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正名”发乎于心

2023-06-24 22:18:25黄庭心学20:28 3.9万
声音简介


弟子继续问王阳明,孔子说为政最重要的事是“必也正名”,是什么意思呢?阳明先生于是在卫出公和其父蒯瞶之间演绎了一番“正名”的行仪,虽是行仪,实则发乎于心,人之天性使然,这也是礼之本意,名正则有其位,有其位则言顺。陆澄的孩子忽染重病,陆澄心急如焚,然后告诉王阳明,一般情况,我们总要安抚几句,阳明先生却说“此时正宜用功”,用什么功呢?又说“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箇中和处,过即是私意”,这个“中何处”又是什么呢?请听张讲师一一道来!


1、学了内观的学问怎么用?

2、家中亲人去世时无限哀伤符合天理吗?

(四三)

问:“孔子正名。先儒说上告天子,下告方伯,废辄立郢,此意如何”?

先生曰:“恐难如此。岂有一人致敬尽礼,待我而为政,我就先去废他,岂人情天理!孔子既肯与辄为政,必已是他能倾心委国而听。圣人盛德至诚,必已感化卫辄,使知无父之不可以为人,必将痛哭奔走,往迎其父。父子之爱,本于天性,辄能悔痛真切如此,蒯聩岂不感动厎豫?蒯聩既还,辄乃致国请戮。聩已见化于子,又有夫子至诚调和其间,当亦决不肯受,仍以命辄。群臣百姓又必欲得辄为君。辄乃自暴其罪恶,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而必欲致国于父。聩与群臣百姓,亦皆表辄悔悟仁孝之美,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必欲得辄而为之君。于是集命于辄,使之复君卫国。辄不得已,乃如后世上皇故事。率群臣百姓尊聩为太公,备物致养,而始退复其位焉。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一举而可为政于天下矣。孔子正名,或是如此”。


(四四)

澄在鸿胪寺仓居,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甚忧闷不能堪。

先生曰:“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时磨炼。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处多认做天理当忧,则一向忧苦,不知己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就如父母之丧,人子岂不欲一哭便死,方快于心;然却曰‘毁不灭性’。非圣人强制之也。天理本体自有分限,不可过也。人但要识得心体,自然增减分毫不得”。


各位好,我们继续看王阳明《传习录》,上一堂我们提到说,王阳明的弟子问说孔子所谓的“必也正名乎”。如果卫君待他而为政,他应该怎么样?他说必也正名乎。那孔子所谓的正名到底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把辄给废了,然后把那个一直退让的郢弄出来,因为这父子两人相争位,父不成父,子不成子,是不是应该把郢给立起来?


王阳明怎么说呢?王阳明说: 恐难如此”。恐怕没办法这么做。


岂有一人致敬尽礼,待我而为政,我就先去废他,岂人情天理!他说岂有一个人,一个人是谁? 一个人就是辄。为什么孔子能够为政?就是因当时卫出公当诸侯,卫出公就是辄,就是蒯瞶的儿子。蒯瞶的儿子如果请孔子去为政,然后他对孔子很有礼貌,很尊敬他,想把国政全部委托给孔子,结果孔子拿到之后,先把对我这么好的人把他给废了,这符合天理人情吗?不符合啊!各位,今天孔子之所以去,是为了要辅佐他,对不对?因为什么?因为他已经想把国家的治理权柄交给圣人,他肯定是个明君。那你怎么能够因为他让你上去,你借机把他给杀了,那孔子比小人不是还不如了吗?所以恐怕不能如此,那究竟会怎么样呢?


孔子既肯与辄为政,必已是他能倾心委国而听。如果当时卫出公愿意请孔子上来为政,那必定是什么?必定是卫出公已经愿意全心全力地,倾心就是全心全力地,把国政委托给孔子。


圣人盛德至诚,必已感化卫辄,使知无父之不可以为人,必将痛哭奔走,往迎其父。那孔子上去会怎么样啊?他会告诉卫出公,就是辄,蒯瞶的儿子。孔子会跟他讲说,你想要杀你父亲,他要回来,你不让他回来,那你就变成是一个目中无父的人,无父的人不可以为人,不配为人。这个道理一定孔子会跟他说清楚,说清楚之后,卫出公一定会很后悔,后悔之后必将痛哭奔走,他一定会哭着出去找他的父亲蒯瞶。往迎其父,把他迎回来,说我不做诸侯了,孔子一定会感化他到这样,我不做诸侯了,让你来做诸侯,你做我的父亲,让我好好来侍奉您。


父子之爱,本于天性,辄能悔痛真切如此,蒯瞶岂不感动底豫。那个底念氐,底豫就是终于非常的和乐,叫做底豫。说父子之爱本来是出于天性的,这个卫出公如果能够非常痛悔他当时的过错,把蒯瞶迎回来,蒯瞶迎回来之后一定是很感动。他还没有就位的时候就很感动,他就很放心了,对不对?


