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诗经.小雅.采菽

2020-10-04 11:24:48朗月讲堂05:06 2986
声音简介

采菽(shū)采菽,筐之莒(jǔ)之。君子来朝,何锡()(yǔ)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ɡǔn)及黼(fǔ)。


觱(bì)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旂(qí)。其旂淠(pèi)淠,鸾声嘒(huì)嘒。载骖(cān)载驷(sì),君子所届。


赤芾(fú)在股,邪幅在下。彼(fěi)交(jiǎo)匪纾(shū),天子所予。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zuò)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汎(fàn)汎杨舟,绋(fú)纚(lí)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pí)之。优哉游哉,亦是戾(lì)矣。




菽(shū):大豆。

筐:方形盛物竹器。筥(jǔ):亦筐也,方者为筐,圆者为筥。

君子:指诸侯。

锡予:给予。锡,即“赐”。

路车:即辂车,古时天子或诸侯所乘。

又:还,追加之意。


玄衮(gǔn):古代上公礼服,毛传:“玄衮,卷龙也。”黼(fǔ):黑白相间的花纹。

觱(bì)沸:泉水涌出的样子。槛泉:正向上涌出之泉。

芹:水芹菜。

旂(qí):绘有蛟龙的旗帜。

淠(pèi)淠:旗帜飘动。

鸾:一种铃。嚖(huì)嚖:铃声有节奏。


骖(cān):一车驾三马。驷(sì):一车驾四马。

届:至,来到。

芾(fú):蔽膝。

邪幅:裹腿。

彼交:不急不躁。彼,通“匪”。交,通“绞”,急。纾:怠慢。

只:语助词。

命:策命,此处是策封之意。


申:重复。

柞(zuò):木名,即栎树。

蓬蓬:茂盛貌。

殿:镇抚。

攸:所。同:聚。

平平:治理。

率从:遵从。指左右随从君子来朝。


泛泛:随波漂流貌。杨舟:杨木做的小船。

绋(fú):粗大的绳索。纚(lí):系。

葵:借为“揆”,度量。

膍(pí):厚赐。

优哉游哉:悠闲自得的样子。

戾(lì):安定。

南宫采菽扮演者是谁?

南宫采菽是无罪所著修真小说《剑王朝》中的角色,没有扮演者。

菽水之欢是什么意思

菽水之欢的意思: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拼音】[ shū shuǐ zhī huān ] 【近义词】菽水承欢 【造句】菽水承欢,一孝能存千古味;糖箫满市,几声吹暖二人心。 菽水之欢的近义词 菽水承欢 【拼音】[ shū shuǐ chéng huān ] 【解释】菽:豆类的总称。承欢:侍奉父母,使之欢喜。指子女尽孝道,供养父母。 【近义词】菽水之欢

菽水是什么意思

【词目】菽水 【拼音】shū shuǐ 【注音】ㄕㄨ ㄕㄨㄟˇ 【释义】豆与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语出《礼记·檀弓下》:“ 子路 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 孔子 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后常以“菽水”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 宋 陆游 《湖堤暮归》诗:“俗孝家家供菽水,农勤处处筑陂塘。”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四方执经者,户履常满,而菽水之供倚办十脡。”

菽水是什么意思?

语出幼学琼林。菽水承欢,菽:豆类的总称;菽水:豆和水,指最平凡的食品;承欢:博取欢心,特指侍奉父母。用豆子和水来奉养父母,博取父母的欢心。意思是身虽贫寒而尽心孝养父母。来自于《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下一句合起来就是用菽水来博取尊亲的欢喜,让老人颐养天年,这是贫穷人家奉养父母的天伦之乐。训以义方,父亲应当教育子女做人的法则规矩,这是贤父爱护儿子的心意。绍箕裘是说继承父辈的事业,才能够昌盛后嗣,把先辈的事业发扬光大,方不辱父母的声名。具庆下是父母都健在的代称;重庆下是祖父母及父母皆在堂的意思。善为子孙计谋,称为燕翼;能继承先贤的子孙叫做象贤。

菽水之欢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shū shuǐ zhī huān 成语释义 菽:豆类的总称;菽水:指普通的饮食。指供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奉养父母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菽水承欢 成语例句 元·高明《琵琶记·蔡宅祝寿》:“入则孝,出则弟,怎离白发之双亲?到不如尽菽水之欢。”

死神动画222集对应哪集漫画?

应该是331

为什么有神222

人的本性是知道有神的,除非人心悖逆,故意不认识神。

公元222年发生了什么事?

吴国建于公元222年 马超死于公元222年,是病死的,后面的全是罗贯中编的,虚构出来的。 公元222年,刘备遣将军吴班、陈式督水军进入夷陵地区,锁江东西岸;自己带领步兵主力,准备夺回南郡

4399、222小游戏

大玩国、7k7k小游戏、2144小游戏

不辨菽麦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bù biàn shū mài 成语释义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比喻脱离实际,缺乏常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愚昧无知,目不识丁 反义词 博学多才,学富五车 成语例句 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郭沫若《银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