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客观题-背诵卷【理论法】专题01:法理学(04)

2024-01-22 10:19:29法考辅导83:52 2523
声音简介

【幼儿教育问题】听教育专家说,小孩在小时候背诵一本古书对以后非常有用,比如让孩子背诵《论语》、《老子

一下子就背诵《论语》《老子》对现在小孩来说可能有点难度,现在小孩接触的知识多了,不像古代读书人从小就一门心思啃书。不过可以考虑从《千家诗》、《百家姓》等这些启蒙读物入手。我是比较赞成小孩小时候有兴趣读一点这些通俗易懂的古籍的,这也是一种文化熏陶。效果可能一时看不出来,但是润物无声,小孩将来很有可能因此受益。

小学生要求背诵的论语有哪几句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听老师怎样教孩子背诵论语

其实老师都会教一些学校那些方法去背诵论语是商业,应该好好总结一套自己吃,适合自己的。

2020-11-04

教育家陶行知言论,和孩子相处应该把握的六个关键点 教育家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1.倾听 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孩子自有其看待世界的方式,倾听意味着尊重,忽视意味着否定。用心倾听,你就会发现,孩子其实什么都懂! 2.示爱 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用自己的行动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关怀。 3.参与 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共同去完成一些事情,让孩子去参与一些事情,知识、能力、品质就都跟着来了,让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也不做,就是毁灭孩子。 4.肯定 陶行知的一位朋友,因为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闻后说道:“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他亲自到朋友家,带那个小孩到修表店,孩子十分兴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师傅修表。发现孩子的价值,不要用自己狭隘的价值观去衡量孩子的一些行为。 5.信任 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孩子不是你的提线木偶,牛不吃水强按头是不行的。孩子的大小事情家长都要伸手干预,是一种非常不尊重孩子主体地位的行为,不如解放自己焦虑的内心,还孩子自由。 6.引导 一次,陶行知见一个男孩打同学,便阻止他并叫他到办公室。见到男孩,陶行知拿出一粒糖说:“奖励你,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我却迟到了。”男孩不敢抬头。陶行知又拿出一粒糖:“我阻止你,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迟疑的接过糖。陶先生接着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很有正义感,再奖励你一颗糖。”男孩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打人。”陶校长笑着说:“你已认错了,再奖励你一块糖!”说教只能是自说自话,引导孩子自己辨别善恶是非,才是教育到了实处。

2020-09-04

《印度安人的麂皮靴》读后感 这本书写的是莎尔和爷爷,奶奶去寻找妈妈,在旅途中莎尔一边回想和妈妈生活的日子,一边给爷爷奶奶讲菲比的故事。菲比是一个想象力爆表的女孩,有一天,她的妈妈也离开了,后来她的母亲又回来了。讲完故事后,因奶奶病重所以十四岁的莎尔自己开车上了山,后来被警察抓了起来。警察先带莎尔去了妈妈的墓地,然后再把她送回了爷爷在的地方,回来后才知奶奶过逝了。 这本书里有一句格言:“不要急于评判他人,除非你已穿上它的麂皮靴走过两个月亮”。意思是不能随意评判别人,除非你在他的角度经历了他的事情。书里有几处细节分别是菲比轻易地评判了她的妈妈,认为妈妈被绑架了,和“疯子”在了一起,实际上是妈妈自己离家出走,而“疯子”是妈妈的私生子;莎尔轻易地评判了自己的妈妈,认为妈妈因为失去了孩子而离开了家,实际上是意见得不到重视而“逃跑”了;英语老师和红头发护士姐弟俩也被她们(莎尔和菲比)轻易评判了,认为她们是杀人凶手。。。。。。 在现实生活中你有评判他人或是被他人评判过吗?如果别人评判你会如何做?

今天老师说要背书论和画论,求推荐那些比较值的背诵

要理解,背有啥用。。

我的女儿是04年阳历9月13日01点30出生,起名王婷,请问好吗

玉婷吧?亭亭玉立

青春 席慕容 这首诗可以配什么音乐呢?具体每句话该怎么朗诵表现?专业一点客观一点的回答,谢谢

申论需要背诵嘛?

申论复习的时候也需要背诵的,主要背诵一些公文的套路,一些写作的开头和结尾

论语十二章背诵口诀

论语十二章背诵口诀如下: 方法一:每章可选开头内容关键字词,作为提示语记忆点。 一、1~4章1学2省3志4温故(把数字也念出来)。 二、5~8章5思6贤 7知8饭疏食(把数字也念出来)。 三、9~12章9师10逝11帅12仁矣(不念数字,谐音:老师是很帅的人唉)。 方法二:按照选文先后组合。 1~2章子曰《学而》曾子省。 3~5章《为政》有龄温故学。 6~7章贤哉回也知《雍也》。 8~9章饭疏食三人《述而》。 10~11章逝者《子罕》夺帅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