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篇】梅贻琦 一生清华 一世清白

2020-05-06 17:15:13边走边听工作室19:16 12.7万
声音简介

清华著名校长梅贻琦为何曾被称为“寡言君子”?

教育家梅贻琦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人称“寡言君子”。 有一次,学校的一些学生与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导致对方严重受伤。媒体记者蜂拥而至,经过采访,认为学生的过错大。此事报道后,引起轩然 *** ,民众纷纷指责学校。有记者问梅校长打算怎样处理学生,是不是要开除。梅贻琦没有迎合舆论以求自保,而是承认自己有错,并向公众道歉。最后,他还说:“学生没有坏的,坏学生都是被教坏的。”护犊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清华学术地位的日渐提高,梅贻琦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1941年清华建校30周年校庆时,有欧美著名大学的校长称赞清华“西土一千年,中邦三十载”,并问梅校长做到这点有何秘诀。梅校长没有大谈特谈管理经验,而是继续他惯有的简练风格,回答道:“这和学校教师、学生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因为,大家倒这个, 倒那个,就没有人愿意倒梅(霉)!”自嘲式的幽默,给在场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寡言少语的梅贻琦,有时也会让人无法参透其内心。当初考清华第一批留美生,放榜时,大家都焦急万分,唯有他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启程上船赴美时,有人惊讶地发现他也在其中。此后,大家发现,梅贻琦虽然话语少,谈起来却颇优雅得体,从此在同学中有了“寡言君子”的称谓。 可见,梅贻琦虽然寡言,却绝不是肚子里没货或者思想贫乏,而是“嘴里不说,骨子里自有分寸”。如今,我们从梅贻琦许多简短的话语中,能领略到的,更多的是他的个人魅力和人生哲理。

清华校长梅贻琦一生只有两次迟到,背后的原因让人心酸

梅贻琦任清大学校长期间,作风严谨,从不破规矩,就拿开会来说,从来都是提前到会,没有迟到的时候,可有两次,他却差点迟到了。 1941年7月的一天,梅贻琦正在成都公干,这时,西南联大突然来电, *** 要在联大召开一个教育会议,请示他某日某时可否开会。梅贻琦立即批准,并表示自己择日返回昆明,按时参加会议。 可没想到,成都公干出了点意外,耽误了时间。梅贻琦惦记着学校开会的事,想早点办完事返回昆明。正巧,这时一位在航空公司工作的朋友来拜访他,得知他要回昆明后,便亲自为他联系了飞机票。梅贻琦非常感激,心也放下了,并于当天电告联大,他将坐飞机返回昆明。 西南联大的会议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可不想,梅贻琦并没有按照当初电告的时间返回,到了开会的头一天晚上还没有回来。学校可急坏了,并已经按照他不参加会议准备了。可就在开会前20分钟,梅贻琦回来了,只见他灰头土脸,一身疲备的样子,进了会场便和教育部的人道歉,然后就这身装束上了会场。 后来,与会人员才知道,本来梅贻琦定的是机票,可就在他要走的前三天,突然有一个乘邮政车的机会,他考虑时间足够,如果乘邮政车,能给国家省下好几百块钱,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退掉了机票,改乘邮政车回昆明。可不想,车在半路上坏了,他又要赶会,只好连日连夜转车,搞得十分狼狈,幸好,会是赶上了,就是形象差了点。 1939年以后,受日寇侵略影响,昆明的物资极度匮乏,联大的师生只能简单地维持生活。一天,有一批学生要毕业了,他们邀请梅贻琦给他们讲最后一课。梅贻琦非常高兴学生们如此信任,就和教务定好了上课时间。 这一日,该是上课的时间,同学们都提前半个小时来到了教室,可临近上课了,梅贻琦还没来,同学们开始有骚动议论。就在这时,教室门开了,梅贻琦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然后走上讲台,盯着同学们,站在那里大口喘气。 一位女生上前递给了他一杯水,问他去哪了。梅贻琦笑了,对大家说:“我刚才在街上给我内人的糕点摊守摊,她去进货了,可她办事不利,我告诉她八点我有课,她七点半还没回来,我只好丢下摊,跑来了,不过,今天点心卖得特好,有钱挣啊!”梅贻琦笑着说。 一席话说完,他的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可学生们好多都默默地擦起了眼泪。原来,大家都知道,梅贻琦非常廉洁,刚出任清华大学校长,他就破了以前的规矩,把校长能享受的免交电话费、免费米面供应、冬天免费拉两吨煤等补助全都撤消了。可这样一来,他一家的日子就过得很紧巴了。没办法,他的妻子不得不做些糕点卖以补家用。而梅贻琦经常在下班时,去接他的妻子,然后把摊车推回家,有时空闲还要帮着妻子卖。 梅贻琦两次迟会,背后都有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是他人格的反映,更是他对业界所展示出的那颗一心为公的良心。

