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中轴路前朝部分

2020-10-07 10:31:41阿坤一勺言11:40 38
声音简介

朝天宫的来历是什么?

朝天宫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筑的冶城,夫差在此冶铁铸剑;三国东吴皇帝孙权在此设置冶官,将冶山作为东吴制造铜铁器的重要场所;[1] 晋代建冶城寺,唐代改建太清宫,五代十国时期吴王杨溥于其地建紫极宫。北宋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年间,改名祥符宫,若干年后改名天庆观,元代元贞(1295年~1296年)年间,改名玄妙观,后改名为大元兴永寿宫;明洪武年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赐名为“朝天宫”,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清末,朝天宫改为江宁府学和文庙;民国35年(1946年),国民政府将首都高等法院设在朝天宫;建国后,朝天宫被设置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1956年评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宫心记是哪朝的

电视剧宫心计是唐朝的

朝天宫的介绍

朝天宫坐落在鹭峰山下,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百庄境内,凤岭对面鲤鱼朝天的风景地上,故此得名。山岭抱殿,溪流环绕庙宇,宝殿坐南朝北,周围绿树成荫,花语鸟香,小桥流水,环境清幽,是一处难以多得的风水宝地。朝天宫始建于妈祖神灵鼎盛的明朝,原来是一座小宫庙,只供奉妈祖神像。后来,铁炉、坐厝、山上、西庄、百庄、香山、坑口七个自然村联合扩建宫殿,增加供奉玄天上帝等神像,祈求神灵庇护七村的安宁和兴旺,所以朝天宫也叫七铺宫,也就是现在的七境朝天宫。

朝天宫的介绍

朝天宫位于江苏南京市水西门内。相传该处原为吴王夫差坦轮裂所筑让闭之冶城,晋建冶城寺,唐改太清宫,五代吴王杨溥于其地建紫极宫。宋大中祥符(1008~1016)间,改名祥符宫,续改天庆观,元朝元贞(1295~1296)年间,改额玄妙观,寻升大元兴永寿宫。另还有福桐者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朝天宫。

北京故宫中轴线由来

  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线,越过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中央,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   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名,意为“世界中央之国”一样。城市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后面为市场,即“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因此在城市布局上成为世界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   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建筑在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

北京故宫中轴线由来

  北京中轴线是自元代至今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建筑的对称轴,北京市诸多建筑亦位于此条轴线上。   在元代,元大都城墙即为左右对称,南边正门丽正门即在中轴线上。皇城坐落在中轴线上,也是左右对称的。   但自皇城以北,中轴线向西偏斜2°。在这个偏斜中轴线上的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200多米,而元大都的钟鼓楼已向西偏离子午线近300米。这个偏斜的中轴线顺延270余公里后,即为忽必烈入主中原前的国都元上都(今锡林郭勒正蓝旗兆奈曼苏默)。   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故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建筑在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

清朝后宫的宫殿有哪些

我只知道几个:乾清宫、坤宁宫、景仁宫、景阳宫、慈宁宫、养心殿。肯定还有很多滴,再找找!

几个关于清朝后宫的故事。谢谢!

你可以去查查,我知道的有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皇太极与海兰珠的故事。漫画《妃夕妍雪》讲的是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小说好多, 《大清遗梦》:琉璃薄苏/著 《福临我心》:一笑红尘/著 《安静的开始,安静的结束》:蕾云/著 《穿越时空之绝色神偷》第一部:晓丹叮咚1/著 《也无风雨也无清》:莳薇/著 《梦续三百年》:孤单的兔子/著 《怜花落董鄂妃传奇》:良尔之/著这个不错! 《我是董鄂妃??》:落日余晖/著 还有《宛妃传》这个好棒!! 以上是顺治与董鄂妃的 以下是海兰珠与皇太极的 《大清后宫》西岭雪/著   《那海兰珠》拉费比尤/著   《竟夕起相思》萱雪/著   《大清第一王妃》 艾小喵/著   《皇家童养妃》魅清/著   《霓裳欲断肠》 凝珠/著   《海月明珠》 夜惠美著   《穿越大清初年》 雪兰悠/著   《清穿之猗兰小筑》 皎月初斜/著   《世间情深至兰极》 冰水中的鱼/著   《关雎凤仪》 庄生梦蝶/著   《独步天下》 李歆/著。。。。

清朝后宫

那时候的审美观和现在不同。比如现在以瘦为美,那时却认为不够有福。 看光绪几个妃子的照片,瑾妃跟个猪头似的,似乎不可思议。不过再看看赛金花的照片,就没什么想不通的了。说明那时上至宫廷,下至民间,以所谓的“福态”为美是一种时尚。 直到民国的时候,还是认为圆脸(现在所谓的大饼脸)为美。看看那时的广告牌子就知道了。

清朝后宫生活

清代皇帝于每天晚膳时,决定哪个妃子侍寝.每个妃子有一个绿头牌,牌面上是妃子的姓名.备晚膳时,敬事房太监将几十块绿头牌放在一个大银盆中,谓之膳牌. 皇帝用完晚膳,太监举牌跪于皇帝面前.若是皇帝没有兴致,则说"去".若有属意,则拿出一块牌子,扣过来,背面朝上.太监拿过此牌,交另一名太监,这位太监专门负责把妃子背扛到皇帝寝宫来.该妃嫔入宫后,由皇帝脚下钻入被中,敬事房总管与驮妃的太监立候于窗外.如果时间太久,则总管必高唱"是时候了".若皇帝不答应,则再唱,这样反复3次.皇帝命太监入内,妃子仍由皇帝脚下退出,由该太监再背回去. 当皇帝与妃嫔行房后,总管跪地请命"留不留?",这问皇帝是否留嗣.若皇帝说"留",即在册上注明某年某月某日某人,用来作为该妃妊娠的证明;如果不留,该太监即取该妃身上某穴道按捺,这样就可以使她不孕.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