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三峡》郦道元【北朝•魏】 (讲解版)

2020-10-12 17:49:39自然童年故事屋18:26 1662
声音简介

三峡郦道元写一句原文翻译一句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三峡郦道元诵读脚本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朗读是种技巧,停顿划分固然重要,但关键是体会文章中的感情氛围,就是小学时老师说的“有感情色彩地朗读”,语调掌控要注意节奏和意境的关系处理,划分节拍要遵循“句不离词,词不离意”的原则,不是单看句式,关键是要理解和表达句子的意思。 【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至峡口百许里许是什么意思 《水经注》郦道元里的

许:大约,左右。

郦道元《山峡》中形象地表现江水的迅疾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翻译

砥柱是山名.以前大禹治理洪水时,有大山阻挡水的流动他就把山凿开,所以开山来使河水流通.河水有分支,围绕山流过,山立在水中,就像石柱的样子,因此就叫砥柱 , 从砥柱往下,五水口以上,中间隔有一百二十里,河中

韵字的来历

“韵”本义是个形声字,音为形,匀为声,意指和谐的声音,广义用到各种文体中,也指气质、情趣、风度、个性或文体形式等。

刘集乡的历史沿革

建国以前,1948年刘集刚刚解放就成立了乡政府,首任乡长是刘清澄,后由李俊芳继任乡长。建国以裤肢来,刘集为历届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据《颍上县志》和《中国共产党安徽省胡顷世颍上县组织资料史》记载:1950年开始成立刘集乡人民政府,时任书记是江福才、李兆勇,乡长是钱治义、刘传友;1957年4月成立刘集乡基委,书记是常文翠,乡长是孙化民、李士成;1957年11月成立刘集区公所,韩文善、乔居宽分别是书记和区长,辖区内有刘集、夏桥、李庙、张泊渡、垂岗5个大乡,是全县10个区公所乎肆之一;1958年10月全县成立了10个人民公社和一个镇,刘集乡人民公社是其中之一,公社书记张璧良,张绍堂、常文翠任公社主任;1961年成立刘集区(全县仅有10个区),辖刘集、叶井、夏桥、罗洋、夏门、永安、双集、张泊渡八个公社,区委书记张璧良、区长宋有福;1969年撤销区建制成立刘集大公社,是全县22个大公社中的一员,由王朝隆担任书记兼公社主任;1979年10月成立区辖刘集公社,隶属杨湖区;1992年撤区并乡后恢复刘集大乡,直至今日。

邓峰的个人简介

邓锋,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城市与区域橘悄经济学,丛磨产渗伍斗权与制度经济学,城市土地利用,房地产,住房,和私有社区。 2009年至今在重庆工商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区域分析与规划》、《地产开发与管理》、《土地经济学》等课程教学;是Urban Studies、Environment & Planning A、Housing Studies等期刊的审稿人。

宿姓的介绍

宿(sù)源出有四: 1、出自风姓,是上古伏羲氏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左传》的记载,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其中远古伏羲氏的后人被封于宿(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并建立宿国。其公族后代遂以国名为姓,称宿姓,为当今宿氏的正宗。 2、据《北史》上记载,南北朝时期,有朔方人叫若豆根的,被赐姓为宿氏。 3、据《魏书》记载,后魏时,有叫刘子义的,因对后魏有功,被赐为宿氏。

什么人跑的快

从人种来看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跑的快。另外每个人的肌肉分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两类,含白肌纤维多的人跑的快而含红肌纤维多的人就耐力好。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