欧洲第一大国清华的校长梅贻琦一生只迟到过两次这背后的原因是可悲的

在担任梅贻琦仁清大学校长期间,他作风严谨,从不违规。他总是提前参加会议,但有两次差点迟到。 1941年7月的一天,梅贻琦在成都出差。这时,西南联大突然打来电话,政府要在总会召开教育会议,问他能不能找个时间召开会议。梅贻琦立即批准了,并说他将择日返回昆明,准时参加会议。 没想到成都出差出了点意外,耽误了时间。梅贻琦正在考虑学校的会议,想尽快回到昆明。正好一个在航空公司工作的朋友来看望他,得知他要回昆明后,亲自联系了他的机票。梅贻琦非常感激,也松了一口气。同一天,他打电报给大会说,他将飞回昆明。 会议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行得如火如荼。不想,梅贻琦并没有按照原电报的时间返回,也没有在会议的第一个晚上回来。学校很着急,已经做好了他不参加会议的准备。但是就在会议开始前20分钟,梅贻琦回来了,却看到他非常尴尬和疲惫。当他进入会场时,他向教育部的人道歉,然后穿着这套服装去开会。 后来,与会者了解到,梅贻琦原本订了一张机票,但就在他离开前三天,他突然有机会乘坐一辆邮车。他有足够的时间考虑这件事。如果他乘坐邮车,他可以为国家节省数百美元。为什么不呢?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退了票,坐邮车回了昆明。我也不想,但是车半路抛锚了,他又要赶会议,只好连夜换车,弄得他很尴尬。还好赶上了,只是形象差了点。 1939年后,受日军入侵影响,昆明物资极度匮乏,联大师生只能简单谋生。一天,一群学生即将毕业。他们邀请梅贻琦给他们上最后一课。梅贻琦很高兴学生们如此信任他,所以他和教务管理部门确定了上课时间。 这一天,该上课了。学生们提前半个小时来到教室,但是上课时间快到了。在梅贻琦来之前,学生们开始有了骚动。就在这时,教室门开了,梅贻琦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然后他走上讲台,瞪着同学,站在那里喘着粗气。 一个女孩上前递给他一杯水,问他去哪里了。梅贻琦笑着对大家说:“我刚刚站在街上我妻子的糕点铺旁边。她去买东西,但她遇到了麻烦。我跟她说我八点有课,她七点半还没回来,我只好离开地摊跑了。不过,今天的零食卖得很好,有钱赚!”梅贻琦笑着说道。 演讲结束后,他脸上带着自豪的微笑,但许多学生默默地擦去了眼泪。本来,我们都知道,梅贻琦是很诚实的。他一当上清华大学校长,就打破以前的规矩,把校长能享受到的补贴全部收回,比如免电话费,免费供应大米面粉,冬天免费拉两吨煤。但就这样,他家的日子过得很拮据。没办法,他老婆只好做点蛋糕卖了养家。梅贻琦经常在下班的时候去接妻子,然后推着地摊车回家,有时候有空就帮妻子卖。 梅贻琦两次迟到的会议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是他人格的反映,也是他为了大众而向业界展现的良心。

