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常识(西方著名艺术家、中国雕塑)

2020-10-16 15:25:11南柯晓梦05:40 432
声音简介
艺术常识

西方著名艺术家

1.巴赫。巴赫是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其代表作有《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以及《b小调弥撒曲》等。

2.海顿。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奥地利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是德国国歌《德意志之歌》的曲作者。

3.莫扎特。欧洲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兼演奏家之一,也是维也纳古典音乐派的代表人物。莫扎特不仅是古典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并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

4.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由于出身的贫穷和不幸,使他没有受过任何系统的音乐教育,后来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坚持创作,其个人的音乐造诣极高,创作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等。

5.舒伯特。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舒柏特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他把民间音乐的素材与古典的体裁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民间歌曲和风俗舞蹈是他作品的艺术基础。其代表作有《纺车旁边的玛格丽特》、《魔王》、《野玫瑰》、《鳟鱼》、《死神与少女》等。

6.肖邦。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中国雕塑

1.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比较著名的雕塑成就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击鼓说唱俑、马踏匈奴等。秦朝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于陕西临潼,被誉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其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注重写实,手法细腻,关注细节刻画。汉代的击鼓说唱俑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被称为“汉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马踏匈奴作品出土于陕西西安附近的汉武帝茂陵,是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雕刻形象生动,技巧精湛,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2.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兴盛发展,其中最为著名的四大石窟分别是被誉为“佛教艺术宝库”的甘肃敦煌莫高窟、被誉为“雕刻艺术宝库”的山西云冈石窟、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的洛阳龙门石窟以及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昭陵六骏位于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其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4.宋元时期。北宋重庆的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

雕塑是什么艺术

雕塑就是用一种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一个物体,继而用艺术的手段雕塑出来的艺术品

雕塑的艺术特点

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雕塑的形体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觉,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美的灵魂。雕塑的形体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二、雕塑的“影像”效果,就是作品形体大的起伏呈现的总体轮廓。这个“影像”可能给人以或是宏伟崇高,或是宁静沉重,或是升腾飞跃,或是一种形体结构的美,这是形体“影像”传达出的作品内容信息之一,也给人们带来各种感受。 三、雕塑在各方面的表现力,通过强调主观精神,审美理想等方面的表现意向,使雕塑形体更具表现力。 四、雕塑的体积有一种量感。它直接影响着观赏效果与主题的表达。

什么是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中的一种,是雕、刻、塑的总称。其所用材料是大理石、花岗岩、青铜、象牙等。它既诉诸人的视觉,可观看,同时又诉诸人的触觉,可触摸,是具有三维空间的艺术形象。

国外的著名雕塑艺术有哪些?

埃及狮身人面像 古希腊雕塑-《赫尔克里斯》《米罗的维纳斯》 古罗马雕塑-《卡拉卡拉》《阿格里巴》 大卫雕塑 伏尔泰坐像 《沉思》《巴尔扎克》 《马赛曲》《渔童》

雕塑艺术产生于什么时候?

雕塑艺术出现在史前彩陶文明时期,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彩陶瓶。就是早期雕塑,还有石雕,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

雕塑是什么艺术(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雕塑是 空间艺术 因为它需要摆放在一定空间才能欣赏,所以属于空间艺术

