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图说历史,石上史诗

2020-11-12 16:22:50书香江苏精品听书19:31 6230
声音简介

图说历史,石上史诗



       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书香江苏精品听书。

文/张道一、徐飚  朗读/朱媛媛 


       今天为您推荐的是由张道一和徐飚著的《徐州汉画像石》。

       《徐州汉画像石》是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符号江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从画像石的起源、历史考证、文化含义、制作技艺、文化传承等方面做了详实的介绍,以画像石为主,以历史为证,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专业性与趣味性并存。

 

       “徐州”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尚书·禹贡》中,说夏禹时整个中国划分为九个州,徐州便是九州之一。如今的徐州市,秦末时是西楚的国都,东汉时是彭城国的首府,三国以后才为徐州治所,至清代为徐州府治。民国时期,1938年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其位置在江苏省的西北部,在津浦和陇海铁路的交点,据守鲁、豫、皖、苏四省要冲,一向为军事要地。

 

       徐州汉画像石出现和流行的时期是西汉中期至东汉,大约300年的时间,即公元前的一个世纪和公元初的两个世纪中,以前没有,以后也很少见到。不论什么艺术,从来就不是孤立于同时代的生产和生活之外的,画像石也不例外。即使那些画像石是为了纪念死者,却也是生者的述说。下面,我们将从徐州地区文明初开之际拉开序幕,就像电影的画面一样,将由远镜头开始渐渐推进,一起进入画像石宏壮之美的境界。

 

       所谓“画像石”,就是在一些巨大的石板上所镌刻的图画,主要见于石椁、石墓、石祠等,是伴随着厚葬风气而出现的。当时一些富商大贾及中小官吏在丧葬中用石板代替木椁,用石板上的刻画代替漆棺或悬挂的帛画。后来拓印术发展起来,人们将石板上的画面用墨捶拓下来, 通称为“拓片”, 实际上就是人类最早的“拓印版画”,比“木刻版画”还要早,因而成为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章。


       先来说说 古代的徐州与徐州人


       3000多年之前,大约在商代后期,周国的两个王子从现今的陕西跑到了那时还是荒蛮之地的太湖之滨,掀开了江南文明开化的序幕。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少弟季历。周太王看出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于是有意传位于季历,希望经由季历传位于姬昌。长子泰伯勤奋好学,为人忠厚,孝敬父母,兄弟和睦无间。他得知父王的想法后,不是设法争夺王位,而是与二弟仲雍商量,一起奔往江南“荆蛮”之地,遵从当地习俗,文身断发,表示自己不归的决心,表现出让国的风度。后来季历继位后果然整饬国政,征伐戎狄,扩大领地,由此遭到嫉妒而被害致死。季历死后,姬昌继任王位,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周文王。周文王也遭到了残暴的商纣王的迫害。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继位后,才以武功消灭了商纣王。于是商代灭亡,西周建立。用现在的眼光看泰伯和仲雍,他们的让国之举不仅有利于周王朝的发展和巩固,也有利于现今江苏南部的开发,加速了文化与文明的进程。

 

       两汉400 年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汉初刘邦在位时基本上沿用秦制,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则实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土地开辟,人口增加,出现了多年没有的富裕景象,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增多了,被誉为“文景之治”。两汉400 多年中,徐州一带是全国比较富裕的地区之一。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有古汴水、泗水和淮河等水系的滋润,既有鲁盐水运的便利,又有肥沃农田的增益。

 

       两汉时期这一带的物质财富已相当丰裕,史书上说是“人口殷盛”和“谷米丰赡”。充足的物质生活养育人民又是怎样的呢?文献记载说这里有着尚武重文、淳厚朴实、知耻尚礼的民风民俗, 并且从画像石上也可以看出,不论男女,都显得温文尔雅。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绣像的汉代史


       汉代画像石依附于丧葬文化而产生并发展,但它表现的题材却反映了当时现实社会的多个层面。另外,画像石作为以线条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标志着中国绘画的成熟,因此有人说它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


       在厚葬成风的汉代,为死者构筑豪华的墓室,并且用画像石作为装饰的,多半是有权有势的贵族官吏、财力充盈的富商大贾,或者至少是衣食无忧的小康人家,一般贫苦的社会底层很少能做到这样。汉代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很显然已经存在很大的生活差异,有趣的是,这些差异在画像石上也得到直观的反映。


