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不吼不叫,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2

2020-05-15 09:53:071509758czb62:53 23
声音简介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

正确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可以让孩子具有懂事,亲孝,自理,能力强等特点。孩子的能力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天赋,而且有后天教育的问题,后天的教育可以弥补和改善先天不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意识,这两种教育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一种是过度地保护。认为孩子还小,需要保护,长大了自然会独立自主。殊不知,过度的保护,过度的辅佐,反而让孩子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变得骄横又娇弱;另一种是过于急于求成。在既定目标的约束下,严格要求孩子起床、刷牙、吃饭、作业、洗手、洗衣服……,不满意就会批评数落,弄得孩子没有自信,或者逆反。那么,怎样做到恰到好处地教育,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范围。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希望自己桃李满天下。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校里,学习是主要的;放学回到家里,完成作业是主要的;甚至在周末,家长还会给孩子另外安排一些写作业任务,把孩子送去参加一些补课班。其实,大多数孩子刚开始对只以学习为主并不满意,觉得枯燥,乏味,劳累,可久而久之,也就认同了,麻木了。在学习上,父母老师推一推,孩子就动一动,一放松要求,孩子就会乘机钻空子。为了让孩子学习,有很多父母直到孩子读到高中,仍然离不开孩子左右,成为伴读者。许多家长老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相反对于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打理自己的个人卫生,清理房间,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却完全不加以关注,也不去引导孩子,教孩子去做。时间久了,孩子学习没尽心尽力,该自我服务的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也懒得去做,甚至懒得去关心父母老师每天的辛劳和忙碌。因此,正确认识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范围,才能全方位地在生存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自我服务意识,亲孝意识,主动学习意识,帮助他人意识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要做到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制定目标。父母、老师、长辈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认真听孩子讲话,并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不要动不去就大声呵斥孩子,这样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尊重他的,在孩子被尊重中参与中,制定孩子认为可行的计划与目标。目标最好细化分类。比如文明礼貌类目标可制定为:1.见到爷爷奶奶老师客人,主动问好。2.让别人帮忙要说请;别人帮后要说谢谢!3.客人来访,要向小主人,打招呼,招待,和客人聊天等。只有那些能感受到尊重的孩子,以小主人身份参与的孩子才会举止大方、对人友善、独立意识强。 第三,要珍惜孩子的独立意识。当孩子有独立的要求时,父母要给予支持,这样孩子就会产生自豪和自信之感。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有一种模仿的本能,比如走路、吃饭、穿衣、自整理书包,自己背书包、使用工具等都是在模仿大人的过程中掌握做事的方法,学会工具的使用。可是很多父母,家中的老人,学校的老师,总愿意代劳。本来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由于大人的包办代替,让孩子失去了从小在模仿中学习做事的机会。如果当孩子经常看到自己可以不用动手就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安逸时,便会以为这是大人们应该为自己做的事。这样一来就坏了,孩子慢慢就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因此,在孩子有独立意识的时候,家长老师要及时抓住,珍惜孩子的独立意识,并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孩子的独立意识才会深入地得到发展。 第四,不要过度保护孩子。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喜欢替孩子做事:替孩子削铅笔,替孩子整理文具书包,给孩子准备第二天往学校带的学习用具等,为孩子准备好第二天在学校课间吃的食物,上学走前反复前叮嘱孩子不要忘了带上学用的东西,明明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作业题,父母还偏要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解……其实这种行为,不仅劳累了自己,又不不利于孩子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养成了孩子依赖的心理,甚至孩子没有做好某事时,还会埋怨你没有把某事为他做好等等,多么得不偿失呀。所以,不要总认为孩子小,总怕孩子受伤,总担心孩子做不好!其实孩子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脆弱,父母要改变自己过度呵护孩子的做法。 第五,要鼓励孩子敢于去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孩子是在独立中成长得羽翼丰满的。独自成功地睡觉,让他变得勇敢;独自一人成功的购物,让他变得自信;独自一人在自己受伤后的包扎,让他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独自忍耐,成功地重新获取友谊,让他懂得宽容的力量……敢于让孩子独立地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才会在不断尝试飞翔中获得自信和力量。当他已经拥有振翅起飞的足够勇气时,我们只需要松开手,他便获得了自由,从此蓝天属于他,大地属于他。 综上所述,我想许多家长老师已经清楚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意识的一些方法。不如,我们现在就认真的反思一下吧,找到一些问题,然后去有针对性加以解决。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有哪些方法

