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3编 论述题模考演练(下)-2020年厚大法考-理论法-主观题冲刺-高晖云

2020-09-12 20:18:28厚大法考官方81:59 1357
声音简介

2020年理论法高晖云的理论卷书什么时候出?

12月底就出了啊!还不赶紧买~这都二月份了

简述推理的心理模型理论。

Johnson-Laird提出的阐述推理内部过程的理论。依照这个理论,三段论推理的第一步是构成一个将两个前提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的心理模型。这种心理模型相当于前提中所述事件的知觉或表象。在这些前提基础之上构建起来的心理模型通常提示某个结论。然后通过搜索与该结论不相容的其他替代的心理模型来评价该结论的真实性。如果搜索不到,即没有足以破坏该结论的对前提的其他解释,那么这个结论就是真实的。所有上述推理的过程均依赖于工作记忆的加工资源,并且受制于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因此,构建心理模型是一个费时的工作。并且有些前提的形式不允许对其信息立即作出整合,因而构建心理模型需要进行一系列有赖于工作记忆的加工。总之,在心理模型理论中,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心理模型是三段论推理的关键。

理论法高晖云老师在厚大授课多久了啊?

据小编了解高晖云老师2016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厚大讲授理论法了,至少4年了

见义智为与见义勇为的辩论分别从那些观点论述?

从智慧和勇敢

论述一个观点怎么做

一.论证思路的定义 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其语言表述形式是:作者先......然后.......接着......再.......进而.......又.......然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或者提出什么倡议等等)。论证的过程越复杂,步骤越多,这些词运用得越多。 其中“作者先后做的事”,主要包括以下12种: 开头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 1.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观点,提出了什么观点? 2.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是否提出了几个分论点,通过直接论证分论点,间接论证中心论点? 3.过渡——作者是否运用过渡句,引出论据? 主体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六件事: 4.选择论据——引用了什么内容,充当什么论据? 5.确定论证方法——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6.选择阐述角度——从哪个角度(正面还是反面); 7.深入剖析增强论证力度——作者举出事实论据后,是否对论据进行了剖析说理? 8.追加比喻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又运用比喻论证对文章的观点进行了阐述? 9.追加推理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运用推理,对自己的观点再次进行...

赞同别人的观点论述精妙的成语

杂;善,不坚持自己的说法【颠头播脑】。多用以表示赞同。多用以表示赞同。 【和而不唱】。 【闻风响应】: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 【颠头耸脑】:说:点头晃脑。 【杂伏局然相许】。 【点头称善改枯】:各种各样的、赞赏核厅洞:好。同“颠头播脑”:道:点头晃脑: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赞赏。 【云集响应】。表示赞同,表示赞同和支持:赞同别人的意见。纷纷表示赞同

救猫的观点论述

救猫的观点论述如下: 我方观点是,博物馆着火应该救猫。首先,我方认为我方认为名画,即艺术品,它的价值就体现在它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和心理领域的影响,并非以物质的形态长期保留;而猫则不同,猫是一条鲜活的生命,生命的价值是无法用任何手段去衡量的。 其次,我方认为,名画固然宝贵,可它若是只是一直放在那里,它本身所蕴含的价值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但它如果为了拯救一条鲜活的生命而牺牲,这便是艺术的升华。比蒙娜丽莎更美的,是正在燃烧的蒙娜丽莎。可以说,一幅不被大多数人所知的画。 因这一事件被人们所知晓,有更多的人记住了它,并去了解了它,这难道不更能体现出其价值吗?再者,世界上的艺术品千千万,不会因为一幅画被毁而损失什么,一幅画没了,我们仍然还有千万幅画,可是生命却不能这样计算,艺术是一定人的造诣。 而生命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对于生命,我们应该更能感同身受。无论在任何时候,生命都应该高于艺术,因为艺术本身就是生命价值的表现。做个假设,如果在战争年代,温饱都成问题,每日战火连天,人人自危,谁还有心思搞艺术创作呢?再次,再从我们个人角度出发来看。 目睹一只小猫被火活生生烧死和一副画被烧为灰烬,所带来的冲击是不一样的。再从切身利益出发,你救了画,画就能变成你的么?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你或许可以因此获得良好的声誉,但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没有人会过多在乎这些虚名,任何热搜都难以维持一周时间。 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你?而你却要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时不时闪现出火场中那双怯生生的眼睛,而无法忘记它给你带来的震撼。最后,我想说 对于生命,我们没有任何手段对其进行赋值,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敬重和爱惜每一个生命。

2020年理论法高晖云的先修课程开始了吗?

先修课程只有民刑,理论法直接可以从强化阶段开始扎实复习哦~目前好像还没上传,具体时间可以咨询官方

论述老子关于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论

无为而无不为 理解: 无为:不违背规律做事。无不:全部、都、没有不 本句意思: 不违背事物规律去做事,进而没有完成不了的事情。 我个人感悟: 只要遵从个人兴趣和事物规律去做事情,那你就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做好了后,别人看你出色就会要求你进步,你进而做到更高的位置,进而做新的上层工作。等你依照兴趣遵循规律的这样循环往复的向上努力时,你就会做得越来越好。做得越好,你就可能做到最高的位置。你到了那个位置再依靠兴趣和规律做事,你就会发现,原来所有的事情在这个规律下都做好了。 这句话,需要感悟。无为而无不为的确是大智慧。它里面有遵循规律的那种波浪似的前进。还有循环往复的意义。深刻理解,用心体会,你会学到更多。

在《论语十则》中,论述‘从师之道’的是哪一则

“因材施教”阐明了为师之道,“有教无类”论述了为师之道. 学而不厌,毁人不倦.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