       《豪宅楼宇图》是铜山县茅村汉墓出土的一幅画像,它将一座庄园式的建筑群作了并列式的展示。门阙高立,阙下有卫士手持武器守护,表明这是一所高级官员的官邸。高高低低的建筑自右而左,依次排开;楼上楼下,屋间过道,各色人物穿插在其中:有前来拜见的、宴请宾客的、厨师、养马的,还有侍从等,共有40 多人,场面十分壮观。这幅图的上下,是两幅车骑出行图,同出于一座墓葬,也属于一个主人。上图的车骑出行,前面有二个导骑,后面是三驾马的骖马轩车,跟随其后还有辎车和棚车。下图车骑出行,前面有二个人手持棨戟前导,后有骑从四人,还有辎车、轺车各一辆。行驶途中遇到了另一辆轺车,车上的人正伸出手来打招呼。这可能是他们之间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可能是巧遇,或是谈话,值得纪念,否则不会刻在石头上。


       《拜谒宾宴图》是铜山县洪楼祠堂中的一幅,在后壁的正中央,可能与墓主人的身份有关。一般的谒见是下级拜见上级,或者是晚辈拜见长辈,无名小吏拜见有名望的人,又或是禀告、陈说,或是有所请求。这位主人表现自己十分的平易近人,并且准备酒宴招待,显示出一种豁然大度。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将农业视为根本,而在生产中推行牛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汉代画像石上表现牛耕,是对先进生产技术的赞美。


       从《牛耕图》的画面中可以看出牛耕的劳作带动了整个家庭的忙碌。这是一个普通家庭,有四口人参加田间劳动,他们有三头牛和一辆牛车,还养着一条狗。他们赶着牛车下田,将车停在田头;先套两头牛拉犁,让另一头牛在田边吃草。两头牛拉一架犁是很轻松的,牛走得快,扶犁人只好迈开大步。跟在犁后的是一个少年,随墒播种。远处一人正在举着锄子除草。他们紧张地劳动,只有那条狗感到无聊,躺在车旁,车上落了几只乌鸦。有一人挑着箪食壶浆,送来了饭食,很快就要歇晌了。这就是2000多年前一户普通农村家庭劳作的画面。


       当时作为家庭副业的纺织生产也非常活跃。《丝帛乐业图》就是这样一副画像,画分为三格,上格表现了一男一女,好像是夫妻。女的穿着华丽,梳着两个大发髻,手持束丝,高兴的想要跳舞;男的跟随在后面,手举一束丝帛。两人兴高采烈,似乎在炫耀他们的劳动成果和手艺技巧。中格与下格,是对鸟和对兽。对鸟做接喙状,这是汉画像石中常见的一种造型,表示两者相亲相爱。对兽像龙,相对漫舞,也是一种相互友好的动作。


       汉代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和以前的时代相比已经有很大发展,主要是乐舞百戏、六博之类,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音乐、舞蹈、杂技、体育运动以及棋类。


       汉代的画像石上留下了不少乐器的形象,其中有一些是本土的乐器,也有来自西域的乐器。在汉武帝以前,汉代流行的主要是楚歌、楚舞,乐器则主要是打击乐器,比如钟鼓磬钲之类,也有一些管弦乐器如笙簧琴瑟等。到汉武帝时期,随着国际商路的开通,边疆和外国的乐器和乐舞传入,包括箜篌、觱篥、羯鼓、羌笛等来自西域的乐器。


      社会底层的人们通常都被历史淹没而无法留下自己的声音,但汉代画像石上却很可贵地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丧葬文化从它的性质来看是为死者而准备的,地下的棺椁墓室是供死者“生活”,地面上的门阙祠堂是为了纪念死者建立的。相应地,汉画像石所表现的内容除了颂扬死者生平事迹之外,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想要为死者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使他可以安息。在汉代人为死去的亲人所设想的环境里,动物是不可缺少的陪伴。


       《长青树与交龙穿璧》是一座墓室的门楣画像,门楣呈半圆形,画面分为上下二格。上格画着凤鸟和“长青树”,下格是“交龙穿璧”。所谓“长青树”,实际上是松柏之类,因为耐寒,不畏霜雪,经冬不凋,常被用来隐喻坚贞寿考。画中表现一对凤鸟守护着一棵翠柏,对称而有变化。凤鸟造型生动,其中一只还衔着小虫,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龙穿璧代表什么意思呢?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画“非衣”告诉我们,汉朝人想到关于升天的办法,就是乘龙带璧。所谓“非衣”,就是呈“T”形,可用竹竿撑起,为送葬时“引魂升天”的旗幡。旗幡上画着死者生前的影像,由交龙穿璧托起。所以在汉画像石中,用“龙穿璧”编结成装饰性的纹样,有条带形的二方连续,也有大面积的四方连续。它是装饰的,更是升天的工具和象征。


