有三大特性:第一,中国人都会功夫;第二,中国人都用毛笔写字;第三,中国人都饮茶。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标签,所以茶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归属感的建立。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有双重性,即可上天也可落地。


讲座后互动游戏照片,来的童鞋每一个都爱茶懂茶


来说说懂与不懂。您懂茶吗?在座各位在您的朋友里一定就属于懂茶的,您的朋友有茶的问题还会问问您。很多人发自内心的觉得不懂茶,觉得跟茶有一种隔膜。但您知道吗,茶圣陆羽就不是专业人士,陆羽为自己写的传记叫陆文学自传,不叫陆茶人自传。最有意思的是,陆羽自传通篇就一个茶字,就是写茶经的时候提到了一笔。


我们认为茶圣的一生与茶相伴,但陆羽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专业人士,但他却具有专业的水平,他认为自己是个隐士文人,陆羽写了很多作品,只是茶经比较出名盖过了其它文学作品,陆羽从来没有把自己归为一个茶人。


我们来看看其他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伯虎、郑板桥、乾隆,职业是诗人、学者、官员、皇帝。没有一个人是茶人,但都具有专业水平。各位将来也许不会从事这个职业,但都有机会有能力拥有专业水平。


不必要有某个证才有专业水平,爱好、热情和钻研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这份热爱,大家也不会在这个雾霾天气与我相聚在这里,我相信茶所有热爱生活之人的必修课。


讲座后的问答交流也是学习过程


再说说学与不学。大概十年以前,身边开始有人渐渐懂茶了,茶是一个相对专业而庞杂的学科,又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茶到底归哪里,有像我这样的历史文献学、还有农学出身,还有一些是归到旅游学院,还有归到酒店管理下面的,认为茶是一种服务性行业。所以可以这样认为,茶是一种文理兼并的行业。


其实最终要讲的还是经典阅读,除了茶经,古今中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茶书,「多聊茶」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遇到良师益友的平台,愿意通过经典阅读的手段去吸引爱茶习茶的朋友。我自己很愿意去茶山,那里的茶农都是我的一字之师,即使看更多的书走更多的茶山,没见过的东西仍然非常多。


中国产茶的省份有20个,县市超过1000个,每个产区的老茶工都是我的师父,用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习茶。走出去开阔眼界,通过系统的学习、广泛的交流,再加上一个旁征博引,引出来给大家讲的学与不学,和怎么学习的问题。


最后说说勤于总结,您的总结不是记我们的课程,一定是通过我们的抛砖引玉,来写下您对茶经的感受。能让您去多翻看茶经原文,这个就是我的本心,让我们爱茶从认真学习开始。


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杨茗杰这名好吗

可以给一百多分

杨茗杰这名好吗?

这个名字不错,挺有文采的。

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还是“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语”?

原文为:“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意思是:对此物、此人的浓厚感情有多深?就象深山中傍晚得到了阳光、少雨时节的深秋下了场透雨一样。 作者问 一往情深深几许?却没有正面回答,而下句却笔锋一转,写深山深秋,借景抒情,借深山深秋来抒发对一往情深的感叹,深山中有阳光已为难得,而况在夕阳西照的情况下,更显得难能可贵。是又蕴含了一往情深难得和可贵! (本人的理解)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原文为:“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意思是:对此物、此人的浓厚感情有多深?就象深山中傍晚得到了阳光、少雨时节的深秋下了场透雨一样。 作者问 一往情深深几许?却没有正面回答,而下句却笔锋一转,写深山深秋,借景抒情,借深山深秋来抒发对一往情深的感叹,深山中有阳光已为难得,而况在夕阳西照的情况下,更显得难能可贵。是又蕴含了一往情深难得和可贵! (本人的理解)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一往情深的情有多深,就像夕阳映照在深山里,就像深秋里的雨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什么意思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出塞》意思是:一往情深的情有多深,就像夕阳映照在深山里,就像深秋里的雨。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什么意思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意思是一毁码搜往情纤历深的情有多模告深,就像夕阳映照在深山里,就像深秋里的雨。 1、几许:多少的意思。深山夕照深秋雨:就像夕阳映照在深山里和这秋天里的雨。 2、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出塞》,此句描绘深秋雨景,写得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抒发了词人内心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

一往深情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句词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出塞》 原文为: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对此物、此人的浓厚感情有多深?就象深山里照到了阳光、少士雨季节的深秋下了场透雨一样啊。 词人问情深“几许”,却没有正面回答,笔锋一转写“深山”、“秋雨”和夕阳。多么寒冷孤寂的情境啊。情到深处别亦难,情深处又怎么能测量和道出呢?当深爱的人已不在,即使身处繁华,又怎么会不感到寒冷与孤寂呢? 大意是如此,至于MM具体是什么意思,就留给你自己去解答啦。

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还是“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语”? 全诗是什么?完整意思是

前句用的居多,后句也可用,多为意会! 此诗为纳兰容若所写,名字为——【蝶恋花】出塞 全诗如下: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诗意为: 对古往今来,物是人非的浓厚感情有多深?就象深山中傍晚得到了阳光、少雨时节的深秋下了场透雨一样。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诗什么意思?

原文为:“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意思是:对此物、此人的浓厚感情有多深?就象深山中傍晚得到了阳光、少雨时节的深秋下了场透雨一样。 作者问 一往情深深几许?却没有正面回答,而下句却笔锋一转,写深山深秋,借景抒情,借深山深秋来抒发对一往情深的感叹,深山中有阳光已为难得,而况在夕阳西照的情况下,更显得难能可贵。是又蕴含了一往情深难得和可贵! (本人的理解)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