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让他们遇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那么你应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思考这类问题?时间长了就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让他们独立的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身上的行为习惯映射的都是父母的日常生活,想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那家长就要在自己的意识上树立以下几点认知: 注意孩子内心的三个动力:干些什么的欲望;得到信任的需要;能作出选择的渴望。 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成为孩子自己,而不是父母的小影子、小尾巴。 父母不是孩子的“手”、孩子的“脚”,更不是孩子的“大脑”,父母仅仅是孩子独立意识的“保护者”。 当孩子说“我自己来”时,就让孩子自己来。当孩子想要“干些什么”的时候,就让他们自己干。这是孩子独立意识的萌芽。 年纪小,不应该是一个依靠他人的借口。越是年纪小、经事少,越应该自己动手干一干。 不要对孩子的“异想天开”、“以下犯上”横加指责。容许孩子“篡”一下权,天塌不下来。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但孩子却经历了新的历练。 给孩子一块安全的“自留地”。在这里,孩子该干什么、想干什么、怎么干、后果如何,都让孩子自己作主。 对孩子独立的业绩及时作出反馈。积极的反馈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家长的意见只是“参考”,不是“指导”,更不应该是“命令”。 当孩子需要一臂之力时,给他应有的支持,也给他留下选择的权利。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培养孩子 从小就要开始;生活上的让孩子自己独自去试着去做;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性?

  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思想上要明确认识,高度重视。   2、在行动上要提供机会,大胆放手。   3、在方法上要因势利导,正面鼓励。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能急于求成,要讲究方式方法。孩子一开始学习吃饭,洗手等等,都是当作“玩”来对待的,家长应正确把握孩子的这种游戏心理,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玩乐活动中提高独立能力。同时,家长还要通过具体、细致的启发和直观形像的示范让孩子循序渐进的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玩具怎么放更整齐,与同伴发生纠纷时该怎么解决矛盾等等,帮助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当孩子犯”错误“时,一定要宽容对待,正面引导,以免打击孩子尝试独立的积极性;当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愿望或做事情有一点进步时,则要及进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孩子进一步作业努力。