蒯瞶既还,辄乃致国请戮。好,结果蒯瞶回来的时候,他的儿子辄一定会把国家交给蒯瞶,并且请他说,当时是我错,我有罪,请您处罚我。


瞶已见化于子,又有夫子至诚调和其间,当亦决不肯受,仍以命辄。这个时候,蒯瞶已经被小孩感动了,所以又回来了。然后这个时候孔子又调和于其间,所以他一定不敢说,好吧,儿子你让国,那我就接下来。那这个父亲未免太贪了,他一定会推让,说儿子呀,我很感谢你接我回来,但是你的德性绝对可以当国君,你既然已经当国君了  我非常高兴,那你就继续当你的国君,他不敢马上接受的。


群臣百姓又必欲得辄为君。辄乃自暴其罪恶,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而必欲致国于父。这个时候大家都感动了,他父亲又不敢上去,他儿子本来已经是诸侯了,对不对?没有必要改变,国人就认为说辄的德性这么好,还把他父亲迎回来,所以他们的心一定会向着辄,希望这个辄继续为君,不需要换人。这个时候辄一定不敢坐得住啊,不敢坐得住的时候,他会怎么样?把自己的罪状,说我当时怎么做错的,我告诉所有的诸侯,方伯们,并且我把我的罪状,告诉天子,告诉他们之后,意思是什么?说请你们出面一定要让我的父亲来做诸侯,我是没有资格做诸侯的,因为我当时不配为人子,我做错了。


瞶与群臣百姓亦皆表辄悔悟仁孝之美,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必欲得辄而为之君。这个时候,蒯瞶跟群臣百姓一定都会赞美这个辄,就是卫出公。赞美他能够悔悟而有这个仁孝之美,而后会告诉天子,告诉诸侯说一定要让辄为君。于是集命于辄,使之复君卫国。这个就顺理成章了,所有的人都一定要勉强辄说你一定要做卫国的国君,天子也勉强他,诸侯也勉强他,大家都勉强他,因为他本来就是国君了对不对?他虽然越不敢当这个位,越有德性,大家越想要,大众一起来任命他做卫国的国君。


辄不得已,乃如后世上皇故事,率群臣百姓尊瞶为太公,备物致养,而始退复其位焉。那这个时候呢,辄就是卫出公。他就是不得已,不能够天下无君嘛,不能够卫国无君嘛。他不得已,就效法上世、上皇、皇帝的一些退让故事,率群臣百姓尊瞶为太公。然后呢,跟群臣百姓一起尊蒯瞶为太公。备物致养,然后对他的孝养,一切都准备得非常齐备,绝对不会让他有一点点不足。而始退复其位焉,然后呢,再退下来,去恢复他自己的君位,重新坐在他的君位上。


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也是从《论语》里面来的。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意思啊?国君做好国君的份位,臣做好臣的份位。父亲一定要做好父亲的份位,儿子要做好儿子的份位,天下就太平了,就这个意思。


既然父子刚开始有错,后来又有孔子的协调,然后呢?卫出公辄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去迎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回来,儿子要叫他即位,他不敢即位,又退让给儿子。儿子又不敢接,又告诉天子,告诉方伯,告诉大家一定要请我的父亲。结果他的父亲又去告诉天子、告诉方伯说不行,一定要给我的儿子,最后大家集全部的命不必再变了,因为你的儿子德性很好,而且已经即位了,重点是他已经即位了,对不对?就让他继续做我们的表率,那么全天下的人都感动了,君做好君的份位,不敢有别的想法。臣做好臣的份位,不敢有别的想法,父亲不敢抢儿子的,儿子不敢抢父亲的,那不就天下太平了吗?


名正言顺,一举而可为政于天下矣。如果这样做的话,这个时候卫出公坐在诸侯的位置上名正言顺,这一举就可以让天下、让他的卫国马上太平。


孔子正名,或是如此。王阳明说如果我在猜测,因为弟子问他说孔子正名大概是会怎样呢?王阳明的意思是说,如果我在猜测孔子正名,他的正名的方法,或许会如我刚刚所说的这样。各位,当然办法很多,父亲两个在争位子,结果儿子侥幸得地利之便,已经在位子上,父亲本来是太子。从蒯瞶的角度来说,蒯瞶并不是没有道理呀?为什么?


