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专题 | 中秋朗月照书家

2023-06-16 01:47:40Hi子曰07:31 2713
声音简介

【要点提示】

       中秋将至,王献之、米芾、宋徽宗三位写中秋的书法大神伴一轮明月,助我们共悟书道。


【标题图片】

宋 米芾 临王献之 草书 《中秋帖》


宋 米芾 草书《中秋登海岱樓作

目窮淮海兩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宋徽宗 瘦金体 《闰中秋月》局部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
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夜助婵娟。
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五经中春秋全文朗读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1] 之一。第一部华夏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成为经书比《诗》、《书》、《礼》、《乐》这四经为晚。李学勤先生强调:“我们不说《易》、《春秋》进入经的时间一定和《诗》、《书》、《礼》、《乐》一样早,可是不会像很多人说的那么晚。因为他们认为《易》、《春秋》之所以进入‘经’,是因为孔子晚年好《易》,他修《春秋》,后来《易》、《春秋》才成为经。[1]   《春秋》经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其中成于先秦的较著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最初原文有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在   春秋左氏传传   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经”,《左传》新增内容作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左传》30卷;   《公羊传》11卷;   《谷梁传》11篇;   春秋谷梁传   《邹氏传》11卷;   《夹氏传》11卷。   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公羊传和谷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和谷梁传讲“微言大义”,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有人认为有些内容有牵强附会的嫌疑。左传以史实为主,补充了《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一些纪录和《春秋》有出入,有人认为左传的史料价值大于公羊传和榖梁传。   至迟自西周起,就有太史记载国家大事;在每一季的开始,一般要写“春”到“秋”四季的季节。但古人重视春季和秋季,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罢。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谷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止,为二百四十二年,《左传》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相传《春秋》之书出于孔子之手,旧时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但后世亦有不同说法,清人袁谷芳《春秋书法论》说:《春秋》者,鲁史也。鲁史氏书之,孔子录而藏之,以传信于后世者也。石韫玉《独学庐初稿·春秋论》也说:《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春秋》共十二公之事,历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笔而书者必更数十人。此数十人者,家自为师,人自为学,   春秋公羊传   则其书法,岂能尽同?虽然春秋之作者有争议,但其经过孔子之手修而改之,则无大异。事实上,春秋作为一鲁国的史书,其作用早已超出史书范围,春秋用词遣句“字字针砭”成为独特的文风,被称为春秋笔法,为历代文代史家奉为经典。《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现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字(张说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说见《公羊传·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记。   因为《春秋》是粗线条的笔墨。为补这一遗缺,后来又出现以春秋为主本的《传》,即现今流传下来的《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和《春秋左氏传》三种,并称春秋三传。《传》的《春秋经》文字基本上相同,也有一些差异,传文按年合并,先经后传。   “春秋三传”的侧重是有区别的。《谷梁》、《公羊》两传侧重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左传》则侧重历史细节的补充。李学勤先生坦承:“要找‘春秋大义’的话,要找《公羊》、《谷梁》。我个人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一点,今天还必须承认,因为《公羊》、《谷梁》的研究肯定会提供我们对于儒家很多重要观点的认识,这一点可能是《左传》反而做不到的。”[1] 但,《左传》里面有学术,《左传》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基础。

秋天的照片一

秋天的照片这里有一张

中秋节漫画 求照片

平分秋色照样子写成语

左右手。一分为二。四分五裂。鼎立之势。划江而治。不相伯仲。棋逢敌手。不相上下。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各取所需。 有得有失。各得其所。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求同存异。半斤八两。实力相当。难辨雌雄。毫厘之间。 巅峰对决。动态平衡。和谐使命。针尖对麦芒。

关于秋天诗朗诵

落叶 叶一落 秋天就快走了 落叶是冬的请贴 叶一落 阳光就淡了 落叶是阳光浸泡的茶叶 叶一落 雪花就快来了 落叶是雪花的表姐 该走的走了 该分别的分别 该恬静的恬静 该书写的书写 该来的将来 该迎接的迎接 ============== 秋 自从秋来了之后 天就高了 云就淡了 气就爽了 果实只剩下甜了 叶子光剩下香了 牛羊全变肥了 田野全变成画了 乡村全是美的风景了 ——这就是秋的天下呀 在白花花的棉瓣上 秋是洁白的 在沉甸甸的谷穗上 秋是金黄的 在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上 秋是紫色的 在挂满小灯笼似的枣树上 秋是红色的 在一畦一畦的菜地里 秋是绿色的 在汩汩流动的的清溪里 秋是蓝色的 呵,自从秋来了之后 十月就乘着歌声的翅膀飞来了 花朵就伴着新婚的倩影开起来了 微笑就挽着欢乐的音符舞起来了 红旗就随着红霞的风景升起来了

小学中秋节诗歌朗诵

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小学中秋节诗歌朗诵

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天朗气清是不是秋天的成语?

你好,天朗气清多用来形容天气清爽,也可以用来形容秋天。[读音]tiānlǎngqìqīng[释义]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例句]今日天朗气清,很多老人都出来散步。[近义]日丽风和和风细雨[反义]和风细雨暴风疾雨日丽风和天昏地暗风雨如晦[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天高气爽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示例:其日,惠风庆云,真是昌期应运,太平景象,自然迥别。(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八回)

天朗气清是不是秋天的成语

天朗气清:意为天、色明朗,大气清和。语出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佑胜教塔》:"每值天朗气清,塔影垂映於 白河 。" 天朗气清不是专用于秋天的词语,但可以用来形容秋天的天气。 天朗气清是描写秋天景色的成语天朗气清 天朗气清 发音 tiān lǎng qì qīng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朗:明朗。今义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中秋节诗朗诵

1、海明月涯共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明月共潮 3、江畔何初见月江月何初照 4、闻规啼夜月愁空山 5、青明月几我今停杯问 6、同望月何处风景依稀似 7、空言绝踪月斜楼五更钟 8、弓满月西北望射狼 9、秦明月汉关万征未 10、共看明月应垂泪夜乡五处同 11、春风绿江南岸明月何照我 12、床前明月光疑霜 13、晓镜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