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旧有的认知桎梏形成了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人云亦者芦锋云的道听途说使人们不知不觉中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价值观是因谁而组成?世界观是要被他人定义还是去建立自己的信仰体系,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一个答案存在。 尽管时代一直在进步,但老一辈的思想仍然流传于大众心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并非全部会能从这固有的制度中跳脱出来,当一个人被圈养久了,思想被阉割,让琐碎给定住时,随波逐流就出现了,也再也看不到更广的天地。 小时候的课堂里,总有一些老师会说着,好好学习才是根本,不要自作聪明,偏离轨道,创意的奇思妙想常常被否定,孩子完成了被动式的学校教育,可创造力却渐渐丢失。有时能遇见发现并鼓励你发展自己天赋的老师,真的太难得了。 小时候总会听见老人说,女孩要按部就班,要循规蹈矩,要生儿育女,要相夫教子,可是凡事总有一体两面性,在这一面的背后,还有自由与热烈,有走少有人走的路,有不婚不育,崇尚平等和谐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去定义谁,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去要求他人听自己的理论时,已经是在限制对方了。 你应该去看这个世界更首晌多的多面性,去到更宽广又包容的天空,去与星辰聚集,让光可以散发光。当你看的越多,就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是所有哗衡美好的东西都适合每个人,有人喜欢微光;有人喜欢太阳,不是每个人都想要万众瞩目,大众的标准不一定符合你,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演奏―场独曲,平静又悠闲,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条件。人的创造力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其中包括人的独立性、自制力和坚韧性等心理特征。但是,有些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由于不懂得儿童身心发育的规律,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对孩子往往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动手动脑。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性格,这无形中也使孩子失去了许多促进智力发展的机会。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要使孩子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首先家长不要一切围着孩子转,要让孩子从家庭的中心走出来。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家长一般不要代替他去做,凡是孩子说“我能”、“我自己去做”的,就要放手让他自己去尝试。孩子到了一岁左右,一般就有了独立的愿望。当他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往往喜欢独立行走,不要大人搀扶,不到两岁,就要自己拿勺吃饭,到了三四岁,就会常常说:“我自己来。”这种种要求,正是可贵的独立精神。家长只有对这种需耍有足够的认识并予以支持和满足,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要使孩子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家长还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实践。一个孩子只有给他很多探索和试验的机会,以及不害怕他独自在一定的限度内犯错误,才能培养和锻炼他的独立自主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允许他有越来越多的独立性,也就是说父母给他们的约束和规定要逐渐减少,使他有更多的自由去管理他自己的事情。一句话,要逐渐扩大孩子的“自主圈”。父母还应鼓励孩子对自己的事情做出决定。比如,你可以说,“这由你决定”,“你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傲”等。当然,由孩子自己傲出决定的事,必须是与他年龄相适合的。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过程中,有时孩子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愿自己动手。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就要设法启发、培养他自己干的愿望和能力,战胜依赖的心理。当然,对于一些孩子做起来有一定困难的事情,父母可以给予适当的指点,或者给予必要的协助,使孩子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本领,获得才干,增长信心。总之,家长应该克服过分保护孩子的倾向,让孩子多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他的独立性。

如何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以引导学生以“提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 为了改变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应把“突破口”选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上,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 首先,要通过适时的总结,给学生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如有的教师定期总结学生提问题的表现,从中评出“提问题明星”。甚至有的学校,对于提出了确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由校长颁发“金钥匙奖”。 其次,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别,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开始时,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划分为五个层次的递进目标:一是敢提问题;二是能围绕学习中心提问题;三是能提出有份量的问题;四是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五是能在问题解决后又提出新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现有层次,经过与学生本人商量,确定不同的努力目标,并逐步提高层次,使学生尝到思考的甜头,以此带动和形成学生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 2.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其次,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一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二要肯定蕴含其中的正确因素;三要着力地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再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拿不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其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因为敢于向权威挑战是创新型人才的可贵品质。这不妨从破除教师的权威开始:课堂上如果遇到了学生的“节外生枝”或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热情地欢迎,冷静地倾听,认真地分析。如果是确有价值的意见,就应随机应变地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如果学生的主张不对时,教师应引导他们继续深入探究。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多锻炼胆子,吃饭时多多让他向服务员要纸;买衣服时让多他向售货员讨价; 多带孩子出去逛逛; 将讲讲有道理的故事; 给孩子做榜样; 不要娇惯孩子,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父母不要在孩子一遇到困难时就迫不及待地去帮助,比如,孩子摔倒了,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孩子吃饭把饭撒在桌子上,马上就批评孩子,然后连忙给孩子喂饭,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无能,时间长了孩子就孤僻了,又让孩子觉得妈妈是个依靠什么是让家长来就行了。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原则。 独立和自主能力是孩子最高级的心理品质,应该从小开始培养。一个独立性差的孩子,在学校里时常有挫折感,无形中产生“我”不如人的想法,严重影响他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环境。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太小还需要照顾就把孩子成为了孩子的保姆。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思考模式,如果孩子有什么天马行空的想法,父母要允许这些想法的存在,并积极引导孩子,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活动,一起阅读学习,在过程中可以引导式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引导孩子自主思考问题,在思考中获得答案比父母自己讲出来会更好。 其次,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以商量的语气与孩子进行讨论,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依据问题给孩子提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对于这件事,你怎么想的”。逐步引导孩子展开思考。 如果孩子长时间处于思考状态中,父母也不要因一时无法得出答案而着急,要给足孩子思考的时间,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最后即便答错了,也不要责备孩子,应帮助他们正向思考,引导他们发现自己思考时的错误。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