因为蒯瞶本来是太子,是世子,世子本来就是要当诸侯的,各位对不对呀?所以他并不是没有道理,他有十足道理可以说,我要回去,我要当诸侯。那他儿子不让他回去,二个人就吵起来了,这个就是当时名不正言不顺,就是这个事情啊!那么弟子这么问,办法有很多,那么哪一个办法最好呢?那恐怕就是这个办法了,王阳明想出来的这个办法。


澄在鸿胪寺仓居,忽家信至,言儿病危。陆澄住在鸿胪寺。鸿胪寺当时是明朝的政府机构里面的一个,它掌管各种朝贺、庆吊之事、婚丧喜庆这些事情,是鸿胪寺所管的。仓居,就是暂时居住在那儿。忽家信至,就是家里送信来,言儿病危,他的儿子已经病危,快要死掉了。


澄心甚忧闷,不能堪。陆澄心里非常非常的着急忧伤,久久不能平息,真是非常烦恼,烦恼不堪,然后告诉王阳明。


先生曰:“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各位这很重要,这时王阳明告诉陆澄说,这个时候正要开始觉知,开始省察,开始返观觉照,开始练习看看到底你的气这么的沉闷的时候,还能不能无分别取舍啊,还能不能观照气机的实相啊,还能不能放任内在的天理流行的自然,而不夹杂一毫人欲之私。这个时候才是用功的地方,检验的地方不是吗?如果此时放过,闲时就是平常,我们大家本来都心平气和不是吗?那在讲学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各位,讲学是不是就像我们练武一样啊?是不是万一有一天必须打架,那个武艺是不是用得上?结果你平常练武练武,结果打架的时候不会打,这不是完蛋了吗?对不对?各位,我们现在跟我们内在的七情六欲要有一场革命啊。那你平常练的就是要跟七情六欲革命的功夫,现在七情六欲来了,让你忐忑不安,结果你却用不上,那平常讲学何用呢?


人正要在此等时磨炼。人一定要在事情的关键时刻上掌握喜怒哀乐发的时候,挣脱不得已的时候,无法挣脱的时候,来练这个功夫,各位,必定是要如此的。所以人生每个人都在祈求平安无事,快乐幸福,但是那个成就不了你,那个只有让你沉沦。遇到事情,关键时刻,好好地历事练心,这个很重要!


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


这个父爱子呀,是至情至性,这个是天理的自然,无可避免的,可是天理自有个中和处。可是这个天理,各位,天理是什么?天理这两个字,各位在读王阳明《传习录》的时候,读儒家的经典的时候,千万不可对这两个字,不可轻易放过,怎么样不可轻易放过呢?


他讲的不是一个在外面办事情的公平正义的原则,可不是这个。他讲的天理,天是一个自然,从整体而言,叫做天。前面不是讲过了吗?对不对?那我们从心体而言,从我们整个里面的浩然正气而言,叫做天。是天所赋予的。里面的造化次序,流行次序,该起就起,该落就落,本乎自然,非人欲可控制,那个叫做天理,简单地说气机流行的自然,就是天理。


各位,那气机流行起来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七情六欲,心情正在变动的时候,就这个天理,天理还在不在呢?如果还存在仁义礼智信,那他就自有一个中和处,就是当内在的情绪起的时候,我们不跟它抗衡,我们也不跟它助长,我也不跟它好恶分别,我只是静静看着它起,看着它落,它自有一个中和处。当你跟它和平共处的时候,你会觉得特别安宁,在哀伤情况下,还特别安宁。


所以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可以发,发的时候如果你跟气机之间和平共处,不分别好恶,它本自非常安宁,就像一个湖面的水,小小的动,有什么不可以吗?就像天上的一朵云,轻轻的飘,有什么不可以吗?没什么不可以!所以内在心中的气,有一点点的浮动,有一点点的流行,有什么不可以吗?没什么不可以的!


所以,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什么意思?看着心中的气,当然你必须要先看到它,定下心神,平时无事的时候就坐着,看看喜怒未发的时候内心的气象,先把它认识清楚,平常无事的时候也会有贪嗔好恶跑上来,把它看清楚!当你懂得把贪嗔好恶的气血看成只是气血,不给它分别好恶,自有一个中和处,就自自然然觉得很平静。


过即是私意,过度了是什么,什么叫过度了?