寡言君子:梅贻琦

读完《大学与大师》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一直想写写梅贻琦,终于落笔。 第一次了解到梅贻琦,是因为教育系列短片《先生》,其中一集讲的梅贻琦,当时最吸引我的一点是倒不是他的君子,毕竟君子很多,可是他寡言,而我正好也不喜说话。 那时的我,也会因为这个缺点时常质疑自己。所以,在了解到有这么一个人存在之后,实在惊喜! 我很好奇,一个寡言的人是如何成为人人称道的君子的呢? 在学术气息浓郁而人才辈出的民国时代,不说话,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呢? 慢慢了解,才知道, 梅先生的寡言是一种品质,而非一种缺陷。 在1931年清华驱逐校长风波中,梅先生是唯一一个能够获得各方认可,尤其是赢得学生和教授支持的校长。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寡言。如何寡言?他放权,清华要务由教授评议会做决策,每个教授都可以发表看法。自己不参与各种讨论,通常的态度都是“吾从众”。他的任务就是给教授们搬搬椅子、端端茶水。将更多说话的权利给到说话做事的人,教授们感受到被重视、有发言权,当然能更好地出谋划策了。 梅先生的寡言,是淡泊的性格。他不喜欢说 话,并不代表他不会说话。 在校长就职演说时,他曾提出著名的大学大师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每每想起,总有振聋发聩之感。 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另一桩。 一次政府派部队到清华清查,部分学生抢了枪,扣留了团长。结果当晚一师军力荷枪进入校园,负责的同学溜了,20名大多无辜学生被捕。 第二天,梅先生告诫学生们:徒凭血气之勇是不能担当大任的,尤其做事要有责任心。你们领头的人可以规避,我做校长的不能规避。人家逼着要住宿学生的名单,我能不给吗?我只好很抱歉地给他们一份去年的名单,告诉他们可能名字和住处不太准确的...... 梅先生的教学目标很明确,求学时代不鼓励选择政治信仰的左中右,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去辨别自己的人生道路。至于今后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和政治价值取向,那是走向社会的事情。 正因为寡言,所以更不说假话,不说虚伪的话,不恭维人。梅先生的寡言是谨言,是知世故而不世故。他曾说:“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说的力量,远不及做的力量。梅先生爱干实事,肯干难事,能干大事,当之无愧是知行合一的典范! 清华大学教授黄严复曾说,他从一开始研究梅贻琦的时候就在试图找他的缺点,但是找不到,没有像样的缺点。可是要说优点,似乎也没有的振聋发聩的大优点。可就是这样一个朴实、平凡的人,成为了清华永远的校长。 心中有谱,行动有力,寡言,又何妨?

罗琦琦第几集考上清华

第14集。根据查询《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剧情显示,在第14集中,罗琦琦以出色的成绩,考入中国顶尖大学清华大学。《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是由王志勇执导,赵今麦、白宇帆、邬家楷领衔主演的女性青春成长剧,主要讲述少女罗琦琦经历的爱情、友情和身边每个人在生活和思想上发生的变化的故事,于2023年于9月16日在芒果TV播出。

清华大学最近发生了什么事

清华大姐,最一近发生了疫情,正在做核酸,这个疫情必须控制,这都是清华大学最近发生的事儿

最近很火的清华女神是怎么回事?

清华中学文毅,余珊像教委举报重庆会考有假,坑害重庆考生,高考新政策,会考成绩与录取有关。。。

张桂梅教出几个清华北大

女高校训中写道,“上清华揽月,进北大摘星”。粗陵但是,女高目前最好成绩是浙大,这令张校长耿耿于怀。 张桂梅曾花重金请来名师讲课,但是学生表示自己完全听不懂。她也曾试着开放课堂讨论,但是学生没有自主讨论的能力。孩子们一遍遍下死功夫背书,遇到不会的题就干着急上火。但无论孩子怎么努力,就是无岩瞎戚法再进一步。“这个结我们死活打不开。”张桂梅校长说。比成绩更艰难的是保持“不设分数线,不搞培优班,只收想上学的贫困女孩”的宗旨。 在张桂梅的“魔鬼训练”下,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从2011年起,华坪女高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从首届的4.26%上升到2019年神改的40.67%,排名全市第一。曾经差点辍学的山区女娃,通过努力迈进了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实现了更好的人生。

