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简答+论述)

2022-05-03 21:28:32素颜姑娘03:34 101
声音简介

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等进行描述与分析,从而揭示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

【答案】B 【答案解析】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关于教育论述的名人名言

答:关于教育论述的名人名言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1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16、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论述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

中国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 在我国,民间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等说法。这些都是最初的儿童教育思想的体现。西汉贾谊在《新书》中记载了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母亲注意胎教的故事。《礼记》的《内则》篇中提出关于小孩子出生后选择乳母的要求以及从儿童能食能言时开始就要进行教育,从小培养儿童的生活习惯、礼节等。《颜氏家训》中提出要注意胎教,小孩子应该从小就要教育,颜之推赞同孔子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说法。朱熹也特别重视胎教,他认为母亲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胎儿的行为,他主张“教之以事”。特别要求乳母必须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的品德。 初创期:康有为是我国儿童公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康有为指出怀孕妇女应该接受胎教,重视体育。其代表作《大同书》极有影响。蔡元培的学前教育论述著作《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在北京青年会演说词》、《美育实施的方法》。他第一次论述了幼儿美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新中国成立之后,学前教育学发展主要经历了1949年--1957年的学习苏联阶段。1958年--1965年、1966年--1976年,因为特殊的历史时期,一度盲目中断和破坏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1976年至今,全面恢复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未来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向,“儿童发展”将成为一个关键词。21世纪将会建立与世界同步同时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 孕育期:西方国家学前教育中,柏拉图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他主张儿童公育,系统的论述了学龄前儿童的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等问题。亚里士多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论点,为以后人类研究儿童教育指出了方向。 萌芽期:学前教育的重要发展时期主要是在近代。英国的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儿童体育、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具体建议。卢梭的儿童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中强调了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他认为婴幼儿的学习能力不是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经验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这种思想对后来的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此,教育从封闭走向了开放。 形成期:福禄倍尔 建立了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培训了第一批幼儿教师。建立了一套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内容、方法。设计制作幼儿园游戏与作业材料,并把游戏和作业确立为儿童重要的活动方式。代表作《人的教育》。蒙台梭利的主要思想认为儿童的成长是分阶段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延伸资料: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维,其主要著作有《心理学》、《人生哲学的评论》、《人生哲学的研究》、《数目的心理学》。 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流派.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儿童智慧的起源》等。

这是论述儿童教育问题的书籍之一 英语翻译

This is one of the books discussing the issues of education for children.

《齐物论》以什么样的言述方式写的

《齐物论》以寓言故事的言述方式写的。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几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 “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需要说明的是,庄子的这种见解是抓住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具有片面性。文章中有辩证的观点,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学观点之中。但是,在他的论述中常常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智慧。文中涉及很多宇宙观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对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齐物论”,即整齐万物之论。庄子提倡齐一万事万物,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动物是无差别的,正确与错误是无差别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样。本篇表现的是庄子对世俗的否定,和对无差别的自由境界的向往。庄子认为,要达到无差别的精神自由之境,就必须超脱世俗观念的束缚,忘掉物我之别,忘掉是非之辩 《齐物论》共有七个主要寓言,分别是:南郭子綦隐机而坐、狙公赋芧、尧问于舜、啮缺问乎王倪、瞿鹊子问于长梧子、罔两问景及庄周梦蝶。 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的对话是全篇的开头部分。在这里,南郭子綦提出了一个“吾丧我”的境界。所谓的“吾丧我”,“吾”是指超脱世俗、进入到高度精神自由的境界、精神得以升华的自我,是精神上的自我,“丧我”的“我”,则是肉体的、现实中的、有名利是非观念的凡人“我”。“丧”是遗落。因而,“吾丧我”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忘掉了物的存在、自我的存在,混同了物我界限,合二者为一体。 接下来,是他对颜成子游谈天籁、地籁、人籁、他着重对地籁与天籁的描述。他对地籁的描述是实写,对天籁的描述则用虚写。他最终要点明的是,声音之所以千差万别,全是由于各孔窍的自然状态所致。所谓天籁,其实就是因任自然的声响。天籁与“吾丧我”的关系在子綦看来,二者同属顺任自然的境界。之后,用人籁和道做了对比,用朝三暮四的猴子来比喻执迷于分辨事物差异的人。在作者看来,与其争辩不休,不如去掉成见之心让别人与“我”心意相通。 接着,作者以尧的故事为引,引出对大道的赞颂。尧制裁小国就如同十日并出,让世间万物都沐浴到他的光辉。大道普照万物也与之同理。在这里,作者将大道置于一切道理之上。 第三则故事写的是王倪对啮缺谈至人超越世俗利害是非的观点。啮缺问王倪是否存在共同的是非标准,即真理标准。对此,王倪用各种不同的动物对居处、味道、美色有各自不同的反应,以此为喻,说明不同的人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对同一事物肯定有不同的是非标准。庄子混同是非,齐一万物的观点在这里论述得很充分,他赞美了至人的超凡脱俗,表现了他对至人精神自由境界的追求。 第四则寓言是长梧子与瞿鹊子的对话,主旨是否定世俗的是非观,主张因任自然,长梧子以梦为喻,说明世俗中人对生死利害的追求实际上就像在迷梦中一样,只有得道的至人才能顺乎自然而清醒地看问题。 罔两问景的故事中作者以变幻不定的影子说明依赖外物而生,无以得到自由的道理,并借庄周梦蝶影子之口提出“物从何来”的问题。影子和罔两都不知道影子所依附之物从何而来,而站在道的角度,万物都从“道”中来,影子依附之物也是如此。 庄周梦蝶这一故事广为人知。这种物我的合一,是一种无我的境界,类似开头“吾丧我”的境界。其文辞之有没,想象之奇幻,深为后人所称道。

体育概论是关于什么的概要论述?

《体育概论》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体育概论》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的整体,它是一昌运行门从宏观上、总体上概括的研究和揭示体育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的专业理论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可使我们正确认识体育的本质,并按照体育的客观规律,科学的指导和实施体育实践,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概论》的研悄搜究内容大多涉及社会领域的耐哗各个方面,因此它是一门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理论课程。

155除以8的竖式

爱的教育采用什么形式讲述谁的故事

日记的形式 叫安利柯的小男孩他的成长故事

论述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杜威赞同“儿童中心”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科目本位”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时候,教师并不能采取“放手”的政策,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论述幼儿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如果孩子实在不听话,我能强迫他按照我的要求做吗? 孩子虽说年龄不大,但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希望父母做自己的知心用友,而不只是长辈,更不希望父母摆出一副长者姿态动辄训斥自己。 所以,今天做父母的,要想改变孩子的所谓“不听话”、“对着干”等逆厉心理和现象,就必须先让自己摆脱传统的教子观念,不要用居高临下的婆态对待孩子,应用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沟通。这样的话,孩子才愿意床父母吐露心声,才能从“不听话”变为听话,从“对着干”变为愉快合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也是一个个体。父母不能一再要求孩子拓照父母的所愿干其自己不愿干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平等地对待孩子。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