       汉画像石上常常将飞禽走兽和人物活动放置在同一个场景当中,表现了在那个与现实不同的想象世界里,人与动物相互为伴、和睦同居的美好画面。《谒见图》和《对饮图》出于同一个墓室,谒见客人和与老友对饮,屋子里面的情形好像跟生前的居处没什么分别,但屋外的景象却是大不相同,屋顶和天空中群兽飞舞。环境变了,邻居也变了,那些鸟兽,将是屋主人的新交。

 

        除了动物世界,还有 神异世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我国古代流传着伏羲女娲用黄土造人的故事。既然他们是我们的始祖,人们就相信他们能保护自己,并帮助人口繁衍。因此,汉代人将伏羲女娲刻在画像石上,既是祈求保护,也是希望人丁兴旺。画像石里经常把他们表现为人首蛇身,而且常常两尾交缠,隐含着阴阳交合、男女生殖的观念。也有的神话里说他俩原来是一对兄妹,远古时期发生大洪水的灾难之后,到处荒无人烟,为了繁衍后代,他们两个就结成夫妻、生儿育女,这才有了后来的人类。


        我国古代还有一些关于远古时候帝王的传说,例如黄帝、炎帝、尧、舜等。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指的就是炎帝和黄帝,他们当是远古时候中原地区的部落首领。有关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和文献记载很多,他的事迹大多侧重在农业生产和医药方面。汉代画像石《炎帝神农氏》中,炎帝的身躯魁梧高大,头戴斗笠,手持木锸,相随的两只动物看起来像孔雀和犀牛,很可能是汉朝人所想象的凤凰与神牛的形象。这块石像原本是墓门的一扇画像,右上方刻一月轮,中有玉兔和蟾蜍,与左边的另一扇画像配套,画的是黄帝。

 

       当年雕刻画像石的人并不知道,也不会想到,汉代人发明了造纸,不久后又发明了使用纸墨的拓印术,先是拓印石碑上的书法,以后又拓印画像石上的图画,成为人类最早的版画。汉代之后,画像石转向了造像碑,又转化为各种形式的石刻。拓印版画继续发展,直到现代,在民间木版年画中,还有一种“墨拓年画”,一直延续着这一传统。

 

       艺术传统延续流传,2000多年前的风采犹存。文化与文明在这里厚积,是值得徐州人骄傲的。


山东艺术史上的历史名人有谁

山东省历史上名人辈出,不胜枚举。 春秋时期有:齐国大夫晏婴;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他的学生曾子;兵家孙武; 战国时期有:名医扁鹊;哲学家子思;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建筑工匠鲁班;围棋名手弈秋;军事家孙膑;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学孟子;思想家_梁赤; 汉代有:医学家淳于意,其女儿使废肉刑的缇萦;水利家_宽;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伏生;文学家东方朔;经学家匡衡;文学家韦玄成;农学家汜胜之;文学家孔融;经学家郑玄;哲学家仲长统;文学家王粲;文学家刘桢;天文学家刘洪;; 三国时期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经学家、训诂学家、郑玄****孙炎; 晋代有:数学家张邱建;文学家羊祜;玄学家王弼;文学家左思;书法家王羲之; 南北朝有: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诗人颜延之;文学家鲍照;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文学家温子升;文学家王籍;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名医徐叔向;医学家王叔和;史学有崔鸿;农学家贾思勰; 隋朝有:画家展子虔; 唐朝有:天文历算学家崔善为;诗人储光羲;文学家段成式; 宋朝有:学者胡旦;文学家王禹_;学者、文学家石介;医学家钱乙;文学家晁补之;医学家成无己;女词人李清照;抗金英雄、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金代有:历算学家张行简;水利家王居卿;围棋名手刘仲甫;古代建桥工程专家王辟之;画家张择端;金石学家赵明诚;画家梁楷;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处机;金末史学家孔元措;金代史学家、书法家党怀英;词人、学者周密; 元代有:著名诗人和散曲家杜仁杰;史学家、文学家王恽;水利家贾鲁;文字学家杨桓;散曲作家、文学家张养浩;散曲家杨朝英;戏曲作家高文秀;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王祯;戏曲作家康进之;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于钦;四书五经注释者董养性; 明朝有:机械家王诏;民间水利家白英;文学家谢榛;戏曲家李开先;散曲家冯惟敏;著名诗人、文学家李攀龙;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书画家邢侗;学者焦_;文学家、诗人于慎行;散曲作家刘效祖;名医毕荩臣; 清朝有:文学家、药学家王象晋;戏曲作家、文学家丁耀亢;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薛凤祚;历史学家傅以渐;经济学家张尔岐;诗人宋琬;史学家马马肃;文学家田雯;诗人曹贞吉;史学家张昭潜;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戏曲作家孔尚任;书法、绘画家潘伍云;诗人赵执信;书画篆刻艺术家高凤翰;医学家黄元御;书法家刘墉;地方志学家李文藻;学者孔继汾;儒医孔继_;学者孔继涵;经济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民间名中医綦沣;文字学家王_友;著名金石学家、校勘学家和书法家许瀚;文学鉴藏家、古钱币学家李佐贤;金石学家陈介祺;医学家蔡玉珂;教育学家武训;著名金石文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艺术家孙中新;藏书家杨以增;著名学者和古籍编纂家马国瀚;金石学家吴式芬;针灸名医杨作质;兵器制造专家丁守存;名医臧应詹;史学家、书法家吴浔源。