苏运莹生活倒影是讲什么

叙述一个失落的人的某个片段,这个片段投影出了从失落,到倾诉,到明白,最后到勇敢,而这个过程也完全倒影出了每一个平凡的人的曾经,现在或者将来。 1、半山腰上的人眼睛里常含落寞和泪痕。大多数平凡的人都处于半山腰上,而不是山顶。为了生宽猛好活,他们努力向上爬,可是少不了注定要被经历的任何困难和考验。 2、路过你生命的人只有少数是有知举意义的。在这个登顶的过程中,除了那些困难,还有各色各样的人群,很多人选择将自己的接近崩溃的情绪诉说给这些过路人,但只是徒劳。 3、勇敢面对生活,把你的不开心说给他们听。人很多时候遭受挫折、创伤,非常容易想的一件事就是回家,回到爸爸妈妈所在的地方,也不见得他们就能帮到你什么,但呆在他们身边,就会心安和彻底放松。这段独白是苏运莹的妈妈念的,大意就是有心事告诉妈妈,换句话说,不开心的事情,告诉你最爱的人。 苏运莹简介: 1、苏运莹,1991年4月8日出生于海南省三亚市,中国内地女歌手,结业于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2014年,创作出个人第一首原创歌曲《心事》。2015年,获得CCTV-3《中国好歌曲第二季》全国总决赛亚军;同年,凭借原创歌曲《野子》获得“第十六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年度最受瞩目歌曲;同年12月,推出首张个人创作专辑《冥明》。 2、2016年,作为首位踢馆歌手参加《我是歌手第四季》第三期踢馆赛,最终踢馆失败;同年,获得“第16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年度最佳新人奖、入围“第27届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奖。2017年,推出个人翻唱单曲《路过我耳朵的忧伤》;同年,她还为动画电影《蓝精灵:寻找神秘村》演唱了中国区推广曲《蓝孩子》。 3、2018年12月13日,推出第2张个人音乐专辑《幻》。2019年5月慎铅11日,获得音乐先锋榜三十一载荣耀盛典最受欢迎唱作人奖、最佳先锋女歌手五强,而歌曲《在这里请你随意》则获得了原创歌曲奖。

毕业感言优美句子

毕业感言优美句子: 1、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转眼间,大学四年已经过去,回首我的大学生活,一切依然历历在目,我想即使很多年过去,我依然会怀念那时,那天,那人,心怀感激。 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转眼间,大学四年已经过去,回首我的大学生活,一切依然历历在目,我想即使很多年过去,我依然会怀念那时,那天,那人,心怀感激。 2、再回首,是一串充满酸甜苦辣的昨天:昨天,有我们在课堂上的争论;昨天,有我们在球场上的奔跑;昨天,有我们在考场上的奋斗;昨天,有我们在烛光中的歌唱。是啊,昨天,多么美好,多么值得回忆! 3、有谁能挡住时光的脚步,有谁能长留青春的容颜,这一天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了,我们就要面临毕业。大学是人生一个里程碑,里程碑的周围往往有着很多很多的叉路口,而毕业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去选择一条路继续走下去。 毕业前,我们努力了;毕业时,我们流泪了;毕业后呢?让我们将感恩的心、激动的泪和深情的爱 化作虔诚的祝福,祝福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 4、因为大学,我们从五湖四海会聚在一起!四年生活忙碌而闲适,学习紧张而刺激,友情诚挚而纯洁!春去秋回,时光荏苒,岁月带走了我们的稚气,留下了永恒的回忆!大学四年,我们曾经一起走过! 5、四个希冀的春天,我们播种了四次;四个金黄的秋天,我们收获了四遍;我们曾经受了四个火夏的磨砺和四个严冬的考验,请别忘记这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时光。 6、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回想起四年走过的路程,有欢笑、有泪水。曾经年少轻狂,曾经满面风霜。曾经憧憬的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即将落幕。 回想起这四年的生活,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时常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忘不了大一时的军训,忘不了和室友的彻夜长眠。忘不了和同伴一起听课、去图书馆排队。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