它本来该起你却偏偏压着它,这就是过,你跟它有抵抗,过了。你跟它有助长,也是过了。那个都是私意用事,为什么要私意用事?你觉得它可以存在,你觉得它不能够出来,所以它出来的时候我必须压着它!各位,你有没有发现这样,当一个人很盛怒的时候,明明你放开只是一个能量,一下就没事了,很轻松,也不会被控制。当你一想控制它的时候,你的人就被它抓走了,你就会痛苦,就会发生。你好像没有发泄一顿不行,这个呢?就叫做私意!其关键在哪里呢?第一个先看到你的心湖,你的黄庭里面,当我们的贪嗔好恶来袭的时候,里面的气血是怎么变化的?它是有直接关联的关系的,再来当你发现的时候,我们试着放宽我们的心胸,跟它和平共处,不给它任何的力量,不克制它,不助长它,不给它任何力量,它马上里面就有一个中和处,安宁处,就会跑出来!


人于此处多认做天理当忧,则一向忧苦,说人们常常碰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在天理上大家都认为说,我儿子要过世了,我应该要哀伤,所以天理上应当要哀伤,则一向忧苦,所以一直哀伤,因为就是要哀伤。


不知已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他不知道,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堕入《大学》里面所说的:有所忧患不得其正。这个《大学》里面是这么讲的: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这是四句,说我们的身体里面,它为什么不讲心?这很有意思,他说身,身体的身,身有所忿懥,可见这个忿懥的气血在哪里?装在身体里面,是有位置的。在身体里面有愤怒的气血,我们的心就会被它带跑,叫做心不得其正。这个字真的是字字珠玑。


《大学》里面说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是什么不得其正?是心不得其正!身体里面产生了愤怒的气血的时候,心不得其正,而不是身不得其正。身体里面有恐惧的气血的时候,心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喜悦、狂妄的时候,气血很飞扬,心就开始狂妄,也不得其正,所以心是被谁拖累呢?被身体里面的什么?愤怒、恐惧  好乐、忧患的情绪。简单地说就是情绪!那么,我们人一向认为说,儿子过世一定当然是要很哀伤,所以你就放任自己一直哀伤,但是你不知不觉堕入了,身体里面那一股哀伤已经拖累着你更哀伤,伤害着你的精气神,而且让你的心,不断地陷入哀伤里面去了!


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说七情的表现,一般的人来说,碰到这些事情不得不有喜怒哀乐,这是很正常的!即使圣人也不能没有七情啊,只是圣人的七情正了而已!那七情来的时候,一般的人大多是超过,所以叫多只是过。大多是超过,因为私意会助长!少不及者,很少不及的,有一种人不及,就是喜怒哀乐表现很少很少。譬如说坐个云宵飞车他也不笑也不闹的,也不紧张也不刺激,下来说没什么。气不气人呢?也很气人啊对不对!这种不及的人很少,就是他对情绪的感觉的能力非常薄弱,大部分都是由于贪嗔好恶的助长,大多是超过。


才过,便非心之本体,过是什么?有贪嗔好恶分别,对气,气本来只是气!当然听到儿子过世或家人谁过世,当然心会沉。沉看到的就是气比较沉,就是这么一回事情而已。如果你再给它分别好的还是坏的,对气血来说,本来没有好坏。事情是该怎么处理而已,一定会有心情的。有心情怎么样能够不被它带走呢?看着实相,看着气的实相,在你最哀伤的时候依然还是看着气的实相。如果过了这个节度,有了好恶分别,便非心之本体。因为好恶会助长那个气,必须调停适中始得。怎么调停适中?内观,观照黄庭里面的气血,看着它的能量的自由,看着那个心体,来来去去的流行自在。不怕那个沉闷,那个沉就让它沉。就像看着湖水,静一点就让它静一点,有一天很高昂就看着它很高昂,不要说静一点好,还是高昂一点好,跟这个都无关的,自自然然你就会在其中找到中和的地方。


就如父母之丧,人子岂不欲一哭便死,方快于心;就像父母过世一样,每个小孩都是痛不欲生,想着干脆哭死算了。然却曰“毁不灭性”可是,经典里面却说毁不灭性,是哪一部经典呢?