艺术史是什么意思?

艺术史就是,艺术的的发展史,参考书籍有《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

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什么呢?

个人认为红楼梦

艺术史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艺术的发展历程,告诉你艺术是什么?它的价值和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艺术史

艺术类,艺术类的,它主要是讲的这个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主要是讲的这个内容

简单介绍一下西方艺术史

西方艺术发展史 在西方漫长的古代史中,因为宗教占据了社会整体的核心地位,是这个整体的基本凝聚力,艺术不仅因为依靠宗教而得到了纵贯历史的辉煌发展,而且艺术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内容)也是统一于宗教的——它是宗教活动的一种基本工具和方式。在西方艺术发展史的研究中,不深入理解西方宗教精神,不把这种精神作为艺术的内在动机,是不能真正把握自古希腊以至于前浪漫主义时代的西方艺术实质的。比如,人体艺术的发达,是西方艺术的一个基本传统。这个传统的确立,是以西方世界根深蒂固的宗教情怀为基础的。传统艺术家是把为人塑像作为为神造像的神圣事业来进行的。在此,我们看到艺术与宗教的内在统一性,也因此艺术是传统西方社会所绝对必须的

艺术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第二种,“主观精神说”。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现说”。 艺术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读了希利尔讲艺术史这本书我知道它讲的是世界艺术史主要包括什么什么和什么等三个方面

美国著名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创建了卡尔沃特教育体系,是卡尔沃特学校首任校长、美国家庭学校(HOMESCHOOL)课程体系创建者。希利尔了解学生,了解传统教科书的弊端,因而为孩子们创作了这套趣味盎然的历史、地理、艺术读物。这三本书均以故事对话的形式切入,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的兴趣。至今它们仍然是每一个喜欢读书、渴望了解世界的孩子的经典人文读物。

艺术史论是什么?

艺术史论专业要求学士系统掌握中外美术史和中外艺术设计史(含中外工艺美术史)的理论知识,具有广泛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对当代艺术设计和美术创作、生产 现状、市场管理等有切实了解。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文博系统、高等院校、艺术博物馆、出版单位、新闻媒体、艺术市场与画廊等从事具有专业知识的鉴定、研究人员、教师和编辑等工作。

比较好的西方艺术史的书籍有哪些?

西方艺术史说来说去都绕不开这五本:《艺术的故事》,《加德纳艺术史》,《现代艺术史》,《艺术的力量》,《詹森艺术史》。补充:《现代艺术150年》、《艺术博物馆》、《哥特艺术》、《巴洛克艺术》、《罗马艺术》、《神圣艺术》。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多种西方艺术史书籍,除了贡布里希的名著《艺术的故事》,《艺术的故事》是一本适于入门的好书,我却更青睐那些教材。 艺术: 艺术是广泛的人类活动(或其产品),涉及创造性的想象力,旨在表达技术熟练程度、美感、情感力量或概念 观念。对于艺术的构成,并没有普遍认同的定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视觉艺术的三个经典分支是绘画、雕塑和建筑。 戏剧、舞蹈和其他表演艺术,以及文学、音乐、电影和其他媒体,如互动媒体,都包含在更广泛的艺术定义中。

接下来播放