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037集 卷二 楚归晋知罃(白话文精读)

2023-08-31 13:28:32龙庙山精品故事13:52 2620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20 喜点/集
声音简介

通过楚王与知罃的对话,反映了知罃什么样的思想?

通过楚王与知罃的对话,反映了知罃对祖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知罃在楚被囚九年,没有挫折英锐之气,没有磨灭果毅精神,不愧是那个时代的勇武之士与忠贞之臣。本篇中,楚王连发四问,知罃连作回答。 问答紧凑,没有迟疑与间歇,一往一来,言辞话语生动展示出知罃的精神面貌和高尚志趣。 面对楚王的第一问,知罃心志坦白,不迁怒,不委过,敢于检点自己的“不才”,事实上驳回了楚王计较私怨的话题。对楚王的再问,知罃认为,交换俘虏是国家间的对等关系,谈不到对楚王个人感恩戴德,这又委婉地驳回楚王要求报答的提问。对楚王的第三问,知罃是有原则的,他的态度严谨而明朗,不卑不亢,他认为自己对楚王无私怨可言,所以无怨可报;楚王对他无私德可言,所以无德可报。对楚王的第四问,知罃的答辞则语重千钧,表示出守志不渝的精神。知罃自认,活得忠勇,死得壮烈,成为一个志行高尚的武士,这就是对楚王最好的回报。 文章着力记述知罃坦荡磊落的言辞,用心全在表彰他历经九年囚禁,不改忠贞报国之志,成为光照史册的楷模。知罃的全部答辞,恭谨严肃,勇毅自重,有理有节,朴素无华。虽然身在缧绁,仍不失威仪;辞令虽然简短,却于君国大事、个人生死荣辱取舍分明。

古文观止 《杂说一》是第几卷第几章?

第七卷第十八章。

成语楚材晋用可不可以写成楚才晋用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保 【楚才晋用】比喻用才不当。 【楚材晋用】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

楚才晋用指谁为晋所用?

具体不是哪个人,但在典故里意指伍举,伍子胥的先祖春秋时,楚国有一个大夫叫伍举。一次他的岳父王子牟犯了法,偷偷逃跑了,有人说是伍举私下报的信。谣言一传开,伍举惊惶起来,就跑到郑国去避风。过了段时间,又想去晋国。正好此时楚国大夫声子出使晋国,路过郑国,遇上了伍举。声子知道了伍举的事后,对他说:“这样吧,你先去晋国住一段时间,我找个机会叫你早日回国。”声子回到楚国后,和宰相子木见了面。子木问他:“晋国大夫和楚国大夫相比,哪一国的强?”声子说:“晋国有才能的大夫不少,但是大部分是从楚国去的。因为楚国不会利用人才。过去楚国几次被晋国打败,就是因为有这些人替晋国出谋划策。”子木听了若有所思。声子接著又说,伍举出逃是因为别人的谣言,假如不请回来,楚国又将失去一位人才,子木接受了他的建议,不久伍举又回到了楚国。“楚才晋用”比喻人才外流。

大一学生 想读一些古书 诗经 楚辞 周易 世说新语 古文观止 三国演义

史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小说:《浮生六记》《儒林外史》 哲学类:《道德经》《菜根谭》 经典:《墨子》《孙子兵法》 闲时可以读《聊斋志异》

晋书卷四十八译文

为什么不自己去翻译 呢?

晋文公和楚王的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你把原文给拍下来我看看啊,要不怎么知道你这问的是什么?

楚才晋用的出处

声子深为伍举的才能所叹服.后来伍举的岳父王子牟犯罪逃跑,有人造谣是伍举通风报信.伍举无奈,逃奔郑国.这时声子因公被派往晋国,途径郑国,两人郊外相遇,“班荆道故”。声子听了伍举的申诉,甚感不平。他让伍举先到晋国暂住一个时期。办完公事,声子即刻去见楚“令尹”(相当于宰相)子木。当子木问道:“晋大夫与楚孰贤”时,声子先以“晋卿不如楚”取悦子木,接着便道:“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然后陈述史例,晓明利害,终于说服子木,招回伍举。

关于楚晋的成语

晋用楚材 [jìn yòng chǔ cái] 基本释义 指一国聘用别国的人材。 褒义 出 处 清·严复《按语》:“国之官事,晋用楚材,古今有之,而未闻监榷之政付之他国之吏者也。”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楚材晋用 成语接龙 材茂行洁 洁己从公 公私兼顾 顾盼神飞 飞刍挽粒 粒米束薪薪桂米珠 珠槃玉敦 敦风厉俗 俗不可耐 耐人咀嚼 嚼墨喷纸

晋文公和楚王的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你说的可是退避三舍的故事? 退避三舍的道理就是:人应当重诺守信,知恩图报,言出必行。 反正就是三个字:讲信义!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