毁不灭性是从《孝经》里面来的,《孝经》里面孔子说,子曰:孝子之丧亲也,这有一段很长,我们就先省掉,说孝子如果父亲过世,母亲过世,三日而食,吃不下饭,最多最多到第三天一定要勉强他吃饭,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为什么《孝经》里面,《礼经》里面要这么规定?说你即使家人过世,你根本食不下咽,吃不下饭,旁边的家人要注意,如果他第三天还不吃,强制要灌食,要喂他吃的。是这样的,为什么?圣人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就是不能够,毁不灭性!不能够因为哀伤。因为哀伤,另外一条生命的损失,而顺便把自己的生命也给毁坏了,圣人不答应这样,这个毁的意思就是哀伤。哀伤不能到危及生命的安全,叫做毁不灭性。


非圣人强制之也,天理本体自有分限,不可过也。


为什么这样规定?也不是圣人强制规定这样让你们来做,好像来造作,不是这样,而是天理本体自有分限。天理的本体就是那一团的气。那一团哀伤的气,它沉沉沉,沉到一个相当阶段的时候,你不好恶分别,它自己会反弹,它自己会有一个流行,你自自然然在这里面还是感觉到轻松的,所以天理本体自有个分限在,有一个界线在,不会太超过,不可过也。


人但要识得心体,自然增减分毫不得。最后,王阳明的答案,就是说人只要识得心体,你只要返观觉照,就在这个胸膛里面,喜怒哀乐都在胸膛里面,心放在腔子里,程子所说的。在这个腔子里,心不论怎么样变化,你只要认识那团气的变化,自自然然的变化,不对它好恶分别不对它助长的话,自然增减分毫不得。自然它降到什么时候,该起,起到什么时候。该降,它有它的道路可以走,而你在中间,在哀伤里面,依然还有一个中和在!所以为什么说这个学问非常好,它不会让你如枯木死灰一般,如草木无情一般,它会让你变成至情至性。圣人不是无情,圣人是至情至性!不过分,不伤身,又可以表露它的七情,不造作自己的本质,内在的心情,可以得到充分的抒发,而丝毫不与本性违反,这个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它的价值所在!


我们这一节讲到这儿。

033期鬼谷诗

在背队球门无法更好观察背后情景的情况下,把这次传球球破坏掉是边后卫最佳的选择。顺着路标的指引,他很顺利地就找到了球场,并且很惊讶地发现, 她该如何踢开初恋,剔除情敌,

033期:欲钱买五光十色的动物(12生肖) 求解

鸡,凤凰才有色彩

顺丰单号033 651 633 268

2016-05-20 09:02:33 顺丰速运 已收取快件 2016-05-20 09:52:44 快件离开【珠海拱北凤凰谷】,正发往 【中山三角集散中心】 2016-05-20 14:53:35 快件离开【中山三角集散中心】,正发往 【广州总集散中心】 2016-05-21 09:40:25 快件到达 【郑州总集散中心】 2016-05-21 09:43:20 快件离开【郑州总集散中心】,正发往 【洛阳机场集散中心】 2016-05-21 13:19:55 快件离开【洛阳机场集散中心】,正发往 【洛阳洛龙洛宜路营业点】 2016-05-21 14:53:34 快件派送不成功(因休息日或假期客户不便收件),待工作日再次派送 信息显示,你的快递已经到达目的地。明天你尽快联系一下当地的快递公司吧!

裸爱成婚婚姻本色 033 吻不够,怎么办?

接着吻啊 吻够了再说

"在乎你的我只在乎我在乎的你是否在乎在乎你的我。"

在乎你的我,只在乎我在乎的(一个句子表达4个字,我在乎你)。你是否在乎,在乎你的我。 这句话前面再说我在乎的是你,后面一句再问你在乎我吗?

我只在乎我在乎的你是否像在乎在乎你的我一样在乎我在乎的你

赢就赢输就输我真的不在乎。

<我只在乎你在不在乎我在乎你我只在乎你在乎我在不在乎你>的全文

我只在乎你在乎我不在乎你不在乎我只在乎我的你不在乎我只在乎你你只在乎你的我只在乎你不在乎我 这就是全文

我在乎的你是否和在乎你的我在乎我在乎的你一样在乎在乎你 什么意思

太啰嗦,我在乎的是:你我是否一样在乎对方。

很在乎被我在乎的你的我只在乎我在乎的你,我在乎的你是否和在乎你的我一样在乎在乎你的我。这句话什么意

我很在乎你,属于你的我只在乎我在乎的你,你是否和在乎你的我一样在乎,在乎你的我(强调的是我) 直白简单一点就是这样。意思差不多,这是简化了下。希望你会满意。

在乎你的我只在乎我在乎的你是否像在乎你的我在乎我在乎的你一样在乎在乎你的我 怎么断句

(在乎你的)我只在乎( 我在乎的)你是否像(在乎你的)我在乎 (我在乎的)你一样在乎 (在乎你的)我。。。。括号里的都是定语,只要看主要的词就可以断意了啊,这句话其实就是:我只在乎你是否像我在乎你一样(地)在乎我。。。I just care if you would care about me as I do.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