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符言第三:赏罚分明,言必信,行必果

2023-06-13 22:20:29大吕说书11:29 2701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29.99 喜点
声音简介

信赏必罚的成语典故

出 处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信:守信 严:严厉 比:比照 走:跑 莫:没有 北:败走 焚:烧 伐:攻打 被;通“披” 越王向文种大夫问道:“我打算攻打吴国,可以吗?”文种回答说:“可以的。如果我们奖赏厚重并且守信,惩罚严厉并且果断,攻取吴国是没有问题的。您要想知道这事的结果,为什么不用焚烧宫室来检验一下呢?”于是,越王就下令焚烧宫室,可是人们当中没有谁去救火。于是越王又下令说:“救火的人,如果死了,比照为抗敌而死给予奖赏;去救火却没有死的人,比照战胜敌人给予奖赏;不去救火的人,比照投降败走治罪。”命令下达后,人们当中有涂抹身体、披着湿衣裳奔向火场的,左边很多人,右边很多人,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必定取胜的趋势。

信赏必罚的出处是什么?

【拼音】: xìn shǎng bì fá【解释】: 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举例造句】: 诸葛治蜀,赏信必罚,彭羕、李严,皆纵横之魁杰,故羕诛而严流。 ★ 章 炳 麟《诸子学略说》【拼音代码】: xsbf【近义词】: 赏罚分明【反义词】: 赏罚不明【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奖罚分明【英文】: Due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will be meted out without fail.

赏信罚必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shǎng xìn fá bì 成语释义 谓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 成语出处 《六韬·赏罚》:“凡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见闻,则所不见闻者莫不阴化矣。”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赏信罚明,赏立诛必 反义词 赏罚不明

信赏必罚

这是韩非提出的执法要求。韩非八赏和罚称为君主手中的“二柄”,是贯彻法令的关键,要使赏罚必信。而且还要注重公平,一律依法行使赏罚。

信赏必罚的成语典故

出 处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信:守信 严:严厉 比:比照 走:跑 莫:没有 北:败走 焚:烧 伐:攻打 被;通“披” 越王向文种大夫问道:“我打算攻打吴国,可以吗?”文种回答说:“可以的。如果我们奖赏厚重并且守信,惩罚严厉并且果断,攻取吴国是没有问题的。您要想知道这事的结果,为什么不用焚烧宫室来检验一下呢?”于是,越王就下令焚烧宫室,可是人们当中没有谁去救火。于是越王又下令说:“救火的人,如果死了,比照为抗敌而死给予奖赏;去救火却没有死的人,比照战胜敌人给予奖赏;不去救火的人,比照投降败走治罪。”命令下达后,人们当中有涂抹身体、披着湿衣裳奔向火场的,左边很多人,右边很多人,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必定取胜的趋势。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出处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中的“果必信”是就是说到做到的意思。 说过就要去做,既然做了就要有个结果,不能言而无信,半途而废。 言而必行。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孔子的意思是说:言必信,行必果,这种普遍得连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一味固执。 楼主的最后的果必信不知道从何而来!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在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我们坚持了,也不会后悔。 造句:古人曾有”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说法,我们作为现代人更应该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答应别人的事必须做到,做到才会有结果(效果,回报等),做到后别人才会更信任你,才会有长期的交往(交易,合作等)。 这句话出自先秦时期记录孔子语录的《论语·子路》,此句全段是: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言必信”讲的是诚信待人。这是一种做人的准则和美德。向别人说出的话或许下的诺言,必须字字千金、掷地有声、一一兑现、句句负责,绝不可言而无信。这是一份责任、一份真诚。这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行必果”讲的是行动必须有成效。这是检验人的恒心和决心的试金石。一个人如果确定要做成一件事,不论会遇有何种困难和阻力,不论需要付出何种努力和代价,都必须要一心一意、全力以赴、持之以恒,确保要做的事高效成功,决不可半途而废,草率收场。这样说话办事的人,必然是一个成功者。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出处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意思是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有了结果必定要守信。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信:守信用。果:有结果。指说出的话一定足以信任,行动一定要有结果。有了结果必定要守信。 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普通人也应该做到的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捕击奸滑,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

出自《东汉演义》第二十七回《三边绩用伏波死》,说的是张堪在任渔阳太守之时捉拿打击奸诈狡猾之徒,赏罚分明,恪守信用,无论官民都很高兴被他所用,为他效力。

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求翻译

回答和翻译如下: 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披坚执锐,面对困难不回头,身先士卒,奖赏一定行罚必信。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