对世界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或绘画艺术,雕塑艺术选择其二进行分析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 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 ,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视觉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由于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有时人们又常把它们归为一类,干脆将它们统统称之为美术,或者称之为视觉艺术。 区别:造型艺术 ( 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 ( 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的基本特征却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除此之外,二者之间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即造型艺术主要具有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将其分为两大类别。   ( 1 )绘画艺术。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 (即平面) 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绘画种类繁多,范围广泛。从体系来划分,绘画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从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来划分,则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等等。从题材内容来划分,又可以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宗教画、动物画等体裁。从作品形式的不同来划分,还可以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样式。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其特点:   第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第二,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中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   第三,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也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诗、书、画、印交相辉映的特色。   第四,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中国画的传统画法有工笔画,也有写意画。前者用笔细致工整,结构严谨,无论人物或景物都刻画得十分具体入微;后者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地表现物象的形神和抒发作者的感情。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在处理形神关系时都要求“神形兼备”,在造型和意境的表达上都要求“气韵生动”。中国画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得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臆、寄托情思。   西方绘画艺术也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尤其是油画艺术更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它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其特点是油画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同时,油画颜料又有较强的覆盖力,易于修改,为画家提供了艺术创作的便利条件。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西洋画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十分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概括地讲,如果中国绘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则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则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中国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总之,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同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形成鲜明差异,成为世界美术领域中的两大体系。   ( 2 )雕塑艺术。雕塑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雕塑是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雕塑的种类、体裁和样式繁多。从制作工艺来看,它可以分为雕和塑两大类。事实上,雕塑工艺十分复杂,如果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再将其分为刻、镂、塑、凿、琢、铸等各种技艺和手法。   从体裁来区分,雕塑又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如著名的巴黎歌剧院周围有三十多座雕塑;有城市园林雕塑,如北京市街道和公园里均有不少美化城市景观的雕塑;有宗教雕塑,如敦煌、麦积山等处的大量彩塑;有陵墓雕塑,如陕西兴平霍去病墓前的著名大型石刻《马踏匈奴》;还有陈列性雕塑,如室内架上雕塑、展览馆室内雕塑等。   从样式区分,雕塑还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雕塑一般又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类。圆雕,又称“浑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以从四面观赏的立体雕塑。圆雕的特点是立于空间中的实体形象,在创作时必须考虑它的体积感与厚重感,在塑造形象时还必须照顾到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赏。浮雕,又称“凸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根据表面凸起程度的不同,浮雕又分为高浮雕( 高低起伏大,凸起程度深) 和浅浮雕 (高低起伏小,凸起程度浅) 。透雕,则界乎圆雕和浮雕之间,它是在浮雕的基础上,将其背景部分镂空制作而成,但又不脱离平面,犹如一件附着在平面背景上的圆雕。   正是由于雕塑艺术具有以上与其它艺术不同的基本特征,因而雕塑特别强调服从形式美的规律。雕塑艺术应当更加凝练,更加集中,更加概括。   西方雕塑艺术源远流长,作品繁多。一般认为,西方雕塑史上有四个最为辉煌的高峰期。   西方雕塑史上第一个高峰是古希腊罗马时期,雕塑艺术便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公元前 5 至公元前 4 世纪的希腊雕刻艺术的繁荣时期,出现了米隆、菲狄亚斯等一批杰出的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和菲狄亚斯的名作《命运三女神》,都是举世瞩目的佳作。约作于公元前一二世纪的古希腊雕刻著名作品《维纳斯像》,也称《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因 18 20 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的米洛斯岛而得此名,巴黎罗浮宫将它和该馆收藏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并称为罗浮宫三宝。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可以称得上是西方雕塑艺术的第二高峰。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就是成就斐然的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作《哀悼基督》取材于基督被害后,圣母对儿子的殉难表示深切哀悼的宗教故事,由于米开朗基罗完成这件作品时只有 25 岁,许多人不相信这是出自一位年轻雕刻家之手,为此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姓名刻在圣母胸前的衣带上,这就是为什么唯独这件作品留下了雕刻家姓名的缘故。此外,他为故乡佛罗伦萨创作的大理石雕像《大卫》,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他为美弟奇教堂设计的大理石雕刻《晨》、《暮》、《昼》、《夜》是一组寓意深刻的作品,他的其他作品如《摩西》等,也都是世界雕刻史上的不朽作品。   西方雕塑艺术史上的第三个高峰,当属19世纪法国雕塑。其代表人物为吕德,为巴黎凯旋门创作了巨形浮雕《马赛曲》;现实主义流派大师罗丹更是以《巴尔扎克像》、《思想者》、《地狱之门》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将西方雕塑艺术推向新的高峰。   西方雕塑艺术史上的第四个高峰,是20世纪西方雕塑,代表人物有法国著名雕塑家马约尔,以及现代主义雕塑家、法国的阿尔普和英国的亨利.摩尔等为代表,他们拓展了雕塑的观念,探索新的雕塑语言。

雕塑艺术是什么样子的?

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中的一种,是雕、刻、塑的总称。其所用材料是大理石、花岗岩、青铜、象牙等。它既诉诸人的视觉,可观看,同时又诉诸人的触觉,可触摸,是具有三维空间的艺术形象。

雕塑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雕塑的艺术特点有如下四点: 一、雕塑的形体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觉,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美的灵魂。雕塑的形体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二、雕塑的“影像”效果,就是作品形体大的起伏呈现的总体轮廓。这个“影像”可能给人以或是宏伟崇高,或是宁静沉重,或是升腾飞跃,或是一种形体结构的美,这是形体“影像”传达出的作品内容信息之一,也给人们带来各种感受。 三、雕塑在各方面的表现力,通过强调主观精神,审美理想等方面的表现意向,使雕塑形体更具表现力。 四、雕塑的体积有一种量感。它直接影响着观赏效果与主题的表达。

福建雕塑家? 艺术人物?

池望之 男 本名:池益岓(1969——)出生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 中国大陆当代艺术知名雕塑家。在其创作型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生如夏花》、《指挥》、《轻之下重之上》、《春天的故事》等一系列当代艺术作品,作品主要以人性和社会不平衡不对称关系为作品主导进行一些列艺术的创作、延伸。 池益岓(池望之)先生 向莆铁路尤溪段的大型雕塑都是他参与制作设计的。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及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