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018集 卷一 阴饴甥对秦伯(白话文精读)

2023-11-21 16:23:09龙庙山精品故事20:17 6891
声音简介

阴饴甥对秦伯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古文观止 《杂说一》是第几卷第几章?

第七卷第十八章。

"饮鸩止渴,甘之如饴"是什么意思?

"饮鸩止渴,甘之如饴"的意思是:喝毒酒来解渴,像吃了糖一样甜。

饮鸩止渴,甘之若饴什么意思

1、意思: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2、解释:鸩是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 甘指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3、出处:《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扩展资料: 鸩是一种中国传说中的毒鸟。形象为黑身赤目,身披紫绿色羽毛,喜以蛇为食。 它的羽毛有剧毒,放入酒中能置人于死地。《汉书》中记载,汉惠帝二年时期,齐王刘肥入朝,惠帝对其礼遇有加,结果遭到吕后的不满,便令人赠鸩酒意图谋害。 此鸟以蛇为食,应是指大冠鹫,古人以为它多食毒蛇,羽毛中必亦含有剧毒之故。 甘之若饴是一个成语,拼音gān zhī ruò yí,基本意思是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出自宋·文天祥《正气歌》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明史·桑乔等传赞》:“言者踵至,斥逐罪死,甘之若饴,而不能得君心一悟。”。

古文观止里的成语 什么观止成语

叹为观止 【拼音】:tàn wéi guān zhǐ 【释义】: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流畅;读后让人~;连声叫好。 叹观止矣 【拼音】:tàn guān zhǐ yǐ 【释义】: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 探观止矣 【拼音】:tàn guān zhǐ yǐ 【释义】: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古文观止 卷十一 翻译

苏轼每次都《诗经》到......都是天下的贤才,就足够以此为乐了 苏轼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这一定是对此道感兴趣,轼愿意洗耳恭听... 你也没有上下文,只能这样了

古文观止分为多少卷,各选自什么

共12卷。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包括《左传》34篇 ,《国语》11篇, 《公羊传》3篇、 《礼记》6篇, 《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

古文观止的止是什么意思,观止

应该是停止的意思。 观止,指看到这里就可以休止了。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季札 ﹞见舞《韶箾》者,曰:‘……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甘之若饴和甘之如饴?

甘之如饴gān zhī rú yí ㄍㄢ ㄓ ㄖㄨˊ ㄧˊ 比喻乐意承担艰苦的事情,或处于困境却能甘心安受。如:「虽然半工半读很辛苦,他却甘之如饴。」也作「甘之若饴」。

“古文观止”和“叹为观止”中“观止”什么意思,是不是一样?

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古文观止”和“叹为观止”中“观止”的意思是一样的。

秦伯末还是秦伯未?有谁知道?

秦伯未 秦伯未,中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