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趣 6

2020-10-17 17:28:53坑爹小分队13:57 211
声音简介

说说哪些有趣的口头禅

我们这儿最流行的:格巴的,呵呵,也就是不错的意思

禅趣故事哪来的?

有一次,梁武帝请傅大士讲《金刚经》, 才升座,大士抚尺挥案,一敲便下座。 皇帝给他弄呆了。 在旁边的志公禅师问陛下“会么?” 帝曰:“不会。” 志公就宣布: “大士讲经已经完毕。” 再请讲,大士拍板升座,唱四十九颂下座。 后人苏东坡写的傅大士赞: “善慧执板,南泉作舞,借我门槌,为君打鼓。” 讲的就是这桩事。 志公和傅大士是同时代人物,但志公比傅大士年长,而且声望之隆,在傅大士之先。 达摩大师到中国的时期也在志公与傅大士之间。 南先生曾说: “唯有志公、傅大士等中国禅,可称为中国大乘禅作略,才有透脱佛教的形式,滤过佛学的名相,潇洒诙谐,信手拈来都成妙话,开启唐宋以后中国禅的禅趣——机锋、转语。尤其以傅大士的作略,影响更大。” 傅大士的名声得到了佛教高僧大德的敬重。 慧和法师,年纪未及二十已深究诸佛秘藏,讲论无敌。 当时皈依头陀寺隐法师,隐公将欲涅槃时, 慧和法师问:“谁可依止?” 隐公答曰:“东阳傅大士自然智慧,深解大乘,可依为师。” 于是慧和法师礼谒请为弟子。 大士三次到京师,深为梁武帝钦佩,在京弘法所度道俗不可胜计。 使他成为当时佛教中的领袖,成为维摩禅的祖师。 傅大士有偈: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合矛盾二语为一是傅大士思想的基本形式。如他有一首偶作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傅大士(497—569),姓傅名翕,字玄风,号善慧。 《续高僧传》称傅弘,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 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 南朝梁代禅宗着名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志公共称梁代三大士。 传我国六朝齐梁时傅大士,五代梁唐时布袋和尚都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禅趣是什么意思

禅趣;是通过简单的事物阐述出哲理、使人深省。有些根基的人会洞见真理!一般人也会觉得有道理!

求佛理禅趣小故事

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褒禅山与文人的趣事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把治学处事比作游山,说明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深刻道理。印度诗人泰戈尔也说过:“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他们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坚定自己的志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你就可以拥有那份属于自己的美丽。

探寻鹿门禅林趣事

过鹿门作 鹿门埋孟子,岘首载羊公①。 万古千秋里,青山明月中。 政从襄沔绝,诗到洞庭空②。 尘路谁回眼,松声两处风③。[1] 作品注释 ①“鹿门”二句:孟浩然并没埋在鹿门,此应指其衣冠冢。岘山羊公碑记有晋羊祜业绩。 ②“政从”二句是说:为政,像(羊祜)在襄沔的伟业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极致;而写洞庭的诗,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那首,也可以说是好得空前。 ③“尘路”二句是说:回首归途,鹿门和岘山两处松风浩荡,仿佛在颂扬着浩然与羊祜这两位先贤。[1] 作品简析 从《梁江陵府龙兴寺齐己传》上得知,由于齐己的名气太大,当年曾有包括襄阳鹿门寺在内的禅寺邀请他。他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游历了襄阳,并写下了《读岘山碑》、《过鹿门作》等吟襄阳的诗篇。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羊祜与孟浩然两位先贤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说明了鹿门、岘首二山是因此二人而名满天下。

求佛理禅趣小故事

有一天,有一位禅僧前来参问:「请问禅师,有病的人能参禅吗?」 大法禅师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你要放下。」 这位禅僧说:「我就是放不下,怎么办呢?」 大法禅师又说:「痛了,就能放下了。」 禅僧一听,心中还是犹疑。 大法禅师不再说什么,只是拿起茶壶说:「茶杯拿来,我倒茶给你。」 禅师慢慢倒水,滚烫的开水倒在茶杯里,让禅僧几乎拿不住,他口里喊着:「太烫了,太烫了!」然后即刻把茶杯朝桌上一放。 大法禅师见状就说:「你看!痛了自然就放下了。」 这位禅僧从最初的不服气,到了这时候,心中也不禁佩服,若有所悟。

说禅听禅禅为何意

 啥是禅呢 离相对,啥是法呢 相应对,正禅法 离不灭法 对应不离禅

王维诗中的禅趣体现在何处

王维将禅的思想观点和禅的意境学融到自己的诗中,他的山水田园诗既有行将消逝的盛世田园的诗意回响,又融汇对心中理想家园的热烈追求;既有空灵静谧的丝丝禅意,又不失和平宁静的盛世心态.本文从王维的人生轨迹及诗歌创作出发,揭示其诗歌中独具一格的禅趣

禅修是什么想懂得什么是禅修如何禅修

 禅修的方法,理论上也是百千万种样,但是几千年的传承,伟大的禅修导师们通过实践已经将禅修方法体系化。这些方法在网上都可以搜集到,但是一定要跟随一个有足够修为的禅修老师去请教和学习。因为能够写在纸上的文字都没有“心法”,也不能帮你处理禅修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就好像你永远不知道另外一个人喝水的感受一样,无论他怎么描述,你都只能猜想。——猜想是意识的产物,不是“意识观察者”的产物。   禅修者必须明白,他做的是“意识观察者”,而不是感受意识。所以如果一个修禅的人下坐后用“感觉,感受”这样的词语,大谈他在禅坐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那他的心还没有调整到“观察者”的角度,还在意识形态里转圈!   意识就好像屋子里的灰尘一样,只要有一点对“境界”的扰动,其反应作用就会无穷地出现。可是在意识对身体现象、气的运行和境界起反应时,很难分辨出这个反应到底确实是身体、气的运行的现象,还是从意识中衍生出来的事物。比如:禅修者可能潜在的期待身体出现八触的感受,或者轻安的现象,以此来证明这一坐的效果。   因为很难分辨出这些现象的来源,所以精进的禅修者最好不要产生这些分别的念头。因为修行不是为了要搞清楚现象的道理。修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超越意识的无常,觉悟生命的存在。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