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三)

2023-07-03 04:40:56杨晓光健康管理师48:16 98
声音简介

分享中医知识,话说养生健康。

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道: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大道理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拿自然界变化来比喻,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浊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阴是比较静止的,阳是比较躁动的;阳主生成,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会生寒;寒气能产生浊阴,热气能产生清阳;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就会发生泄泻之病。浊阴之气居上而不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病。这就是阴阳的正常和反常变化,因此疾病也就有逆证和顺证的分别。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诉的阴阳之性是什么

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提到了阴阳的本质问题,但从阴阳的本性来讲,就四个字——阴静阳躁。

阴阳应象大论篇的大意

本文是“内经”一书中论述“阴阳”基本概念和在医学上予以应用的重要篇章。文中运用阴阳阐明了世界的物质性和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并将阴阳五行学说与天、地、人之间的联 系进行分类和归纳,从而以阴阳学说指导医疗的应用和实践。

阴阳应象大论是大学里的吗

...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素问》部分的第五篇...

《阴阳论》什么是阴,什么是阳

阴阳,指天地,天为阳地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乾为阳坤为阴。热者属阳、寒凉者属阴。背为阳,腹为阴,一切在上的、向阳的、在外的为阳,在下的、背阴的、在内的属阴……

《阴阳论》什么是阴,什么是阳

阴阳,指天地,天为阳地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乾为阳坤为阴。热者属阳、寒凉者属阴。背为阳,腹为阴,一切在上的、向阳的、在外的为阳,在下的、背阴的、在内的属阴……

各类维生素及矿物元素用中医阴阳理论怎么划分阴阳属性?

根据中医理论划分各种物质 用性味归经来划分 划分阴阳主要看性 即寒凉温热

阴阴阳阴阴阳是什么卦象,周易里的原话是什么?

艮其背 不获其身 行其庭 不见其人 无咎 初六 艮其趾 无咎 利永贞 六二 艮其腓 不拯其随 其心不快 九三 艮其限 列其夤 厉熏心 六四 艮其身 无咎 六五 艮其辅 言有序 悔亡 上九 敦艮 吉

介绍一下五行八卦,阴阳理论

金木水火土。

阴阳五行的理论系统

阴阳学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认为阴阳两种相反对的气是天地万物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是宇宙的对立统一,也是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即《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择吉术中的重要理论。关于阴阳观念的产生,有人认为最早是在夏朝就已形成,因为《易经》八卦中阴爻和阳爻出现在夏朝的占书《连山》中。 阴阳可以互相转化,同时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就是说,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个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阴,阳就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能存在。正如没有乾,就没有坤,没有天,也就没有地一样。阴阳互相依存,互相为用。 阴阳依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动态过程伴随事物终身,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别人纳人这五大类的范畴。 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五行与干支: 天干 地支 金:庚、辛、 金:申、酉 木:甲、乙、 木:寅、卯 水:壬、癸、 水:子、亥 火:丙、丁、 火:午、巳 土:戊、己、 土:戌、辰、未、丑 二十四节气: 正月寅月:立春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雨水到惊蛰止。 二月卯月:惊蛰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春分到清明止。 三月辰月:清明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谷雨到立夏止。 四月巳月:立夏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满到芒种止。 五月午月:芒种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夏至到小暑止。 六月未月:小暑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暑到立秋止。 七月申月:立秋入洁之时刻,经过中气处暑到白露止。 八月酉月:白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秋分到寒露止。 九月戌月:寒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霜降到立冬止。 十月亥月:立冬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雪到大雪止。 十一月子月:大雪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冬至到小寒止。 十二月丑月:小寒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寒到立春止。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